“油罐大王”林茂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11
颗粒名称: “油罐大王”林茂光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446-4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林茂光是一位献身国防工程事业的军人,他从1968年开始参军,一直专注于工程建设。他提出了终身保修的理念,带领官兵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军队的重点工程,获得了军内外优质工程奖。他经常学习高科技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他的事迹在媒体报道后,受到了广泛赞誉和认可。
关键词: 诏安县 林茂光 现役军人

内容

林茂光是诏安籍的现役军人,1949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历任班长、技术员、连长、工程师、大队长、副局长、局长等职,现为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局局长。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他从军37年来,把自已的青春和热血倾注在国防工程建设上,数十年不改初衷、从不懈怠,战胜无数个艰难险阻,创造了工程建设“九个第一”,在全军乃至全国工程建设系统首次提出终身保修,他带领官兵先后完成了46项国家和军队的重点工程,20多项获军内外优质工程奖。共建设各类油罐总容量100万立方米,铺设各种管道近2000公里,创造了10天安装一座5000立方米油罐的最新纪录,被军内外誉为“油罐大王”。2004年4月19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在东南沿海某机场视察时,亲切接见了林茂光,对他献身国防工程事业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典范,科技强军的标兵。”
  林茂光从小家里穷,1岁那年他得了一场大病,高烧不止,家里无钱医治,把他寄养在临近寺庙,经老道士精心调理终于把他救活过来,他穿的第一双鞋子就是部队发给的“解放鞋”,19岁那年,他穿起这双鞋,终于成为一名工程兵战士。穿着这双鞋走过了37年的军旅生涯,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有人说工程兵是“天当房,地当床,人未老脸先黄,脑袋系在裤袋上。”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并无道理。创业之初,当他用新的工艺组织安装一个5000立方米的大型油罐时,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险情。那天下午,他象往常一样,检查施工现场,向战士们交代了注意事项,在罐体四周放了几根枕木,然后指挥鼓风机手往罐内充气,重达100多吨、8层楼高,篮球场那么大的庞然大物徐徐上升。突然这个大油罐旋转着从20多米高的空中砸了下来,随着一声巨响,洞内烟尘弥漫。变形的油罐堵住了通风口,此时站在风口的林茂光和7名战士差半步就被砸成肉饼,幸亏没造成人员伤亡。这一次的油罐顶升的失败使他刻骨铭心。事后就有人感到干这种职业既辛苦又危险,不如趁机调回机关,混两年转业算了,他说,这差事虽然既辛苦又危险,可艰险的事总得有人做,如果包给地方施工队干,一不利于国防工程的保密,二担心质量出问题,所以无论别人怎么劝告,都动摇不了他那颗献身国防的赤诚之心。
  几年前,他所在的安装大队奉命接受一项艰巨任务,组织实施某地14个人5000立方米大油罐的扩容工程。这是全军8个油库扩容工程中投资最高、容量最大,施工条件最为艰苦的工程。这样大的工程量,过去通常需要4年才能完成,而总部要求必须在两年内音乐会使用。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他在工地上挂出了一幅“活着干,死了算,誓死拿下大油罐”的横幅标语,以此来激励大家。在他的率领下,他带着46名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于想象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拼搏,终于提前3个月完成安装任务。竣工后,经军内外领导和有关专家的严格检查和验收,一致认为,这项工程是我军油库建设史上的一块丰碑,创造了我军高层大型油罐安装的奇迹。
  革新油罐建造工艺,涉及到工程力学、油库设计、工程制图等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理论。为了攻下这些课程,每天收工回来,无论多累,他都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他把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购买专业理论书籍。凭着这股钻劲和挤劲,他自修了21门课程,掌握了焊工、铆工、机械操作等14门专业技术。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日本使用“充气顶升法”安装油罐的简要报道非常兴奋。这是世界上先进的施工工艺。它的原理是利用鼓风机往罐体里充气,把几十吨乃至上百吨重的物体“吹”起来。凭着这几百字没有具体说明的报道,他和战友们边干边摸索,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用“充气法”取代以往的“吊装法”,成功地安装了一座2000立方米的油罐。从此金属油罐安装走上了快速高效的轨道。林茂光经常对下属说:“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学习高科技知识。”他虽是50岁的人了,但学习热情不减当年。为了学习电脑上网,他甘当学生,请精通电脑的儿子当教师。
  星期天晚上,他把儿子请到办公室,跟着儿子学电脑。儿子坐在电脑前边操作、边讲解,林茂光站在旁边把一个个步骤记录下来:开机、关机、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儿子手把手地教,林茂光认认真真地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他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就可以实现“决胜千里之外”,对在建工程进行不间断的管理控制……
  “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这在某些人眼里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这些年来,林茂光带领的这个工程局每年为部队创造的产值最少也有六七千万元以上。但他的工资、奖金加补贴也就那么几万块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林局长为人热情、生活简朴。成天一身蓝工作服,一双浸透汗水的解放鞋,有老板的气魄,没老板的派头。
  近年来,他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新闻媒体报道后,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这个集专家、学者于一身的大校,吸引了众多公司的老板。他们纷纷开出高薪,聘请他去工作。深圳一家公司的老板开出了令林茂光咋舌的天价:年薪百万,并承诺解决全家人的深圳户口。面对高薪的诱惑和优厚的条件,林茂光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个人挣了百万元,部队就要损失上千万,这不合算。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全是党和部队培养的结果,我不能辜负部队的期望。”
  在对待金钱和物质、奉献与享受、权利和义务这些问题上,林茂光说过这样的话:“我现在虽然身兼数职,手中掌握着几千万的大权,这个权是党和军队赋予的,所以我不能当‘甩手掌柜’,要身先士卒,更不能当那种‘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下车拍拍肩膀好好干’的干部。金钱是身外之物,贪图享受就会将自己埋葬。”面对鲜花和荣誉,他没有陶醉。在他眼里,权利就是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如果有一天你不忠于党和人民,他们就会抛弃你,就会取消你的权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秤砣精神,以最小的索取,为国家作最大的奉献。
  多少年来,为了油罐和国防的工程建设,林茂光常年转战东南西北,舍妻别子,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上牺牲的太多太多。自从结婚那年起到前些年把家搬到广州的22年间,全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累计加起来还不足2年,因为他太忙了,因为作为工程兵的他居无定所,实在顾不了那个家。但他在妻子儿女的心目中,做为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爸爸,尽管全家实际相处只有2年,但胜过人家朝夕相处20年!
  由于他承建的工程大都带有保密性质,有时一上工地,一年半载都难与家人见上一面。有一次,他率部在粤北某地承建一项工程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已有半年没有回过家。当他的儿女得知爸爸承建的工程就要竣工,要从山上下来,便早早地拿出自已的零花钱给爱吃苹果的爸爸买了几个大苹果。盼啊盼,苹果由鲜艳到暗淡,由暗淡到皱巴了,还是不见爸爸回来。
  为了国防工程的建设事业,新婚七天,林茂光就离家上工地,夫妻再次见面时,大女儿都快一岁了。但无论他走到哪里,父女之间的感情一样深厚,孩子们在林茂光的严格管教下,个个都很优秀。
  虽然身在军营,可林茂光对家乡的建设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家乡林巷道路、水利设施、母校一中的建设都有他无私的捐款。
  我们真诚地祝福林茂光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多多保重,一路顺风,为国防建设事业再创奇迹,再立新功,远方的父老乡亲期待着你的好消息……
  (根据《闽南日报》报道整理)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幼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