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回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63
颗粒名称: 史事回眸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0
页码: 325-3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史事回眸的情况。其中包括六十年前一次特大风水灾记实、太平军余部攻占诏安县城始末、《乙丑诏安屠城记》的成书过程等。
关键词: 诏安县 史事回眸

内容

六十年前一次特大风水灾记实
  傅崇毅
  60年前的1944年9月24日(民国三十三年农历八月初八日),我县遭受了一次数十年罕见的特大风水灾,强烈的台风带来特大暴雨,东溪水位猛涨,县城近溪的东关有不少居民的楼顶上水,有的掀瓦拆桷逃上屋顶;通济桥东的后园村堤岸,被冲崩数丈宽的缺口,洪水把房屋连基拔起,200余座房屋倒塌;桥东洋的田地大面积沙压,到处是一堆一堆的沙丘,其中1个沙丘象个小山头,直到30多年后的1975年,通过大规模的平整土地,才把沙堆搬完。当时我在读小学六年级,经历了这次灾害,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但因年纪尚小,对全面情况并不了解。前几年在查阅旧报纸中,发现当时三青团诏安分团主办的《青年正报》,刊载该报记者所撰写的两则报道,较详细地记载了灾害的情况,现予摘抄转载,供参考。
  下面是《青年正报》的报道:
  一、1944年9月27日《青年正报》二版
  风灾水灾灾害严重
  四十年来所仅见
  一夜狂风暴雨全城即成泽国
  拔树毁屋,怒涛席卷人命财产
  后园决堤,无数灾民急待救济
  在县九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许,天气骤变,狂风暴雨,城厢沟渠,水势急涨。入晚后,风雨转厉,整夜未歇,拔树倒屋,如天马行空,居民莫不惴惴不安。直至二十五日晨,东溪水位,因溪床过浅,水势突涨,山洪暴发,平均水深约七八尺,城之东隅及北隅及外马路一带,已为洪水布满。至近午,水位益涨,水势直迫城内,至此全城已成泽国。一时许,水势渐趋稳定;二时许,冲破东溪之对岸(遵化乡后园保属),水势乃逐渐向缺口退出。至26日早,城区已没水踪。此次水位之高为历年所罕见(据说四十一年前亦有一次),且水涨甚速,洼地居民多来不及逃避,故损失尤大,据说全县均普受此风水灾之害。兹经记者作初步调查,分志于下,至于乡区及其他部分,当容以后续志。
  城区灾户:
  城区受灾,至记者发稿时调查所得者,计有:①信义保沈佛引毁房四间,沈成和毁房一间,沈数平毁房三间,沈成和毁房一间,沈木发毁铺一间;②仁爱保康义通毁屋一间,康枝毁屋一间;③忠孝保黄香生毁屋一间,林乌面毁屋一间;④市后保林猪高毁屋一间,沈成毁铺一畔,林崇炉毁铺一间,陈烧粥毁房一间,林汉招毁铺一间,涂若溪毁屋一间。县政府鼓楼右角亦坍坏,司法处内部七零八落,丹诏学校及东北学校亦部分坍倒。至交通方面,东溪之通济桥(即通后园保之桥头街桥梁)折断二洲,中山路及城内十字街等路皆被水冲成崖谷,泥泞满地,行人大为不便(以上财物部分不详)。
  桥东惨情:
  查遵化乡(前桥东乡)之后园保与县仅一衣带水之隔,位东溪对岸,每当东溪水涨,该岸均有预先提防。此次洪水之高涨速度,为历来所未有。该保山前埕本有一缺口,素用水闸,二十四日因水位尚低,未发变故。二十五日上午,水势转猛,该保民众乃以灰土稻草堵住所有沟涵及缺口,稍能支持。以后水势益猛,超过水闸,水势乃急转直下,从灰窑商户林开枝之灰寮起,山前埕、田墘及先农祠一带住屋空虚,波涛澎湃,席卷屋基连绵百余座,直至怡兴客栈之后座止,乃迫向东北面至前林乡长卓文住屋止,计后园、桥林二保皆遭所难,俱随波臣而去。惟因灾难发于日间,该处民众有一部分得预先回避,桥头街的德安、怡兴客栈,是日住客近百人,大多越窗奔逃,但一般妇孺老弱,受难者亦不少。直至二十七日上午记者发稿时,该地仍为一片汪洋。罹难者已报县府有四命,并伤者十余,由卫院派员医治。屋宇被毁有门牌登记可查者七十余户,无门牌者百余户,现尚在继续发现与调查中,一般未死者正嗷嗷待救。
  …………
  二、1944年10月4日《青年正报》二版
  “九·廿五”灾情续志
  此次受灾,区域甚广,上至云霄、漳浦,下至黄冈、樟林,均受灾祸。本县乡区田园盐田,亦多淹没,秋收无望,来春粮食堪虞。至沿海渔舟,内河船只,多被沉没和飚散,物资损失,为数在千百万以上。
  ……至惨受没顶之尸身,已发现者计有:后园保林妙英、林刘氏、林甘桂、林早仔、林许氏、林沈氏、林陈氏(瑶孙),龟山保林沈氏(珍仔)、林才岩等九名,俱系女性。……中山镇已报县府者计有仁里保沈金耀,被屋压毙;真君保吴彩云与文昌保李锡扬之祖母均被水溺毙。南江乡已报三名。
  宫口、洪洲一带受飓风为灾,船舶损失五十艘以上,屋宇坍倒二十余间。
  东西沈在后园岸未崩坏前,西沈堤岸水涵一段已崩溃,部分村民惴惴不安,鸣锣救护,始免遭难。
  东湖乡军寮、美营、上陈、龙坑一带,田园被浸二千亩以上,屋宇坍倒亦多,军寮尤烈。
  碧湖乡新春埔一带,受灾田园,恐无五成收获。
  白洋乡洋边溪底田约有数百亩,为八仙山山洪聚汇之区,水利工程,历久不修,沟渠河道过浅,蒙害尤烈。
  南江乡溪墘园至港头,被浸损失千亩以上,房屋倒坍二十七间,死者三人。
  澳仔头因海水反潮,平地水深五六尺。鸦洲埭、新陂外埭缺口十一处、长一千米以上。船只损失二十余只,田园受淹一千余亩。
  林家巷、溪雅田园损失千亩以上。
  甲洲城洲埭崩七处数百公尺,损失渔船十二艘,埭田损三成以上。
  ……
  太平军余部攻占诏安县城始末
  傅崇毅
  公元2005年农历三月初六,是太平天国余部攻占诏安县城140周年。太平军攻占诏城,是诏安县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因年代已久,现代人对此已经淡忘,只在每年三月初六县城群众“拜破城”①时,人们才有一丝半缕的依稀记忆。笔者晚生于此事六七十年,童年时曾听老辈人讲“走长毛”②的事,有一些模糊印象,但并不清楚事件的过程。近年来阅读和抄录清末贡生吴梦沂先生父子共撰、于民国十四年(1925)出版的《乙丑诏安屠城记》,感到此书虽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但其记事是客观翔实的。特根据其记载史实,节要介绍事件的始末,以便存史,并飨读者。
  下面叙述事件过程。
  诏潮联手,云境相持五个月
  清同治三年(1864)7月,太平天国军队撤离南京,余部转战江南各地。农历(下同)9月,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率兵二十余万,由江西入福建。李世贤部于9月14日攻占漳州府,18日占平和。警报传来,诏安知县赵人成(河南固始人)于19日召开会议,商议派兵到同平和交界处堵截,确定由六品军功李仲带乡勇200名驻防龙过岗,由武生沈某带300名驻防青龙山,守备杨添、许天成招募乡勇同营兵守城(以上称诏兵)。广东饶平接警后亦派乡勇500名驻于诏和饶交界的朱家山。
  9月24日,太平军黄老虎部率万人攻占云霄城。诏安知县赵人成急调守备许天成带乡勇300名到云诏交界处堵截,并派人到广东潮州道镇告急求援。许天成兵进云境拒敌大败,退守诏云交界处油柑岭。潮州凤道台派黄冈协镇何云章带兵勇1000多前来援助(下称潮兵)。又由守备杨添招募乡勇200名,仕渡村武举沈龙光招募沈氏乡勇300名,并以把总吴殿飏带兵勇300名赴龙过岗换回李仲一队。诏潮兵勇近2000名,于10月初十由知县赵人成率领前往油柑岭,潮兵扎于竹仔前,诏兵分扎洋下村和埔美村,形成犄角之势。
  10月15日,诏潮兵同黄老虎部大战多时,不分胜负。隔日,诏潮兵采用伏击战术,黄部败入木栅。又经数战,黄部复败,遂予据守,不受挑战。至十一月中旬,诏潮兵又胜数阵。
  12月底,潮州凤道台又派副将李元顺带乡勇八百名来诏,于同治四年(岁次乙丑,1865年)正月初二进军云霄境内,同原驻云境的诏潮兵联手,连打胜仗。黄老虎部军势受挫,日间出于云城外八卦街,夜收入城,任凭诏潮兵挑战,始终不出。
  黄老虎部因屡战屡败,求救于驻漳的侍王李世贤。李拨驻漳浦之兵1000名前来助战。正月中旬,倾城而出,直抵双溪口,与诏潮兵冲突数阵,未见胜负。黄老虎引新到战卒冲出,诏潮兵抵挡不住,败退里许。后来,诏潮兵以分兵埋伏、诱敌入局然后反击的战术,黄老虎部大败,黄老虎本人被砍了首级。自此,黄部心战胆寒,从此坚守,闭门不出。
  抄袭后路,诏城被围半月余
  正当诏安官兵庆幸在云霄县境取得节节胜利时,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另一部将丁太阳探知诏安县城空虚,即从南靖之金银山率兵万人(下称丁兵),取道平和,抄袭诏安后路。2月17日至平和、诏安、饶平交界的朱家山,饶兵败退,诏安驻在秀篆青龙山和官陂龙过岗的乡勇也不战自溃。丁太阳部越山进入诏安秀篆,由乡民游朗顺作响导,长驱直入,于18日上午至大布寨,夜晚到达县城外围,抓了本地人诱喊开城门,被察觉,于是屯兵良峰山,在良峰山腰筑一营垒,并在山坡操演图阵。
  诏安知县赵人成见太平军已抵城外,令城门紧闭,以把总叶胜华、都司郭世雄督守西门和北门。并急调在云境的诏潮兵星夜回城,共同守御。
  20日中午,驻云诏兵迅速撤回,探知西关和北关已为敌所占,便从南关入城,驻扎于南关和东关的上帝宫和东岳庙。
  21日晨,诏兵开到茨径村前,丁太阳率部下山,至亭仔之处,两军旗鼓相照,鸣鼓开炮,进退冲杀,因众寡悬殊,诏兵败据东城村。下午,潮兵从云霄撤回,驻于县城郊外大美村祖祠。晚,东沈村家长沈宅等求见丁太阳,丁太阳热情款待,以沈宅为细作,暗通消息。
  22日至24日,五都、四都各村组织民团到县,同诏潮兵配合,在茨径村向丁太阳部挑战。经过激烈战斗,丁太阳部在将败之时,引出马队冲杀,诏潮兵和民团抵挡不住,大败而走。24日夜,丁太阳部往大美村潮兵住处劫营,潮兵连夜逃回潮州。
  潮兵回潮,诏城人心大解,战志俱失,群众逃奔出城或随城而下,官兵阻止不住。
  诏安垂危。赵人成除传令兵勇谨慎严防外,再派前署中军沈龙章往潮州求援。驻潮州的李布政以“统军防堵本界”,不宜“私自越境援剿”为由,不出兵援助。凤道台有救诏之心,指令潮州靖和局出面募勇600名,以备赴诏。
  丁太阳见诏城守御严整,便谋从西关江厝寨开地洞直抵城下。于是日夜敲锣打鼓以掩挖洞之声。百姓闻敌挖地洞,继续逃走出城。不几天,地洞挖及城濠。
  28日夜,赵人成派兵10名潜落城下,举锄将地洞挖破。丁太阳命将洞破之处用石填塞,再行挖掘接近城基。赵人成调杨添、许天成兵勇住于城内,本人督住西门魁楼,命民抛置破瓷器横架木于城下以塞其途,日夜督守,坚持守御。
  在挖地洞之时,丁太阳收买到后港李大海为奸细。李大海的同村有数十人在城当兵勇,答应在陷城时当内应。
  3月初三,潮州副将李元顺再次带兵六百名来诏,仍安扎于大美村。初五日,诏潮兵联合出兵,两军对阵,丁太阳冲出马队,诏兵败退至许厝墓,伏兵冲出,丁兵败退,从上午直战到下午申时,互有胜负,鸣金收军。
  丁太阳见不能取胜,召见后港人李大海,取出银两嘱李分给村人,并约定:明早辰时如见地洞发火,在南门之玄坛庙和北门龟脚处举摇白旗为号,以白布裹头,接应“天兵”登城。当晚丁兵分备木梯登城器械,分调兵力,下令五更造饭,天明听号出队。
  潮州李布政在凤道台多次要求下,经请示两广总督批准,同意派兵,令驻扎于分水关的黄镇台于初六日平明抵诏开仗。
  3月初六日天明,城上兵勇分别回家休息。辰时,一声霹雳,地震城倾,火烟冲天,人心惊惶;丁兵喊声四起,蜂拥陷城。后港李大海及其村人先登垛口,举挥白旗,沿城高声“城破”,丁兵纷纷上城。赵人成、杨添、许天成以及把总叶胜华、都司郭世雄均上城督战,奈何瞬息之间,遍城皆是丁兵。赵、杨、许、叶、郭等都力战而死,城池遂被攻占。
  赵人成之妻宋恭人闻讯城失赵亡,遂同赵妾谢孺人投井而死;尚有赵妾陈孺人见宋恭人亲生的6岁儿子赵长保啼啼哭哭,仰天叹曰:“今日主人地失人亡,惟此血脉,妾当偷生,以保承祧!”遂抱赵长保逃出县署,藏匿民家。
  城破止杀,太平军封刀安民
  3月初六早城破之时,丁太阳入城,即令放炮封刀止杀。将县衙改称“帅府”驻居其处。
  此时城内人民,因四城门紧闭,无路逃生,仓卒间攀坠出城,故跌伤死者甚多;逃出城者四面惟东路可通,而东溪通济桥上前后栅门填塞,人不得过,拥挤溪边,被丁兵冲赶落溪,适溪流暴涨,溺毙不少。计在城破之日,官兵绅民死难者一共3000余人。
  驻扎分水关的潮兵在初六日早起程赴诏城时,因风雨交加受阻,至雨止起程至西坑村,闻报县城已失,遂仍退驻分水关。
  初六当日,丁太阳入城安扎后,即出令:抓到赵人成者献出重赏,私禁者死无赦。丁兵从民居处抓获赵人成妾及儿子,丁太阳将其安住署内,门悬令旗,禁止冒犯,派他的如夫人以优礼相待。而后召见沈宅、李大海,封官许愿,赏赐有加。
  初七日,丁兵抓了南路乡社村民作挑夫,拖移受难百姓尸体出城抛于沟坑中。同时,拆掉四关附城房屋,盖筑城上窝铺更楼,城下播插梅花签,城堞挂列木架,月城之内,铺设钉板,以使城更坚固。
  初八日,丁兵打取西路至樟朗村,驻分水关的潮兵闻讯出队,从大路杀来,村民鸣锣聚众,丁兵前后受敌,大败而走。
  11日,丁太阳出榜安民,一面表示要“约束兵役”,一面要四民“尔等可即回家,士农工商,仍安其业,出产行商,放行交易,买卖公平,兵民一体”,并表示:“‘天兵’③如果强买欺凌,军法从事。尔等毋致畏惧不前,言出法施,各宜凛遵。”
  榜出后,丁太阳见其部下有牵抢牛只的,即行禁宰,放置四关,给民耕农。分调四队管理东西南北四路,驻扎于四关维持治安。同时,以东溪桥头至先农祠开设市场,遍贴榜示。
  13日,丁太阳率兵数千名攻打梅洲,因梅洲居海埭中,只有吊桥可通往,村民把桥断绝,丁兵屡攻不克,退据上湖。
  14日,驻分水关潮兵发大队官兵,直抵双港村前,丁兵按兵不动。前进至良峰山下搦战,丁兵仍不出战。潮兵回至营盘,才探知丁太阳统大军攻梅洲。隔日,潮兵前进至五里亭,丁太阳已得飞报统队回城,即分兵由良峰山直抵亭仔下。两军列成阵势,互相交锋,未分胜负。丁太阳点马队冲阵,潮兵亦添队助战,混战中丁兵被伤甚多,潮兵拥砍首级、抢夺马匹,直追丁兵至禁牌地方,丁兵退守良峰山。以后潮兵又连胜十余阵。
  4月上旬,丁太阳查得赵人成有个姓叶的家丁被抓获关在城内,召问“尔主与黄冈妖头④有交情否?”叶家丁答有“何云章大人”,丁太阳便带叶家丁见赵人成之妾陈孺人,并备送盘川,派三名亲兵护送赵妾母子及叶家丁到距离分水关不远的雨亭处,让赵妾寄住黄冈协镇府。
  4月18日,丁兵攻打西潭村。西潭村在长埔村和七村村民协助下,合众攻击,丁兵败至深青桥村。丁兵从此收队入城,停止攻击各村。
  楚军来攻,丁兵闻讯离诏安
  当漳州、龙岩被太平军攻占时,清闽浙总督左宗棠正在浙江围攻太平军。到浙江全复,遂点总兵罗大春、按察司使王德榜各带2万楚军为前部先锋,而后亲统10万大军(下称楚军)兼程而来,4月中旬抵泉州,到达同安县城,委张鸿书署理诏安县,颁发印信。4月23日,楚军进兵漳州。是日,太平军李世贤倾城而出,楚军连战得胜。至29日晚,李世贤率败兵从内路走平和。5月初一日早,驻诏太平军丁太阳得知楚军克复漳州和各县城池,李世贤已退入平和前往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楚军已抵云霄。丁太阳大惊,立即通知各部装械造饭,约定乘夜拔队,仍由来道退出,直抵大埔县,会合大队。晚戌时(晚上八九点钟),丁太阳令放号炮,自统亲兵马队,冒雨从北门出,各队挨拥续后而走。丁太阳部计在诏安县城占据了58天。
  驻分水关的潮兵得知太平军已经撤离,连夜入城,各占衙署民房,将城中遗余米谷、钱帛、器具,以及武器军装,一概席卷而去。吴梦沂先生的《乙丑诏安屠城记》记载至此,叹曰:“贼梳兵篦,见于斯时!”
  处理善后,安抚昭悼慰亡灵
  5月初四日,署理诏安知县张鸿书进城上任,马协台带松中军2000名兵同日亦至,潮兵方退回营盘。松中军入城后,占居民房,肆虏百姓,服役难堪,百姓仍逃出城,思欲归家的四方难民闻而裹足。张知县转请左总督另调黄镇台、赖协台带兵1500名前来换防,撤回松中军,逃民方陆续而归。张知县便开设善后局,请增生许联三董理其事。
  赵人成之妾探知太平军已退,新官上任,便携儿子和家丁从饶平黄冈回到诏安,住于丹诏书院,以待举哀开吊。
  张知县访知沈宅、李大海通敌陷城,游朗顺引敌入境,即带兵勇究办东沈村。村人自知祸累不浅,自将沈宅捆送,讯供下狱;李大海、游朗顺闻风远逃,张知县行文严缉。
  善后局董事许联三见城中暴骨填塞沟渠,请示张知县批准,拆掉丁太阳在城上筑之窝铺更台,以其楹瓦作低价卖给四关民人修盖房屋,得钱600余串作收骸清道之费。此时,找到赵人成尸骸,给以隆重收殓,并将沈宅从狱中提出,押赴市曹处死。
  6月初三日,于丹诏书院敬业堂举行追荐受难幽魂。而后,择坟地于西关武庙右畔,将所收受难尸骸安葬其处,铭其碑曰:“节义千秋”。
  闽浙总督左宗棠统大兵追杀歼灭太平军于嘉应州(广东梅州),凯旋归闽,路经诏安,访闻张鸿书知县办理不善,将其撤任,调海澄县知县钟鸿逵知诏安县事。8月,派总兵罗大春统兵到诏清乡,先办景坑村,继办后港村。后港村人逃奔邻村,罗兵误杀一批邻村民众。后来办东沈村,抓了30多人送到县衙,知县钟鸿逵在提讯之后全部释放。罗总兵大怒,即带兵回漳,向左宗棠总督报告其事,左宗棠撤任钟鸿逵,委随员蒋洪润代理诏安知县。
  9月,南澳军民缉获李大海,就地正法,首级解到诏安示众。隔十多天,平和县来文说:游朗顺已抓获,经审讯后拘禁,正待移解,却自尽于狱中。
  10月初,送赵人成灵柩归故里。翌年(同治五年)孟夏,奉命追赠赵人成为道台衔、晋中宪大夫,建立昭忠祠奉祀。同城受难之官绅士庶、“节妇贞女”,或世袭官职,或表坊祠祀,或赏赐银两。于是择地西关,建立昭忠祠,凡受难的文武官绅、兵勇书役、士庶妇孺,同日晋祠,分别班位,春秋致祭。自此以后,每年3月初六日为合城公祭,以普渡亡灵。
  注:
  ①“拜破城”:诏安县城民众在每年三月初六日都要以饭菜在家门口祭拜当年城破时死难之孤魂,称为“拜破城”。
  ②“走长毛”:“太平天国军队都蓄留长发,以别于清朝臣民的剃发留辫,群众称其为“长毛”;“走”是逃跑之意。
  ③天兵:太平天国军队的自称。
  ④妖头:太平天国对清朝官长的蔑称。
  《乙丑诏安屠城记》的成书过程
  傅崇毅
  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1925年),在清同治四年(岁次乙丑,1865年)太平天国余部攻占诏安县城60周年之际,我县出版发行了1部叫做《乙丑诏安屠城记》的书,全书约3万左右字,分为12章,并有《凡例》《序言》和《书后》。书中详细记叙太平天国余部攻占诏安县城及其撤离以及善后事宜的前前后后情况。虽然它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用一些篇幅为当时的知县赵人成及其他官员歌功颂德,但全书所记载的内容,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客观翔实的史料。
  这本书作者的署名是:吴梦沂(斐然)编辑,吴鹤汀(渚帆)、谢鹤年(松山)、吴晋藩(锡康)同校录。从书中的《凡例》和《书后》所载,此书的编写有着一段感人的过程。
  此书的蓝本是“脱劫道人”郭锦章的遗稿《怀恩纪略》(手抄本),郭是经历过太平军攻占诏安城的事件的,内容详细、具体,但文字较为粗糙。当时,为纪念“乙丑周甲”,清末贡生吴梦沂的族侄吴鹤汀、次男吴晋藩以及受业生谢鹤年,共同发起,磋商编辑此书。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1924年)春,吴鹤汀要往南洋,把郭锦章的遗稿《怀恩纪略》交给吴梦沂老先生。梦沂之次男吴晋藩当时在诏安中学任教,而且生病体弱,但他为了分其父之劳,毅然执卷,抱病撰写,“朝出演课终日,暮归则理书达旦”,经营数月,至是年腊月中旬编写出八章的初稿,终因劳瘁过度而逝世,英年只有31岁。梦沂先生在痛失次男的悲惨中,为“总集其成,以终完帙”,乃以耄耋之躯,破泣操觚,命三男吴建康接原笔,一律誉清,而后亲自续写第九至第十二章。在续写中,梦沂先生“每掩卷欷嘘,对此惨目迷离,并不是编中之为墨为泪也。”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花月(农历二月)完稿后,经过“参校汇集,特寄鹤汀君,付梓发行”。于是,县人才得以概览此书,使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翔实史料不致湮没。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