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沧浯有个“丹诏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03
颗粒名称: 金门沧浯有个“丹诏村”
分类号: K295.7
页数: 4
页码: 425-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门沧浯的“丹诏村”是许姓居民在宋末战乱时从诏安逃难而来的聚居地,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诏安许姓所有老的谱牒的世系,对于宋末有裔孙播迁金门事皆悬阙,直至1995年夏新编《南诏许氏家谱》时,对此史实,也只能从外来的族谱中引述一个概略。
关键词: 诏安县 金门 丹诏村

内容

金门有个鲜为人知的“丹诏村”。“丹诏村”在金门沧浯,是唐总章二年(669)随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一道奉敕平闽的副帅、宣威将军许陶、许天正的后裔,在宋末战乱时逃难来此聚居的村落,至今已有七百二十多年历史。诏安许姓所有老的谱牒的世系,对于宋末有裔孙播迁金门事皆悬阙,直至1995年夏新编《南诏许氏家谱》时,对此史实,也只能从外来的族谱中引述了一个概略:“宋末,因战乱曾有逃难到金门的裔孙,定居后其聚居村落曰‘丹诏村’”。其他详情因资料匮乏而未述。
  “丹诏”是诏安古时的一个别称。究竟始于何时,从未见诸史籍。五十年代初,曾听我县文化耆宿林仲姚先生说过,好象一是指诏安气候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气温为21℃以上,日照时间较长,“丹诏”就是“日照如丹”的意思;还有的认为,自宋绍定元年(1228)由漳浦县西尉周申创办“丹诏书院”以后,“丹诏”作为一个官办的学校名称,一直延续了七百二十多年(中间,清光绪三十三年,“丹诏书院”曾改称“官立丹诏高等小学堂”,民国成立后又改称“丹诏小学”),培育过大量人才,对海内外的影响很大。所以,不论什么人,只要一提起“丹诏”就知道是诏安,久而久之,“丹诏”也自然成为诏安的一个别称。仲姚老师当年说这番话时,他自己对第一种说法,也是抱怀疑态度的,说“那不过是民间一种传说而已”,而对第二种说法则比较肯定,说“可以说得过去”。此外,“丹诏”一名还曾多次出现在我县明、清时期的一些诗文中,如清拔贡沈祖庚、举人沈堃连就都写过《丹诏十二景》组诗;还有,不少书画家,自古至今也习惯落款为“八闽丹诏人”,有的闲章还镌上“家在闽粤边陲丹诏”。所以,金门沧浯的“丹诏村”,其根就在诏安不会错。据我从旅台宗亲、已故的许震波先生手中获得的、有关金门“丹诏村”的历史资料,也足以佐证这一脉络。有一份《浯江珠浦宗谱序》称:“余世家沧浯之珠浦也。余始祖五十郎,自丹诏赘其家,后以陈艰为嗣,因隶其籍。”在另一份资料《钟斗山传》中,说得更具体。内称:“今浯之许姓,据金门县志所载,系宋末自丹诏迁来,故名初居之地曰“丹诏村”(后世谐其音亦称“山灶村”),后分数系。后浦许姓始祖五十郎,名忠辅公。”
  以后,我又从归来故地寻根会友的旅台宗亲友人中读到另一份《金门许姓卜居杂说》的史料,它关于沧浯之“丹诏村”说得更加详尽。它说,沧浯“丹诏村”,是宋末许姓自诏安迁来,开基至明末已拥有“四千籍”,而今早繁衍几万人丁。还说,沧浯许姓派系六大房分居后浦、后湖、官里、山前、庵前、旧金城、榜林、小径、新市、料罗、金沙、浯坑、官屿、列屿、东林、湖井等10多个村庄,有的后裔还播迁到台、澎和马祖,以至东南亚各地。在这份《金门许姓卜居杂说》中,还爰引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们的先人生怕日后裔孙忘祖,除命其开基地为‘丹诏村’外,还在其传世的家谱中郑重写上一笔:‘谱成告于父兄。父兄曰,谱为先人也,先世出自丹诏。今丹诏之宗虽不可详,亦必厚以处之,毋塗人也!则能敦斯谱之所以,而斯谱以知宗。’”
  上述这些资料,都是前人所撰,弥足珍贵,亦堪作信史读。特别是记述其先人敦敦告诫后世不要忘祖一段,更使人对其思其亲怀其祖的至诚心地深为感动。这也是炎黄子孙因有其血缘亲缘的关系,所以,不论人走到天涯海角,它的灵魂深处总是同祖籍地的亲人“一脉相通”的。这就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息息相关的道理。
  前些时候,我还读到一本由香港友人捎来的台湾乡土杂志,内有一篇作者称是经过考证的有关沧浯人文历史的资料,很具研究价值。它称,金门沧浯的山灶村,过去称丹诏村,是许姓的先人在宋末兵荒马乱时从丹诏逃亡而来这里聚居的村落。丹诏,听说在漳南,今称诏安。先人取名丹诏村,是教后世子孙不要忘本,永远记住他们的祖先地,知道他们的根在哪里……”
  本来到这里,金门沧浯的“丹诏村”许姓居民与诏安的许姓居民的血缘亲缘关系已经明朗化,无庸置疑了。但是,作为一个姓氏的宗史也好,或是一个地方史也好,还是有其不足的地方。比如,金门的史料所称,沧浯许姓是“宋末”时“兵荒马乱”从丹诏逃亡而来的。这里所指的“宋末”具体是何年代?“兵荒马乱”指的又是什么“战乱”,才迫使许姓居民“逃亡”?从寻踪问史的角度说,这些问题完全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基于这个观点,我又先后查阅了《八闽许姓发祥史》和《南诏许氏家谱》(“南诏”亦是诏安古时另一别称),终于将其来龙去脉进一步搞清楚。在《八闽许姓发祥史》一书中有《许夫人其人其事》一文,说的正是宋末元初时,晋江许夫人广泛联合、统一领导的包括以黄华为首的闽西汉民义军,以蓝太君为首的畲民义军和以陈吊为首的漳南汉民义军在内的闽西南和粤东一带的畲汉起义军,建立了从闽西到漳南计二十四峒的义军据点,使抗元的烽火在方圆几百里的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许夫人带领的这支庞大的起义部队,曾积极配合南宋丞相陆秀夫和重臣张世杰领导的宋军,先后参与围攻泉州叛逆蒲寿庚的战斗、广东百丈埔大会战以及厓山勤王扈跸的斗争,大大挫灭了元军的威风,使南宋幼主赵昺在厓山立下脚根。这一时期的抗元复宋斗争,在正史《世祖本纪》亦有记载。它称,由畲妇(即许夫人。史记有误)率领的畲汉义军“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十万众,连营数百里。”由此可见,当年参与许夫人领导的抗元义军的规模是何等壮阔和雄烈。
  这里所提到的许夫人,在诏安老一辈人们中,特别是在许姓的老一辈人们中是比较熟悉的,它与宋末诏安人民反抗异族入侵的斗争关联很大。据史记载,这位“许夫人”本姓陈,福建莆阳人(即今莆田一带),是南宋福建路兴化军知军陈文龙的爱女,适南宋晋江进士授文信郎许汉青,曾受宋帝昺册封为世代孺人,加赐银笄。因丈夫一家,自先祖及其先祖叔伯起至许汉青一代,有“十科十进士”之殊荣,是福建少有的望族。所以,许家所有的命妇,世皆以“夫人”相称,她们的本名时间一久却无人知悉。许夫人生长于这样一个极其荣耀的家庭,亲自经历了南宋末年国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痛苦生涯,又目睹了父亲、丈夫以及二家的叔伯兄弟,都先后为国捐躯(今杭州西湖尚存陈文龙坟茔,游西湖者到此凭吊的不少)。连家祖母、母亲也都先后尽节。在如此惨痛的国仇家恨的触动下,她拍案而起,毅然走出闺门,决心“罄尽家赀”招募畲汉义兵,与元军决一死战。她上走闽西,下达漳南,四处联络,多方倡举,终于与上述闽西南几支抗元畲汉起义部队联合起来,组成一支规模庞大、声威并重的起义大军,使元朝初定的政权受到震慑。
  顺着《八闽许姓发祥史》揭开的脉络,我又查阅了《南诏许氏家谱》中的《略述南宋许夫人的抗元斗争与诏安许姓的关联》一文,终于找到了南宋末年在诏安发生的“战乱”以及迫使许姓裔孙“四处逃难”的轨迹。这篇文章在写许夫人如何联合漳南另一支巨大的抗元义军陈吊部,参加陆秀夫厓山勤王,因寡不敌众,为元兵所破,最后陆负南宋少帝赵昺跳崖尽节后称:“许夫人和陈吊的抗元决心并没有动摇,又折师回闽与元兵周旋,最后据守于诏安的乌山、点灯山一带竖旗……”“诏安的许姓原与许夫人有血缘亲情的关系,在她的感召下,群起参加抗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前呼后拥地投入复宋的斗争,而且旷日持久,不为凶残无道的元兵所吓倒……”还特别提到,到元至元十九年(1282),陈吊因听信谗言,在乌山千壁岩误中奸计,引起内讧,惨遭内外夹攻,几乎全军覆灭,自身亦壮烈牺牲。许夫人虽幸免罹难,仍坚守山洞数日,但眼看义军已溃散,只得挥泪告别乌山,潜回她的家乡晋江东石许厝巷匿居,不久终因忧伤过度而终。今晋江东石尚保存许夫人的一座“夫人宫”,其英烈事迹有记,可供后人凭吊。
  这篇文章的最后,还写到了元兵在占领漳南地区,地方政权日趋稳定以后,如何进行血腥大镇压,特别是对曾经参与抗元复宋斗争的人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诏安许姓因参与过许夫人的抗元义军,当然是元兵血洗的重点。元兵的报复性镇压,用的是‘宁可错杀千人,也不漏掉一个’的斩草除根作法,使诏安许姓几于灭族,仅漏七岁遗孤许耐京一人……”(许耐京就是后来为广东文万户收养至抚养成人,并以女妻之,才回来诏安重新开基的、诏安许姓后世尊称为“重开南诏一世祖”的七痣祖)。另据许姓分支的宗谱记载和历代宗亲传承下来的口述资料,关于这段维系一个宗族的惨痛历史,还有更详尽的表述。说的是,元兵剿灭许姓的时间,锁定在元宵夜统一行动,逐家逐户清除,不论男女老幼、孤弱病残,无一幸免。在此情况下,漏遗者只有少数外出经商、作客未归者;但他们自此不敢回乡,四处潜逃,有的亡命他乡,有的渡海过洋。所以,这一时期,应该就是金门沧浯许姓始祖“五十郎”在此开基的时候;其有关资料指的“战乱”,就是宋末元初(按较实际的推算,应当是元至元二十年或二十一年,即1283-1284年),元兵占据诏安后进行报复性灭族屠杀的“骚乱”。当然,当时因此“战乱”逃亡海内外的肯定不止一个“五十郎”,只是有的至今还不晓其详。最近,随着国内的政通人和,长治久安,诏安许姓后裔播迁到外地的,已经有不少千里迢迢前来祖籍地寻根谒祖和校对家谱。相信隔绝几十年的彼岸宗亲,回祖家团聚的时候应是指日可待!游子的根在祖国,游子身上流的是炎黄的血,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游子回归的意愿。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慕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