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47
颗粒名称: 武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70-2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庙是位于中国福建省诏安县的一座古庙,原名关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是诏邑一大古庙。多次重修,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庙坐西朝东,进深26.7米,宽14.5米,连庙前埕面积约800平方米,由门楼、前厅、两廊、天井、拜亭、大殿组成。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斗拱为一斗三升式,柱均为梭形石柱带鼓形柱础。武庙内保存有明清以来重修碑记10方。
关键词: 诏安县 名胜古迹 武庙

内容

武庙,原名关王庙,址在诏安县城西门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时任诏安县典史陆鈇倡建,是诏邑一大古庙。
  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骚扰诏安,诏安之门户悬钟城被倭寇攻破,守御所千户周华战死,倭寇长驱直入,诏城形势,危如累卵。时知县梁士楚组织民众护城抗倭,夜间见关王显灵城垣,倭寇见而惊遁,由是诏城得以保全。梁知县为彰扬关王佑民殊勋,倡议重新拓建关王庙,不越两年而庙成,并悬匾改称为“武庙”。时南诏守御所副总兵邓继志,为追念关王保障之功,首倡莅诏文武官员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必到武庙进香朝拜。
  万历三十年(1602),知县黎天祚、南诏守御所郭将军续建武庙,越二年竣工,经这次续建,武庙庭宇,气象更为恢宏。据庙内现存万历三十三年邑进士胡士鰲撰写的《重修武安王庙记》称:“邃殿幽宫、神楼俨焉,飞甍雕棂,人观耸焉!”。
  康熙十六年(1677)、嘉庆十八年、光绪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和民国十一年,武庙又曾先后重修。
  1985年,武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在诏安群众和海外同胞的热心支持下集资三十多万元,根据历史原貌进行修缮。
  武庙坐西朝东,进深26.7米,宽14.5米,连庙前埕面积约800平方米,由门楼、前厅、两廊、天井、拜亭、大殿组成。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斗拱为一斗三升式,柱均为梭形石柱带鼓形柱础,其五门廿四柱的建筑结构很具特色。
  门楼、门楣、墙肩均由花岗石筑成。门楼上正中悬“武庙”直匾。大门碑刻对联是:
  心系西川万古英灵昭日月;
  神逝南诏千秋正气满乾坤。
  大门两边有一对石抱鼓,有两个边门南北相向。
  前厅为二进三开门,上悬有“协天大帝”“义薄云天”等横匾,石柱镌刻对联是:
  立好意学好人心正身修魂梦稳;
  说好话行好事官尊民敬鬼神钦。
  厅北面祀马公,南面祀门公。
  大殿为五进三开间,上悬“乾坤正气”横匾,左右有木刻对联二对:其一是“春秋一出毕生得力;忠义两字千古定评”。其二是“击魏吞吴匹马驰驱千里月;辞曹归汉单刀笑指一江风”。
  大殿祀关羽神像三尊,其中一尊相传系唐陈元光开漳时随军人员带来诏安的,被称为“河南帝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县现存完好的古神像之一。帝君神像两边,左祀关平、右祀周仓,帝君像正气凛然,英风神出,长令观者肃然起敬。
  大殿明间石柱还有三副对联分别是:
  赤胆独雄半月青锋分宇宙;
  丹心不泯终宵红烛照纲常。
  一点丹心惊破奸雄之胆;
  浑身气节宏开垃士之怀。
  万古勋名垂竹帛;
  千秋义勇壮山河。
  武庙正殿南西边门巷道内有“怀恩古井”,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怀恩古井于唐垂拱二年(686),置怀恩县时开凿。由此,诏安建县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古井深15米、直径3米,石壁上刻“怀恩古井”四字,井口石制成半月形,井台高0.80米,由条石砌成并雕花鸟图案。井中清泉至今不竭,附近居民仍常汲用。
  武庙前埕南西有一座关帝坊为武庙庙坊,连同明代石牌坊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坊”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坊坐北朝南,花岗石仿木结构;三层一间,高5.5米、宽4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正面坊匾、高0.50米、宽1.40米,楷书“关帝坊”,旁署:“知诏安县事楚荆朱训,南诏所张黾武同立”。大额坊上署“天启五年乙丑孟冬吉旦立”;左边石柱镌书“庙坊因风雨损坏乾隆五十八年四月□日,监生黄廷举捐修。坊匾背面楷书“正气行在”四字,均保存完好。
  武庙现存有明清以来重修碑记10方。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建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