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85
颗粒名称: 踏平坎坷成大道
分类号: U412.36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红星乡通过修建公路和改善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青梅产业的发展。公路建设历程漫长而艰巨,红星乡最早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龟许公路的改建通车对红星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青梅的开发种植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越。
关键词: 诏安县 红星乡 交通条件

内容

“要致富先修路”似乎是永恒的定律,纵观红星乡从一个省定贫困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巨变,无不与修路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为红星乡经济的腾飞立下头等功劳。
  十几年前,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雷震撼这片重重大山时,红星乡还是一个交通状况十分滞后的省定贫困乡。农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过着“守着三分薄田,吃稀粥配咸菜”的日子。这里距离县城虽只有26公里,但车子绕出崇山峻岭却需近2个钟头才能到达。90年代初,几位日本客商要到红星考察青梅,行至半途,日本客商无可奈何地调转车头准备回去,崎岖不平、弯弯曲曲的羊肠山道使他们“望梅兴叹”:再好的青梅深锁在这偏隅的大山里也是枉然!当时红星乡的路况可略窥一斑了。
  1957年底,福建省农业厅为了发展亚热带作物(橡胶)生产,开始修建江进公路,从江亩坑到进水,全长20公里,沿途经月港、长埔、梅花、许寮、芹山、西埔等村。1958年江亩坑至月港段竣工通车,全长2.76公里,路面宽一般为4.5米,宽5.5米,最窄3.5米。该线通车后由红星农场自行养护。1962年江进线由红星农场从月港修至红星农场场部(西埔),当时成立了指挥部,农场张金狮任指挥,詹功伟(副场长)任副指挥,陈博英担任设计。江进线修成后成为红星乡外连主干线的通道,但在此后漫漫几十年中,红星乡的交通建设仍然处于落后的状况,山地开发得不到发展。1985年,全乡茶果面积1.1万亩,大多是质劣价廉的品种,荒山宜林地9万亩,占全县荒山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多,那时,荒凉、萧条、贫困笼罩着红星。
  1986年10月,作为国家粮、棉、布扶贫建设项目,官水公路红星路段由国家全额补助开始修建,这条公路经六洞、五洞、朱厝、进水,总长9.8公里,总投资76万元。1989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它的建成改善了该乡的交通条件。
  1987年年底,红星乡党委、政府号召:加快红星乡脱贫致富的步伐,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已的力量,建设自已的家园。乡党委和政府抓住全乡人民有着修路的迫切愿望,于1987年成立一个修路指挥部,下设二个指挥所,负责公路的规划、测量、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事宜,并于当年11月开工修建许坪公路,这条路总长73公里,总投资54万元,上级立项补助仅8万元,大部分资金由乡村两级集资筹建。在当时群众穷,拿不出钱的情况下,采取贷款投资和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通车。在整个修路过程中,受益区群众充满热情和干劲,石楼村民无偿贡献出从石楼至坪林3公里路段的土地和1.2万棵果树,价值30多万元;坪林村则出现男女老少齐上山参加修路的感人情景,同时负责35万的工程直接投资款,人均出资760元(当时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此番执着,此番举措,让人真实感受了红星群众迫切修路的决心。当时县委书记何龙章号召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要求以许坪公路建设中产生的“石楼风格,坪林干劲”精神作为动力。
  到1989年,在全具各乡镇中,红星乡最早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由于在公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突出,1989年,福建省公路局曾授予当时该乡副乡长陈辉明为“路乡长”的称号。
  修路的历程漫长而艰巨,由于红星乡外连主干线江亩坑至许寮公路路况差,纵坡大,弯道多且半径小,行车极为危险。特别是雨季,公路经常中断,极大影响了群众开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该乡党委和政府从1990年10月起开始实施外连主干线的改线工程——龟许公路改建,龟许公路是国家第一批工业品以工代赈项目,经龟头、走马、许寮,全长6.32公里,总投资预计210万元。1993年龟许公路的改建通车后,原有接县道诏平线江亩坑至许寮15公里主干线改为龟头至许寮6.3公里主干线,缩短8.7公里,乘车到县城仅需40分钟的时间。红星乡青梅的发展与修路的历程并肩而行,龟许公路改建对红星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青梅的开发种植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越,1987年以前,红星乡仅有楼仔村种植的30亩青梅,到1991年底,全乡青梅种植面积达11635亩,龟许公路通车时,青梅面积已达24220亩。1995年,星青梅的市场价格,比邻乡太平镇的青梅价格,每斤多卖了1元多,全乡增加500多万元的收入,加上其它物质的差价和流通的增值,全乡增收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0元,这都是龟许公路直接起的作用。因此,红星乡群众称这条公路为“黄金通道”。
  1996年,红星乡又开始把龟头经许寮至红星农场场部的公路改造为柏油路,进一步提高了公路的等级,完善了公路网络。
  为了引导红星乡群众进一步开发山地种植青梅,乡党委、政府从1990年时就组织人员进行全面公路规划,建设环山公路,先后投入上千万元,把道路修到梅园产区。2001年,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该乡群众强烈要求修建环东埔山路。环东埔山路是通往革命老区北庶村的主要通道,两旁是该乡1万多亩青梅基地。早在1996年,乡政府就曾组织人员测量过此路,但由于资金问题,环东埔山路问题一直搁浅。2001年11月,乡政府把向上级争取的80万元资金用于投建这条环山公路。经过2个多月的劈山开路,一条长10.6公里,宽6米的新公路盘旋在东埔山上。受益区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为了赶梅市,不得不在凌晨4点钟就上山摘梅,担梅走4个小时的山路赶在散市前将青梅挑到市场卖给客商。路通后,一个上午就可以往返几趟果园。
  2002年,在青梅价格低下,农民减收,乡财、村财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解决青梅运输难问题,乡、村积极筹措资金,发动全乡群众自发投工投劳,投入198万元对许寮至坪林长5.2公里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为水泥路面。10月开工投建,12月完工,实现了乡道水泥化零的突破,解决了沿线7个行政村7000多人口生产生活和沿途15000亩青梅的交通运输问题。
  踏平坎坷成大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红星乡经济发展,如今,红星乡青梅种植面积达3.5万亩,总产12000吨,万亩梅园花枝招展,香飘万里,红星成了全国青梅质量最好、价格最高、市场最大的青梅基地。同时拥有5家中日合资、台资和内联加工企业,青梅系列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可出口创汇656.2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3150元。农民手头有了钱,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别墅式的村庄错落有致;每当青梅收成季节,诏安县城的金铺几乎成为红星乡果农的首饰加工场,到商店购买摩托车、彩电、音响、家俱、洗衣机、冰箱等高档商品的顾客,红星人比比皆是;运输车、小客车成倍增长,小轿车也开始进入农户。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幼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