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报国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41
颗粒名称: 凤山报国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57-2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凤山报国寺位于诏安县城东5公里处的凤山岭上,古朴的亭殿与青翠的峰峦相辉映,并有水库、山道、望海亭、飞凤阁缀于寺周山间。寺坐北朝南,前临宫口湾,后接河港山;东西是开阔的平野。近览远眺,风光壮丽。该寺不仅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还保留着天地会活动的渊薮。寺内有一部秘典,经凤山寺几代僧人传抄,底本大部分出自道宗之手,小部分为道宗转录他人作品。
关键词: 诏安县 名胜古迹 报国寺

内容

报国寺位于诏安县城东5公里处的凤山岭上,古朴的亭殿与青翠的峰峦相辉映,并有水库、山道、望海亭、飞凤阁缀于寺周山间。寺坐北朝南,前临宫口湾,后接河港山;东西是开阔的平野。近览远眺,风光壮丽。
  关于该寺的选址,有这样的传说:明代本邑进士胡文和沈鈇,好堪舆之学。不约而同相中了一块“风水”地。为便于记认,先是胡文在穴眼处埋下一枚铜钱,后沈则钉了一枝铁钉。若干年后,胡、沈结为儿女亲家。一次亲家翁相见叙谈,都说找到了一块好风水,于是同去探视,待拨开地面泥土,只见铁钉穿过铜钱的方孔!不禁相视会心大笑。两人商定倡建佛寺,为地方祈福消灾。此举得到响应,县衙拨出部分款项,善男信女也纷纷捐资。因为是两位进士向朝廷申报的,故起名“报国寺”。
  史载该寺于明万历年间在知县郑化麟任上(1607-1612年)兴建告竣,以后历代都有修缮。民国23年(1934),前殿因筑公路拆除,抗战胜利后重修。近20多年,由“三胞”捐款和地方集资又陆续增、扩建。如今寺院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正门和东西侧门。正面山门系新建,门联:“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常转普利人天”。入其门,经放生池,拾级而上,迎面便见天王殿和两侧的钟鼓亭,过天井,居中为拜亭与大殿。大殿为山寺的主体建筑,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为单檐悬山式,面阔三间12米,进深10米,木构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斗拱为一斗三升式。两厢有消灾堂、功德堂、僧舍、监斋堂等建筑。环寺三株古榕,盘根曲干、枝繁叶茂,庭院中绿意融融、青烟袅袅、整洁幽雅,让人忘俗。
  报国寺的主殿匾额“毫光西现”,柱联:“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设三个佛龛:中龛奉祀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佛,左龛奉祀文殊菩萨,右龛奉祀普贤菩萨。主殿两侧祀十八罗汉。天王殿联:“执金刚杵、折伏魔军安佛国,现天将身、尊崇佛法护禅林”;“山水怡情通佛国,干戈护法保花城”。殿内面北分别供奉着弥勒佛和韦驮天尊的塑像金身,两侧则为四大天王像。消灾堂供着药师佛,功德堂供地藏王及历代祖师灵位。寺内塑像工艺精致,生动传神。
  东侧山门两边为“报从因果观善恶,而佛子种因必悟道;国以法规证是非,故圣人护法宜献身”的藏头联。寺内立着一块石碑,镌有“南无阿弥陀佛凤山报国寺”十几个端庄俊秀的镏金楷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写。还有诸如“且稽首参庄严世界;便回眸看锦绣河山”“爱此名山,翠岫苍峦齐入画;游斯古寺,香花佳树皆迎人”“山以凤名,喜见祥云瑞霭;寺以地胜,欣闻暮鼓晨钟”等对联。
  寺西北不远处有一块巨形山石,高约8米,宽10余米,宛如一尊天然的弥勒佛,20年前由海外华侨捐资,对巨石予以加工、上色,并搭建钢筋水泥护棚。
  凤山报国寺的出名,不仅在于它的古,还由于它是清代天地会活动的渊薮。该寺传临济宗仙游县凤山九座寺宗派,该宗派第三代祖师为释道宗(又称无智)。道宗既深通禅理又关心俗务,一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于康熙十三年(1674)在诏安官陂的长林寺重整洪门创建天地会,又于康熙二十二年前后,为便于组织反清斗争,道宗转移到凤山寺来任住持,以僧侣身份为掩护,坐镇指挥广布数省的天地会网络。为了安置反清志士、展开社党活动,道宗又改革佛事礼仪,放宽清规戒律,建立香花宗。初期的香花僧人,也是天地会成员,文武同修,荤素不拘。香花宗以佛家佛法禅理为主体,并吸收道家的教义、儒家的伦理及民间信仰成分。在宗教活动方面,既有佛教的念佛礼仪,又有道家的符咒;即有普通寺院的法器,又有独特的仪规和用具。行法事时,僧人着法衣法帽,载歌载舞,时而焚香念咒,时而祈祷诵经,适应各式各样的施主檀越。既为僧人赞吉,为亡灵超度,也为庙宇神像开光,并承揽民间安宅、治病、消灾、祝福等。“佛家三宝”对香花僧来说,释迦是佛、弥陀是法,弥勒是道又是本尊。在报国寺,三宝居主祀地位。
  康熙四十年(1701)季冬,一代宗师道宗圆寂,终年89岁,葬于凤山报国禅寺。原墓塔为方座圆顶,现墓塔系十年前重修,高4.4米,三层实心,底层所嵌墓碑,高90厘米、宽57厘米,碑额横镌“九座宗派”四字,文为:“康熙辛巳年季冬吉旦、第三代师祖无智宗公普同塔、五房徒子孙同立”,道宗将遗骨葬于此,可见该寺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寺内尚存的忠祖堂,据说是道宗和尚跣坐修行的居室,楹联:“古佛联辉曾剪剔;祖师续焰已流传”、“禅地非常,深生祖道;法门无尽,大振宗风”,意味深长。
  该寺有一部秘典,经凤山寺几代僧人传抄,底本大部分出自道宗之手,小部分为道宗转录他人作品。现存道宗第四代徒孙泽安抄本,为纸质墨书,页幅25.5×14.2厘米,共34页,抄本没有书名,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罗命名为《香花僧秘典》,末页题“嘉庆戊寅年阳月僧泽安书于凤山报国寺忠祖堂”。该书揭开了佛教史上单独出现于闽南、粤东地区的香花僧秘密,隐约保留了不少天地会创立和活动的重要史料,极具历史价值。
  这里还是军事要地。郑成功曾经在寺内驻兵,扼守闽粤通道。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在此伏击日寇。六十年代初,蒋介石派遣特务小分队从海上入侵,被解放军和民兵围歼于凤山一带。
  1985年1月,凤山报国寺被定为诏安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做为佛教胜地和旅游景点,每年接待众多的海内外游人、香客。国家旅游总局属下一位曾经理陪同泰国高僧来此进香,罗炤教授等研究天地会的专家学者也曾由北京专程到此考察。该寺现由漳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道裕兼任住持。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家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