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回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75
颗粒名称: 史事回眸
分类号: K295.7
页数: 7
页码: 75-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重要纪事。
关键词: 诏安县 史事回眸 重要纪事

内容

诏安县重要纪事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上)(1966-1970年)
  傅崇毅
  1966年
  ★根据党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文件精神,龙溪地委点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总团(社教总团)2月间进驻我县,总团长董友伦(地委副书记兼地监委书记),下设办公室。从地直机关和华安县抽调数百名干部组成工作队,首先进驻县直各单位。运动内容是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大“四清”),方法是大鸣大放大字报,互相揭发,层层检查,人人“过关”,最后划分干部类型。运动持续到5月间。
  ★5月下旬,传达贯彻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席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宣布“四清”(社教)纳入“文化大革命”。县委宣传部和文艺界首当其冲,潮剧古装戏《玉念珠》和现代剧《凤山歼敌》被当作“毒草”批判。其后,一场席卷全县的大破封建迷信、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风暴”在7月间刮起,持续数月,烧毁某些工厂、商户经营的纸、香烛等迷信品,破毁寺庙、祠堂的偶像、神牌和各种工艺装饰品,冲击民间收藏的古书、字画、古玩,把古代文化都当成“四旧”予以毁坏。
  ★县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筹备就绪,原拟于5月下旬召开,因“文化大革命”而延期,后来也没有召开,但仍保留届次。
  ★在北京大学的第一张大字报影响下,6月8日,诏安一中贴出《陈源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应当批判》的大字报。6月10日,县委派工作组进驻诏安一中和各个中学。诏安一中师生由此引发一场大辩论。6月15日,部分学生同工作组辩论,并发动学生上街游行,向县委请愿,要求“改组工作组”。县委答应学生要求,但认为幕后有人操纵,派县武装部长进校调查。在师生中,反对校长陈源、支持工作组和支持陈源、反对工作组两种观点针锋相对。7月29日,北京市委决定“撤销各大专学校工作组”,县委也决定撤走派驻各中学的工作组。诏安一中反对工作组的师生,指责县委“犯了方向、路线的错误”。
  ★暑假期间,县委举办中小学教员集训班,为期2个多月,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形式,揭发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批判“走资派”和“牛鬼蛇神”。
  ★8月下旬,诏安一中出现两个不同观点的组织,名曰“红卫兵团”“红卫兵大队”。其他中小学也组织“红卫兵”“红小兵”。之后,许多中学师生纷纷上北京和革命胜地,进行大串联。
  ★县成立红卫兵大串联接待站,为南来北往,数以千计来我县串联的红卫兵免费提供膳宿。
  ★9月中旬,经过1个多月集训的2000多名点上社教工作队进驻城乡基层,公社、农场设社教分团,生产大队、作业区、街道、社直单位进驻工作队。通过组织贫下中农阶级队伍,开展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动员基层干部从政治、经济、思想、组织上进行检查。12月中旬,党中央发布《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进驻社、队的社教分团、工作队于12月31日撤走。不久,社教总团随之撤销。
  ★在党中央提出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后,诏安一中一部分“红卫兵”,要求县委领导公开检查“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错误”。12月15日,县委在人民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准备对几个月来“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问题作检查。但诏安一中一部分“红卫兵”却与县委领导争夺大会主持权,双方争抢麦克风。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县委领导把检查的书面材料散发,宣布散会。此部分学生大为不满,于是派遣一部分“红卫兵”进驻县委机关,在食堂打地铺,轮番找县委领导“辩论”。
  ★县城各系统、各街道于11月间开始成立名目繁多的“造反派”组织。12月下旬,县直机关也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一时,“造反队”“战斗队”“司令部”到处林立。
  1967年
  ★党中央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县城较早成立的八、九个群众组织进行“大联合”,成立“诏安县毛泽东思想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联司”)。
  ★县城一些群众组织把县委书记罗全贵、副书记刘锡平等当作“走资派”,贴出“打倒”的大标语,还抓去批斗、游街。之后,各系统、单位、街道以及农村的群众组织也把本单位的领导人当作“走资派”,进行批斗、游街。一时游街成风。
  ★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联司”于1月24日派人到县委、县人委和各单位“夺权”,收缴印章,宣布领导人“靠边站”。县委、县人委工作陷于瘫痪。
  ★根据党中央提出人民解放军要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进行“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管、军训)的通知,县人武部于1月底介入地方,主持全县的抓革命、促生产工作。
  ★2月下旬,观点与“联司”不同的一些群众组织也实行“大联合”,成立“新诏安公社红色造反联合委员会”(“新诏”)。两大派形成。
  ★3月29日,一派群众组织调集县城附近农村的农民进城,冲击诏安一中,“派仗”越打越激烈。
  ★5月22日,两大派各调集人马进城,酿成群众性武斗,持续3天。
  ★5月25日,福州军区宣布诏安实行军事管制,成立县军管会,派龙溪军分区副政委张荣华为军管会主任,31军处长候天兴为副主任。群众性武斗暂时停息。
  ★7月,两大派的武斗时有发生,而且逐步升级,在县城各控制一部分地区,构筑工事,安装高音喇叭进行派性宣传。
  ★7月底,一派群众组织以召开“老区代表会”为名,调集山区社场的农民进城。另一派群众组织则调动沿海民兵进城。大规模武斗一触即发。
  ★8月3日、4日,在城关五街和良峰山处,两派发生真枪实弹的武斗。5日,一派群众组织冲击诏安一中,“百花楼”、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被毁。8月11日,中山路花纱布公司大楼被烧毁。县军管会撤离县城。
  ★9月5日,福州军区经中央军委批准,派5个团的兵力,从陆路和海上分4路开进县城,制止武斗,途中遇到阻碍、抵抗,实行自卫还击。还派飞机散发传单。部队进城后,县军管会恢复开展工作,社会秩序逐步安定,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
  ★县人武部改组,原领导人或被拘捕或被调离。新任人武部部长李枝惠兼任县军管会副主任,新任人武部政委薛发俊也兼县军管会成员。县军管会成立生产指挥部,李枝惠主持工作。
  ★原县委领导、武装部领导和一些群众组织的主要骨干等19名被县军管会拘捕。在一段时间里,原县委书记罗全贵、副书记刘锡平等领导干部,被当作“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或“走资派”,经常被押到县直单位接受批斗。
  ★10月中旬,县军管会印发和传达贯彻《毛主席观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举办3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组织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教育大家“要正确对待受蒙蔽的群众”“要团结干部的大多数”“站错队,站过来就好了”。还要求群众组织负责人在学习班中“斗私批修”。通过层层做团结工作,两派的紧张关系逐渐有所缓和。
  ★“联司”组织内在对待县军管会的看法上开始出现分歧,一种认为军管会执行党的政策,一种认为军管会压制排斥“造反派”。后来,有人打出“文攻武卫”组织的旗号,“联司”内部分裂于是公开化。
  1968年
  ★3月上旬,县军管会举办筹建县革命委员会(县革委会)学习班,军队代表、领导干部代表和群众组织代表数十人参加。因为对参加学习班的对象有不同意见,办班中途有人扬言要冲击学习班,并且贴出大标语,学习班于是停办了十几天,拖到4月上旬才结束。
  ★3月30日,一派群众组织以批斗“走资派”为名,派持枪的学生到看守所提押原县委书记罗全贵、副书记刘锡平、杨青云、何瑶波等人到戏院批斗。原县委副书记何瑶波被坏人活活打死。
  ★在学习班中酝酿提出的县革委会组成人员上报后,上级认为广泛性不够,未予批准。后来再补上几名,才于5月间批复下来。其组成情况是:主任张荣华,第一副主任李枝惠,副主任侯天兴、薛发俊、纪谦功(以上均军队代表)、柯永麟(领导干部代表)、沈细群(群众组织代表,农民)、郑衍武(群众组织代表,工人),还有常务委员11名、委员24名,计43名。
  ★6月9日上午,在县人民体育场举行庆祝诏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1万余群众参加。龙溪驻军7104部队(31军)首长徐登山宣读中共7104部队委员会《关于成立诏安县革命委员会的批示》并致贺词,福建省军管会、省军区发来贺电,龙溪专区革委会、军管会、军分区首长程朝章等到会致词,县委会主任张荣华讲话。大会因中途天气突变,下起滂沱大雨,各项讲话均改为书面发言。
  下午,一派群众组织冲击县军管会,砸坏县革委会木牌,抓走主任张荣华。县军管会、县革委会人员当晚撤往漳州。
  ★一派群众组织在县城大造宣传攻势,一些支待军管会的人跑到桥东,打出新的群众组织旗号,于是新的两大派“文攻武卫”和“六九主力军”以东溪为界,形成对峙,持到9月初。
  ★9月3日,福州军区再次派部队进驻县城,军管会、县革委会人员随军进城,恢复开展工作,社会秩序逐步趋于安定。10月间,在进诏部队协助下,建立各公社、农场革委会和各单位的革命领导小组。
  ★11月,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原县委、县人委机关干部集中于建设农场马头作业区办学习班,城乡基层也普遍进行清理“九种人”(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牛鬼蛇神、国民党残渣余孽)。有的地方还搞什么清查“黄军”,牵连了一批人。
  ★11月间开始大搞“三忠于”(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活动,人人胸戴毛主席像章,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家家设“红宝台”,在毛主席像下写红色“忠”字;到处写“毛主席语录”,竖“语录牌”;还实行“早请示,晚汇报”制度,早晚列队高呼“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此种被称为“忠”字化、“红海洋”活动,持续至翌年4月为中央通知制止。
  1969年
  ★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县于1月间成立“四个面向”(农村、山区、基层、工矿)办公室,动员组织和安置城镇1966-1968年初中、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首批于2月4日出发,到年底计有1768名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下半年开始动员组织城镇居民“不在城里吃闲饭”,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县成立工人代表会、贫下中农代表会、红卫兵代表会,简称“三代会”,合署办公。
  ★根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要指示,县革委会在春耕期间大抓“以粮为纲”,发展粮食生产,提倡开垦山地和围垦溪滩、海滩造田,砍掉部分果、茶树扩大粮田面积。
  ★县革委会副主任、群众组织代表沈细群,由福州军区党委和福建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推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参加于4月1日在北京开幕的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县革委会筹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地址在文庙,文庙原“照壁”改建为展览馆大门。后停办。
  ★县革委会树立四都公社石溪大队、西潭公社沈寨大队、太平公社大布大队、官陂公社彩下大队和官陂公社天桥大队下坝生产队为全县“农业学大寨”典型单位。
  ★2月,县革委会主任张荣华调离,李枝惠接任主任。4月,县革委会设立党的核心小组,李枝惠任组长,薛发俊、柯永麟任副组长。
  ★根据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重要指示,全县开展备战工作,到处“深挖洞”,有的挖山,有的挖地洞。县革委会还根据所谓“山、散、隐”的要求,于7月间把办公机关搬迁到离城4公里西姑山麓的赤水溪村。翌年7月搬回县城原址。
  ★9月,县革委会派工人宣传队进驻诏安一中。各公社、农场派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农村各中学,小学开始由贫下中农管理。
  ★在省革委会领导人的直接点名下,县革委会组织开展批判“太平之风”。出版《革命大批判专刊》,责成原参与大兴“太平之风”的同志写批判文章。专区“革命大批判组”也派人来组织撰写批判文章。《福建日报》社派记者写《从“太平之风”看叶飞复辞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和《叶飞“太平之风”破坏以粮为纲罪行累累》两篇大文章,刊登于1970年2月两天的《福建日报》头版全版上。之后,《福建日报》又以头版全版刊登《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记诏安县太平公社大布大队搞农田建设的事迹》的报道。
  1970年
  ★元旦,县革委会在官陂公社召开“农业学大塞”会议,生产队长以上干部2000多人步行到官陂参加。会议参加者都翻山越岭上乌山,参观彩下大队自力更生兴建的“彩向阳”渠道。
  ★根据党中央的通知,上半年全县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县革委会调集农村社队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城关街道开展运动。在“一打三反”基础上,动员组织大批城镇居民到农村插队落户,从上年至今,下乡插队落户的城镇居民计有2370户、10180人。
  ★福州军区领导根据一份说乌山地区有坏人持枪抢劫和进行破坏活动的报告,于4月13日作出“采取政治瓦解、军事围剿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解决”的指示。驻漳部队9师和龙溪军分区于是组织“4·13行动指挥领导小组”,诏安、平和、云霄三县联合成立“4·13行动指挥部”,召开“声讨大会”,于5月9日派部队和民兵进驻乌山地区附近村庄,准备开展“军事围剿”。部队驻了一段时间,发现与事实不符,于8月间撤走。其间曾牵连冤柱一批原参加乌山革命游击队的同志。此事被称为“4·13乌山事件”
  ★6月14日,县城街上出现群众组织抄贴的大字报,内容是抄录《福建日报》一篇署名“傅剑文”的文章和福建省《三代会报》的一些文章,县革委会主要领导认为这是影射、攻击县革委会,是一股矛头指向“新生红色政权”的“逆流”,于是开大会“反逆流”。抄贴大字报的群众组织不服,上告于专区和省革委会。9月间,福州军区派副政委严政前来我县处理这件事。
  ★库容可蓄水3850万立方米的亚湖水库,自1967年1月动工兴建以来,进展缓慢。县革委会动员组织各公社、大队派出劳力,实行“三自带”(资金、粮食、工具),前往修建,以加快工程进度。
  ★为配合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县城财贸系统人员进行“转向”,压缩一批干部、职工,包括过渡人员、合作商店人员到农村基层。
  ★9月24日,桥东公社田厝、下傅两个毗邻大队发生真枪实弹的械斗。县革委会闻讯当即派出数十名干部前往制止,但双方已各有伤亡。在做好善后工作中,两大队的有关人员均受刑事或党纪、政纪处分。
  ★10月间,县革委会组织正在集训的中小学教师,拆除中山公园的八角亭和数十间民房,扩大广场面积。
  ★宫口湾围垦工程动工,准备在宫口到洪洲之间筑拦海大坝,把湾内数万亩海滩变成粮田。后来上级通知停建,此项目撤销。
  ★龙溪专区革委会通知我县42名县、科级领导干部到漳州办学习班,从9月下旬起,持续8个月。
  ★10月间,省和专区分配一批下放干部到我县,安置于一部分社队工作、劳动。我县也下放一批县直机关干部到社队工作、劳动。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