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铁枝木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00
颗粒名称: 诏安铁枝木偶
分类号: J5
页数: 3
页码: 418-4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木偶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有史可考,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木偶艺术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艺术,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乡土艺术之瑰宝。木偶戏至今在广大农村,尤其逢年过节,仍是主要观赏娱乐项目之一。它与地方戏曲相结合,成为特殊的地方戏曲,保持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 诏安县 木偶 民间艺术

内容

木偶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有史可考,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木偶艺术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艺术,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乡土艺术之瑰宝。木偶戏至今在广大农村,尤其逢年过节,仍是主要观赏娱乐项目之一。它与地方戏曲相结合,成为特殊的地方戏曲,保持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铁枝木偶戏也称“铁枝戏”,有着中国原始文化瑰宝”的美誉,它与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并称“福建木偶三绝”。关于铁枝木偶的渊源,据《中国戏曲艺词典》和《辞海》记载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由广东潮州的纸影戏传入福建诏安一带后发展而成,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中国傩学专家叶民生先生花了十几年调查考证,写出《福建傀儡戏史论》,认为:根据《永乐大典》之“通鉴佚文”及相关资料中发现,与铁枝木偶相同的“以泥捏塑,有机关以动手足”的傀儡戏形式早在宋代于江左(今江苏等地)已形成,并以“快活三郎”之称存在于宋人之傀儡行列中。而广东潮州的泥塑及纸影戏偶技艺的艺人吴静山,其祖籍即为漳州的漳浦(公元714年怀恩县(诏安旧名)归入漳浦县),于宋代避祸潮州而将此艺传潮州,可证铁枝戏不是迟于清末才形成,更不是潮州传诏安,而是宋代就已流行,从江浙传福建后再传潮州。
  有关资料表明,这种纸影戏早在宋代已流行,由于南宋王朝的溃逃南迁,临安逃难艺人入闽南传到闽南漳浦、诏安、广东潮州等地,于明代与当地流行的四平腔相融合,从而形成唱潮音调的铁枝戏。古时纸影戏以牛皮雕形,以纸为屏幕,表演时人物映照在纸幕上,民间称为“白竹纸影”。随着艺人不断创造,纸幕改为玻璃幕,并捆稻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再给人物着戏装,称“圆身纸影”。这种变化使纸影戏由平面影像表演变成立体表演。表演时由艺人在幕后用三根铁枝管套上铁枝操纵身高30多厘米、彩塑泥头、桐木躯干、纸手木足的木偶,以潮剧或广东汉剧为伴唱,身段和手势特别灵活细致,其艺术风格与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木偶明显不同。现在的铁枝木偶,彩塑的木偶头已改为木头雕塑,但冠戴、服饰、造型相仿。演出时分文武畔,文畔司管弦乐,武畔司打击乐。剧本多选取一些故事性强、节奏鲜明的戏文,擅长武打戏,如《水漫金山》《武松打虎》《哪吒闹海》等剧本。
  明末清初,诏安铁枝木偶有唱潮剧和广东汉剧之分。唱汉剧调的铁枝戏班有小昆冈、碧壶天、彩香华、新金华等;唱潮剧曲调的有万年春、鸣凤春、中源华、老源华、新顺兴、老赛宝、乐天香、玉春香、中正顺、福顺、三多、一枝香、老三多、荣天彩等。当时诏安城乡就有80多人戏班,非常活跃。但到解放前,就只剩下几个戏班了。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门对铁枝木偶加以关怀和扶植,曾抽调艺人排演《韩妙珍》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戏曲会演。1955年,由陈庆标、沈开德、许振山等艺人晋京参加全国木偶戏会演。1955年月11月,县文化部门抽调14个铁枝木偶艺人,边学边演。1957年3月成立“诏安县铁线木偶剧团”。1959年9月,该团上调地区艺术剧院,为“龙溪专区艺术剧团木偶剧团铁线戏演出队”,1960年赴京演出。1962年,铁线戏演出队撤销,原班人马回县恢复“诏安县铁线木偶剧团”1966年8月,县铁线木偶剧团撤销。
  1977年后,一度中断的铁枝木偶又重新活跃在城乡,城乡又出现了许多铁枝戏班,有城关万年春、阳山及湖美等铁线木偶剧团。1989年,老艺人孙仕九、许荣禧、退休干部许崇德、孙水湖等12人集资购置木偶制造道具,办起“万年春”铁枝木偶剧团。万年春铁线木偶剧团艺人较多,设备较完整,在艺术方面能认真探索改进,木偶造型及舞台设置也都能不断更新,使铁线木偶戏有新的面貌。万年春剧团的艺人许崇德的儿子许少德还是全国木偶学会会员,福建省第一届木偶艺术学会理事。1989年万年春铁枝木偶剧团参加在泉州举行的首届国际木偶艺术节,1990年又参加第二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它以古朴、简捷、原始,较多地保持早期文化的特色,引起海内外木偶艺术家的关注,日本、荷兰、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术报刊都刊发介绍中国铁枝木偶戏的艺术特色的文章。耍木偶的好手孙月云,曾在国际木偶节上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东方魔女”的美誉。国外木偶艺术家如英国“小天使”木偶剧院罗伯特夫妇、荷兰国家艺术节代表、澳大利亚木偶艺术家等先后专程到诏安观摩交流。
  1994年,荷兰国际木偶艺术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观看了台湾国立艺术大学江武昌教授专程来诏安录制的《中国万年春铁枝木偶剧团演出实况》引起极大轰动,赞美诏安铁枝戏是“中国人民伟大地创造、将列祖列宗特异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现代人们天才的智慧完美结合,创造新中华文明之果,为中国争光,为世界添彩。”这时,诏安铁枝木偶的声誉,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
  铁枝戏的表演很具特色,文戏的细腻和武戏的气派,有些非人戏所能及,尤其是手执刀枪的打斗技巧更是威振乾坤。诏安历代铁枝戏表演艺术家张烙称、孙仕九、沈开德、沈园孙、何景城等,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刻苦钻研,表演传神逼真,能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的需要表演开扇、开伞、看书、写字、喝茶、饮酒、骑马、打斗、舞凉伞、变幻术、翻跟斗等,艺人把自已的思想感情融入“偶像”,心想神传,把木偶注入人性化。艺人沈开德的丑角表演、陈景城的刀枪对打、许扁妹的舞凉伞、孙月云的刀马戏等,表演惟妙惟肖。
  1997年万年青铁枝木偶剧团因艺人年龄已老化,后继无人自行解散。诏安铁枝木偶戏现仅流传在诏安县白洋乡,铁枝木偶戏的演出形式也应村民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
  白洋乡是我县一个小乡镇,总人口2万多人,但这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民间戏曲艺术鼎盛,素有“戏剧之乡”美誉。这里流传的潮剧和潮剧配音的铁枝木偶戏有着百年历史。当地的农民群众从老人到小孩,几乎嘴里都会哼上几曲潮剧,手上都能舞上几手木偶戏,演出形式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随时改变。湖美村的“湖中香”木偶剧团原来表演铁枝木偶时,演员不化妆,只在幕后操纵木偶。有一次在粤东演出,当地村民要求演员站在幕前表演,剧团就真的买来潮剧行头,主要演员化装成传统潮剧扮相,形成了“人偶同台演出”的新形式。一些戏班干脆转达行演电唱戏,即由真人代替木偶表演、“电声”代替人唱。
  湖美村的桂台香潮剧团是现在乡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既演“电唱戏”又演木偶戏的剧团。团长和老伴、儿子、女儿都是耍木偶的好手,70多岁的师傅吴崇桂从12岁开始学习铁枝木偶,一辈子从事木偶演出,带过的徒弟自己数也数不清,他的几手绝活如“打扇花”、“旋花瓶”等高难度动作,都能表演得惟妙惟肖。村里79岁的老艺人吴圆孙能表演本应两人操纵的花旦骑马武打和小生耍花等一系列高难度技艺,还能一人操纵铁枝木偶,表演“打扇花”“旋盘花”“旋花瓶”等高难度的杂技绝活。只见一具木偶手执小木棍顶着铁盘子旋起盘花,并飞快旋动起来,这就是“旋盘花”;表演“旋花瓶”时的木偶用一根小木棍插入一个装满水的小花瓶,神奇地提起花瓶并迅速让其飞旋起来而滴水不漏。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幼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