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沧桑晚霞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30
颗粒名称: 百岁沧桑晚霞红
其他题名: 记寿星陈士培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3
页码: 231-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士培是一位经历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人,他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他曾参加革命活动,但后来遭到冤案并被判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得到昭雪并享受退休教师和老归侨的待遇。他积极学习,参加政协中心学习组,发表多篇回忆录和诗作,为诏安文史资料撰稿。
关键词: 诏安县 寿星 陈士培

内容

陈士培老先生于清朝光绪28年(1902)出生在诏安县城关一个普通农家。亲身历经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沧桑巨变。
  2003年2月,陈老一行82人,到东山县岐下村陈氏始祖宗庙追远堂,隆重挂上百岁匾——“荣耀期颐”。诏安、东山两县一时传为佳话。
  (一)
  受书画之乡的文风薰陶,陈士培自幼勤奋好学,能诗善文,师范讲习班毕业后,便认真教书育人。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1926年,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余佩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庄希泉的夫人)到诏安县组建县党部,训练宣传员大力宣传反对北洋军阀、抵制日货。年青的陈士培怀着报国志向,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同年4月余佩皋等组建“诏安农民运动考察团”赴广东考察,任陈士培为团长。他率领团员9人入广东,考察饶平、汕头、海丰等地农民运动,对海丰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极为钦佩,由此与该地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926年5月17日的《海丰日报》著文报导“各区欢迎诏安农运考察团”。从广东返诏安后,他即参与组建了诏安县农会,让红色黄底犁头旗飘扬诏安城关上空。紧接着思政区、华表、西坑、双港、郭厝等村庄先后也成立了农会,宣传二五减租、打垮劣绅土豪的农民运动,活跃了全县城乡。
  1927年国共分裂,神州大地,一时腥风血雨。8月,友人传来国民党当局要对陈士培下毒手的密讯,他立即逃离诏安,幸免于难。辗转浪迹于新加坡各地,至1935年获知故乡风声不那么紧,才返回诏安,继续致力于教坛耕耘。不幸的是1952年,时任凤溪小学校长的他,遭到不白之冤,被判劳改10年。释放回家后,又再受到劳动管制10多年。身处绝境的他,自问无愧于心,坦然面对种种身心侮辱。凄风苦雨中,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子女,他深感压力的沉重,更明确为人父的责任:不敢奢望子女成龙成凤,也绝不允许子女成虫,危害社会。无法送孩子们入学,家庭便权当学校,自己的言行,便是教材。因此,他时刻警醒自己,苦中要不贪、不诈,受岐视要有正气、骨气。尤其注重培育好大儿子当好领头羊,带出一群谦让、团结的弟妹,使这个饥寒交迫之家的一碗米汤,8个兄弟姐妹互让喝不完,令目睹者人人动容!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已81岁的陈老,冤案得到昭雪,先后享受到退休教师和老归侨的待遇。从自身的经历中,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错必纠的伟大,听党的话“向前看”。1987年,文革中断的诏安政协中心学习组复建,他便积极参予,几十个寒暑,一直是受人尊敬的学习迷。党的十六大召开后,陈老特地带上茶点,到政协学习组,侃侃畅谈学习十六大文献的心得,并赋诗抒怀:“党德党恩泽万民,协商政治共求真;三胞海外同欢庆,一统祖国指日新。”
  1993年诏安县创办老年大学,陈老带头报名,并写了《九十高龄大学生》,发表在《福建老年报》上。在老年大学中,他学习积极性最高,脚部扭伤不能行走时,还叫儿子踏自行车,准时送他到大学听课。诏安县老年大学越办越好,成为全漳州市的老年教育先进单位,有陈老的一份奉献。人们问他这把年纪,为何还如此好学,他笑着吟答:“老年大学好名词,不沐党恩安得知?树老春来盈绿色,夕阳红处笑吟诗。”
  学是源,为是流。这位老学童的文思压倒“群芳”,成了老年大学中的“笔尖子”,他的回忆录、思想火花、旅游诗赋多次走上《人民政协报》《华声报》《福建日报》《福建老年报》等。他年年给诏安文史资料撰稿,已刊登18篇。他写的《诏安农民运动考察团》《余佩皋在诏安》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珍贵史料,分别刊载在《福建党史通讯》和《厦门党史通讯》。当他看到荧屏上介绍彭湃烈士的事迹,遗漏了不少宝贵史实,便呕心沥血地写就5千多字的蝇头小楷《彭湃烈士十年(1919-1929年)革命史》,寄给中共广东省海丰县党史研究室,令该室同志大为感动,立即寄来感谢信和彭湃烈士生前照片、《中共海丰县党史大事记》一册,恭请校正。陈老高寿百龄仍长期订阅《参考消息》及省、市、县报刊,在儿孙帮助下,看书、听读报从不间断。
  (三)
  改革开放以来,诏安县党政认真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弘扬尊老敬贤的优良传统。春节、老年节,县委书记、县长,宣传部、教育局等领导,都登门看望陈老,送上礼品和慰问金。陈老亲友、学生遍及海内外,也常送来书画礼品为陈老贺寿,经儿孙们精心布置成3个书画展,县政协主席沈耀喜撰题的贺诗:“岁月历三朝,癯姿分外娇;奔忙稳不息,意气欲凌霄。”文史委主任吴友元题贺的条幅:“松龄长岁月,鹤语记春秋。”遒劲的翰墨,表达了人们对陈老的敬意。
  陈老的晚晴神韵,赢得了全社会的喝彩:漳州市授给他“健康老人”的光荣称号;北京《老年教育》介绍了他高龄好学的事迹;《福建老年教育》,高度评价陈老“至乐无如读书”的学习观;《福建老年报》先后以《树老春来盈绿色》和《百岁老人畅谈感想》两题,表彰了陈老与时俱进的思想;《闽南日报》的《晚霞美景似晨曦》和《我将永远跟党走》,抒发了陈老的心声;《丹诏报》的《夕阳红处笑吟诗》描绘了陈老丰富多彩的晚年;《丹诏乡讯》的《我要活到一百二十岁》更配以陈老彩色照片,向广大读者介绍百岁的他不但生活能自理,还能读报写文章。市、县电视台,连续多天在中午和晚上的黄金时间,播映采访陈老的录象,展现他童心不泯的风采,荧屏前的观众,众口齐夸:“尊敬老人的社会是好社会!”2003年7月29日,研究生导师、荣获国务院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徐君亮教授,从广州到诏安为启蒙老师陈士培祝寿。徐教授激动地对笔者说:“全社会对陈老的敬重,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给后人树立良好榜样,功德无量!”
  陈士培这位老知识分子的幸福晚年,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人文景观。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聿光
责任者
陈士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