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36
颗粒名称: 七贤庵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44-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贤庵位于福建诏安县梅洲乡渐山西麓,是宋陈景肃与门生颜耆仲、杨耿、郑柔、薛京及吴大成等人迁建渐山石屏书院于此隐居,在山麓“辟其田以资讲业”,书院周围广种石榴,所以又称其为“石榴洞”。到明嘉靖二十二年,四都人杨江永上书请将翁待举等七人奉祀于石榴洞讲学旧址,后人称其为“渐山七贤”,奉祀处称为“七贤祠”或“七贤庵”。
关键词: 诏安县 名胜古迹 七贤庵

内容

七贤庵,址在诏安县梅洲乡渐山西麓。渐山海拔虽只有476米,却卓然屹立于东南海交汇处的诏安湾北岸,双峰并耸,风景如画。
  宋朝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陈景肃与门生颜耆仲、杨耿、郑柔、薛京及吴大成等人,迁建渐山石屏书院于此隐居,在山麓“辟其田以资讲业”,书院周围广种石榴,所以又称其为“石榴洞”。
  到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四都人杨江永(曾任云南石屏州知州)上书,经福建提督学政夏月川批准,将翁待举、陈景肃、吴大成、郑柔、薛京、杨耿、杨士训等七人作为乡贤奉祀于石榴洞讲学旧址。后人称其为“渐山七贤”,奉祀处称为“七贤祠”或“七贤庵”。清代嘉庆癸酉年(1813)曾重修,1992年再度修葺。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贤庵坐东向西,由门楼、两廊、天井、正堂和两厢房构成,深18米,宽27米。建筑形成为硬山顶。门楼为抬梁式木结构,方形石柱。正堂面阔三间,一明二暗。
  正堂木龛奉祀木主,分列二排。
  第一排为:
  “宋徽国文公朱夫子之神位”(朱熹)
  第二排分别为:
  “宋敕赠资政殿大学士廉献乡贤石屏陈先生之神位(陈景肃)
  宋知兴化军理学乡贤琼州翁先生神位(翁待举)
  宋太学生秀州司理参军理学乡贤梅月吴先生神位(吴大成)
  宋太学生理学乡贤克刚郑先生之神位(郑柔)
  宋太学生理学乡贤宗沐薛先生之神位(薛京)
  宋太学生理学乡贤国光杨先生之神位(杨耿)
  宋太学生理学乡贤尹叔杨先生之神位”(杨士训)
  七贤庵门楼原悬挂朱熹手书木匾“石榴洞”,款署“朱晦翁”。进屏上悬“高山仰止”,系梅洲某儒士手笔。正堂悬署“朱晦翁”的“读圣贤书”大木匾。
  院内天井尚存宋代七里香1株,高丈余,系吴大成之孙所植,至今已有760多年。
  左廊墙上镶嵌一石板,宽150厘米,高96厘米。刻陈景肃与诸贤联吟诗赋,全文如下:
  宋陈石屏先生同诸贤联吟石榴洞讲学赋
  渐山去仙人峰二十余里,卓然屹立于长江,双峰齐耸,并凌天云。而咸淡之水萦纡出入,被其捍注,汇而为港:向西曰梅港,吴大成之小洲也;东曰竹港。绍兴庚午,予始庵其麓,辟其田以资讲业。旋南六七里,巨石相向,茂林交荫,水泻云飞。遥望南海诸峰,神观高耸,襟量宏大。诸友郑柔、薛京、杨耿、吴大成亭其中以游憩,多植石榴,高下纠结,四周绿垂,涧泉喷薄。穿其内,廓然有容,可以筵几;外则苍蔚妍灼,密不见人,乃曰石榴洞。其地高百余丈,迥绝人寰。夏蒲节后,翁、颜来会,刚、宰在侧,花艳泉清,石阴谷应,咸乐嘉境。下盼水心,上抚峰顶。爰坐卧,爰修省。骨凝仙清,若服丹颖。客有八,予为之主,联八仙之吟,属一主之赋,分韵附事,以春夏秋冬为之制,风花雪月为之度。颜仙曰:“大块嘘兮万物春,桃李未花兮先吐芬。榴独丛茂兮翠团云,俟时红烂兮照乾坤。”翁仙曰:“赫宣妍兮德专夏,发红光兮香喷麝。落百花兮谁争价?照洞天兮清彻夜。”刚曰:“嘉实斑兮垂秋,仙鹤下兮夷犹。弹刚皮兮抛圆毬,擘皓齿兮嚼银瓯。”宰曰:“陨万木兮阖为冬,榴二花兮白间红。破雪夜兮开何秾,操轻桃杏兮艳迫松。”吴仙曰:“钟、吕来兮翔莱岛之长风,张、李下兮垂紫霄之冥鸿。拉韩、何兮入石榴之元洞,同曹、兰兮醉金樽之碧醲。”郑仙曰:“憩炎洲兮榴正花,灵未明兮日未斜。笛一声兮收暮霞,蟾孤出兮光满家。”薛仙曰:“蜀犬吠日兮越吠雪,下界唇焦兮何时悦?至仙人居兮凡骨脱,石榴盈洞兮高歌发。”杨仙曰:“洞留榴兮榴留月,泉注畦兮畦注药。白和香兮红对酌,群仙歌兮飞玉屑。”八歌既献,文极其选,起请洞主,舞以为乱。乱曰:“绿枝荣翠贯四时兮,皓日宣威莫我欺兮。肃霜冻肌吐益奇兮,密阴成洞流仙卮兮,有艳有节松篁避兮,常结常开花不易兮。石泉玉鸣永和诗兮,朱明天开长视世兮,容与昏晨乐不寐兮,九曲洞仙天独知兮。”
  嘉庆癸酉年端月谷旦重兴立石
  在石榴洞数十年间,陈景肃和他的朋友、学生讲学之余,聚乐赋诗,莳花植树。当时许多文化名人如陈俊卿(莆田人,曾任宰相)、梁克家(晋江人,曾任丞相)、朱熹(建阳人,时任漳州知事)、陈淳(漳州人,理学家)及陈景肃的两个儿子陈肇(即陈刚)陈宰等多次在这里相聚,研讨理学,辩订经藉,注疏诗礼,登临觞咏,赋诗唱和。这里实际上成了当时漳南一带的文化渊薮。
  渐山七贤中,翁待举(字正德)年事最高,南宋政和二年(1112)登进士。绍兴间,任兴化军知事,乾道间,出任琼州知事。
  陈景肃,字仲和,陈元光裔孙。南宋绍兴间,因学行优异,被荐入朝。后回乡在仙人峰下设帐授徒。儒生吴大成、颜耆仲、薛京、杨耿、郑柔等人,相率前往拜景肃为师。绍兴二十年(1150)迁建渐山石屏书院。第二年,景肃登进士,任仙游县令,后提举湖南,由南恩知州擢知制诰。当时,奸相秦桧弄权,朝纲混乱,景肃因反对与外敌议和而遭贬逐,出知台湖等州。不久又因题咏讥刺桧党被罢还乡。其间,吴大成也因廷对“言侵时相”,被秦桧视为景肃党羽而许其回籍。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景肃回朝任知制诰,时年八十有余。逝世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谥廉献。著有《石屏撷翠集》《礼疏》《诗疏》等。
  吴大成,字子集,号梅子、梅月,四都人。大成少年聪明好学,曾师从景肃,绍兴中期,时年19岁的大成以文行与薛京、郑柔、杨耿等被选入太学。他不阿权贵,敢于抨击当权者的投降卖国行径,得罪奸相秦桧,归省回籍,随陈景肃于石屏书院讲读。秦桧死后,大成、郑柔也重回太学,乾道间,授秀州司理参军,后历任江浙,且曾奉檄湖湘,后仍不容于秦奸余党而返乡。自此隐居梅洲,耕钓教子,理宗宝庆三年(1227),无疾而终,寿逾期颐。一生著作甚丰,积诗千首,结集《梅月诗卷》。
  薛京、杨耿于绍兴间入太学,后郁郁不得志,回居石榴洞,且耕且读。杨耿的两个侄子杨士训、杨士谨也是难得的人才,为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器重。庆元二年(1196)杨士训登进士第,先后担任古田县尉、海阳县丞、永福县令等职。廉洁奉公,屡著政声。后被任命为鄂州粮料院监督,病死任上。
  杨士谨登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任博罗县尉。
  陈景肃儿子陈肇登特奏进士,官至丞相兼太尉,封为兴国公;陈宰后以父荫,补朝议大夫。
  渐山七贤的事迹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自南宋至今八百年间,各地文人墨客和乡民学子都经常前来祭拜。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友元
责任者
沈肖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七贤庵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