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却血写的岁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89
颗粒名称: 历史不会忘却血写的岁月
其他题名: 日寇犯诏的滔天罪行与抗日救亡运动综述
分类号: K264
页数: 4
页码: 372-3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包括日寇三次入侵诏安的累累罪行和诏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闽粤边区特委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旷日持久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事迹。文章最后还提到了诏安孩子剧队的情况。
关键词: 诏安县 抗日救亡运动 滔天罪行

内容

诏安地扼八闽粤门户,水陆交通尚称方便,是内地通往港澳的必经之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寇扩大南侵时,曾经三次入侵诏安,并派遣数以百计的敌机来犯,滥施轰炸扫射,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害。面对日寇的疯狂暴行,诏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闽粤边区特委(1938年后改称漳州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旷日持久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十分深远,事迹可歌可泣,在诏安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日寇犯诏的累累罪行
  日寇曾经三次进犯诏安。第一次在1939年11月30日,盘踞广东澄海的日军特务团、警备团和伪军中华和平军第一集团军计二千多人在汉奸黄大伟、日军大佐山本募的率领下,经饶平进入我县境,越过南山的白马坑,于当天下午占领县城。县城沦陷后,日寇一方面扩散反动传单,强行使用伪钞,并着手拼凑一个以随军汉奸提乾元(江苏东台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两度出任诏安县知事)为县政委员长的维持会,妄图作长久统治;一方面抓丁拉夫在良峰山、东溪西岸构筑防御工事,封锁人行要道,还计划进一步开辟飞机场和筹办奴化教育。但侵略者的美梦不长。到12月7日凌晨,在国军第75师史克勤旅、新编第20师张一鸣团和地方军民三路的夹攻下溃退广东,县城在午后收复。尔后,广大军民协力搜索为虎作伥的汉奸,终于逮捕17名归案,处斩12名、判刑5名,还通缉在逃犯若干名。
  第二次日寇入侵在1941年7月1日,日军独立102旅团第34联队第1大队附海军陆战队和伪军黄大伟部二千名,在日酋鹤田的率领下越过分水关,骚扰上营、樟朗一带乡村,又炮轰上营、华表等地,群众死伤数十名。他们原拟进一步入侵县城,后因受国民党新编20师第60团和地方国民兵团武装的阻击,加上暴雨成灾而撤退。
  第三次日寇入侵在1945年7月17日,盘踞金门的日军大佐德本光信联队200多人,汇合驻厦门伪军06师团1200多人,在遭我重创之后,窜往海澄白坑(今属龙海),然后沿漳汕公路过漳浦,经云霄,入侵骚扰我县梅洲、四都、田美、上湖、公子店、院前、大埔、菜园埔一带村庄,炮击民房,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打死打伤群众多人,于19日下午入侵县城。他们在我军民沿途截击下惶恐不安,只逗留至20日早晨就窜往广东。与此同时,还有一中队日伪军因盲目逃窜,误入乌山禾仓岽,为当地农民所截击而乞降。
  诏安人民除上述三次横遭入侵的日伪军的蹂躏外,在8年抗战期间,还先后遭受144架(次)敌机的扫射和轰炸,共计投弹217枚,炸毁公共设施87处,炸毁校舍、民房266间,炸毁渔船6艘,炸死炸伤109人,百姓的生命财产蒙受惨重的损失。
  影响深远的抗日救亡运动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的抗日主张和闽粤边特委的指示,许钓纶、郑觉先创办的“大同派报社”,前潮澄饶县委在诏城中建立的内线工作组,抗日救亡的标语、口号在群众中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所以,1937年暑假回乡的京沪和漳厦泉学生与在龙溪专员公署办的“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结业的诏安学员,就率先联合部分中小学教师,成立“诏安旅外回乡服务团”,上街游行演讲,举行抗日歌咏会,书写墙头标语,还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火炬游行,使沉寂的诏城开始了沸腾。
  为了加强对诏安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共云和诏县委决定派林楠和许沙洛潜入诏城搞地下工作。随后,县委又派员进城,发展林楠、许沙洛、沈秋生、林士彬入党,组建中共诏城支部,肩负起全县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地下党充分利用“一致对外”的形势,与社会各阶层的爱国进步人士广泛建立统一战线,城东小学校长张源,富有爱国热情,对日寇的疯狂侵犯早已义愤填膺,一经地下党提出以城东小学作为一个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阵地,立即表示赞同,并接纳许沙洛重新回校任教(许秘密离诏去龙岩时是城东小学的教师)。学校除增设时事课外,还在国语、历史、地理等科目中补充新教材,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形势教育。并出版铅印刊物《抗战》,发表师生抗日文章。高年段学生以班为单位,组织“儿童救国团”和纠察队,学习战时救护常识。每逢星期天,又联合其他学校师生上街宣传群众,教导群众唱抗日歌曲,发动学生制慰问袋、写慰问信,寄汉口《新华日报》社转达抗日前线。中华抗日救国总会一发出开展“一元还债运动”号召,学校师生又在1939年元宵夜,深入各大神庙、祠堂宣传抗日,结合募捐,还到各大商店劝捐支持政府抗日。县城沦入敌手后,还挑选了20几名年纪较大的学生在溪东集训,准备应付急需,因县城很快光复而中止。
  当年,厦门地下党曾团结爱国人士创办了“儿童剧团”,深入敌后巡回演出。他们曾一度冲破重重阻力直至诏安公演。诏城支部受此启发后,也以城东小学的儿童救国团为主体,很快组建了一支拥有60多人的“诏安孩子剧队”,由地下党员许沙洛、谢家群带领,利用课余假日深入街道农村活动,教导群众唱《骂汉奸》《保卫诏安》等方言歌曲和《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一大批救亡歌曲。还集中排练抗日剧目,先后公演了《谁说我们年纪小》《古庙钟声》《雪里红》和《爸爸不要做汉奸》等剧目,使抗日救亡道理深入人心,引发同仇敌忾。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诏城地下支部也不断壮大,经中心县委批准,支部分拆为社会、学校二支部,分别领导社会和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社会支部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酝酿创建一个能广泛团结全县救亡力量,又可以公开露面的合法团体,来取代因暑假结束、旅外学生回校而解体的“回乡服务团”。最后,找到一个与地下党员有过交往,又热心救亡的青年党人龚健其(在县政府任收发员),由他出面申请、筹建“抗战青年社”。一时,社会上许许多多“不愿当亡国奴”的名流,如林仲姚、沈照亭、沈锡纯、沈炳华等都前来报名参加,10多名地下党员也经组织批准,以个人身份参加活动,使“抗战青年社”成为一个归属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体。他们坚持每逢星期六、日都上街演讲,教群众唱抗战歌曲,演街头活报剧;每个晚上开设“土广播”(就是用广播筒站在高楼天台广播)。还出版铅印刊物《抗战青年》,发表了大量抗日救亡文章。学校支部在诏安中学和诏安师范二校中,组织同学读书会,发动学生订阅20多种抗日报刊;还创办了《文艺旬刊》和《晓角》《血铲》等墙报,将青年学生团结到抗日救亡旗帜下来。
  兴起于1937年的诏安抗日救亡运动,由于有共产党的抗日正确方针作指导,又有地下党组织的具体领导,所以一直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规模壮阔,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当年的漳州中心县委机关报《前哨报》还专题作过报道。这一局面直到“皖南事变”前夕,国民党颁发《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形势才发生逆转。诏城党支部不得不遵照中共南方局“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迅速组织已暴露的党员作策略退却。随后,孩子剧队和抗战青年社也分别受到当局腰斩。方兴未艾的救亡运动便由此消沉下去,只剩下二、三个官办的宣传队、剧社在零星活动,作了一些有益于抗日的工作。
  1943年,国民党当局为了“扭转难堪的宣传局面,平息民众怨言”,又由县教育科出来筹办诏安县巡回歌剧队。一些未暴露的地下党员和原抗战青年社成员,一本爱国初衷,又报名参加活动,而且逐步成为歌剧队的中坚力量。歌剧队坚持上演进步作家老舍、陈白尘写的《生命之花》《烟苇港》和《桃李春风》等抗战剧目,拒演宣扬投降亡国主义的《野玫瑰》(是奴化文人陈铨所写);还由许沙洛、郭宗鲁、夏里等
  筹办了一次抗战版画巡回展出,出版抗战木刻专刊。还用延安抗日大学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队训,一直活动到抗战胜利前夕。
  抗日救亡运动激励一代人的民族气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大大激励了一代人的民族气节。
  诏城首次沦入敌手后,汉奸提乾元着手筹划成立日伪政权时,因他曾经二次出任过诏安县知事,颇为熟悉“民情”,所以首先想到请前清举人、亦曾任过县知事的陈熙台出山,但陈此时已谢世一年多了。随后,他又想到曾在北洋军阀张毅部与他共过事的陈幼崖。陈幼崖一听到风声,认为这是“上贼船”“当汉奸”“成民族罪人”的祸事,便避而不见,跑到下五都一带当中医,使提乾元要找也找不着。在提乾元炮制的名单中,还有一名曾任过前清千总、以守备备用的许斌扬。便由几个败类轮番上门“规劝”他出山,虽然每次都遭受他的严词斥责,但他们却不死心,又叫族亲许×出面,提出“只要签个名,人不露面也可以”。这可把许斌扬气坏了,他拍着桌子将他骂个狗血淋头:“你这是狼心狗肺,认贼作爸”,“你别以为当上汉奸光彩,日后还不成为千古罪人”……不容他再说就将他推出门去,他带来的“签名簿”也被甩得远远的。事后,家中的媳妇都劝老人暂时到乡下避避风头,他却一步也不走。还说,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威风几时?他要剐要杀,就将我这副老骨头拿去!其凛然大义是可泣鬼神!
  诏城光复后,在当局追捕卖国求荣的汉奸时,每天都有民众上县政府提供线索,有的还亲自带警察去抓。汉奸徐雨苍就是藏匿在荆棘丛中几天,最后才被群众抓来归案的。那一批被斩首的汉奸首级悬在三民北路示众时,几天中都有人怀着民族仇恨,到那里去泼屎尿、骂汉奸。
  在日机疯狂轰炸时,由地方医院与私营诊所的西医组成的一支抗日战争救护队,每次都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腾腾的烟火和纷飞的弹片,到处抢救受伤群众,有的自己受伤了也坚持不下火线。他们的这种不愿当亡国奴的高尚民族气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啧啧称赞。

附注

(作者附记:本文成稿时,曾参考引用过许沙洛、谢家群、谢继东、陈鹤章、许慕容和陈纯良等先生以前写的回忆录或闻见录,并依据作者六十年代写《诏安人民革命史》时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综述。)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慕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