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勾结倭寇的大海盗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71
颗粒名称: 明代勾结倭寇的大海盗吴平
分类号: K820.48
页数: 3
页码: 67-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初政府禁止海上贸易,但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猖獗。在嘉靖年间,出现了一批亦商亦盗的武装集团勾结倭寇和欧洲海盗,导致海盗之患。诏安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港口,梅岭半岛是民间走私贸易的活跃地区。吴平是其中的一个海盗头子,他占据了梅岭半岛并扩展势力。最终,在嘉靖四十四年,戚继光率军打败了吴平,结束了他的叛乱。
关键词: 诏安县 明代 吴平

内容

明王朝立国之初,一反宋元时期政府容许、鼓励海上贸易的做法,除有限度地由王朝直接控制的“朝贡”贸易外,规定“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准入番”,以严刑峻法禁止海上的私人贸易活动。然而东南沿海的闽、浙、粤诸省百姓自汉唐以来就一直进行着海上贸易,从中获利颇丰。所以地方官吏也只能顺其自然,一直采取默许的态度。
  明嘉靖皇帝于1521年即位,又重申了明初有关海禁的规定。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间(1547-1549年),提督浙闽海防军务的朱纨进剿浙江宁波附近“下海通番”者聚集的双屿港,上疏揭发浙闽势家“通倭谋利”,又追击海上私商和葡萄牙人于福建诏安之走马溪,大获全胜。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外通商贸易空前发展、商人和地方势家力量增强、社会结构正在转型的时期。一些亦商亦盗的海上武装集团勾结倭寇和欧洲葡萄牙、西班牙海盗同时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导致了长达几百年的“海盗之患”。如林国显、林凤、吴平、林道乾、许栋、曾一本等勾引倭寇在潮汕、闽南一带活动十分猖狂。
  诏安位于福建省最南端,与广东饶平相交接,扼闽粤交通之要冲,其濒临之海域曰诏安湾。诏安湾两侧为东山岛和南澳岛,海岸蜿蜒,岛屿星罗棋布,是海船停泊的理想港湾。靠近东山岛一侧的走马溪,可“泊南北风船五十余”,为“贼舟始发之处,掼徒交接之所”。诏安滨海居民以海得利,“视重洋如平地,岁再往返,攘利不贷”,而梅岭乡民尤为活跃。
  梅岭半岛凭借地理优势是明代漳、潮海外贸易区重要和活跃的民间走私贸易港口。在明王朝严禁对外贸易时,不少乡民为了生计,同倭寇互相勾结,进行武装走私活动,据方志载:“乱民从倭者梅岭且万家……其在浙直为倭,还梅岭则民”。
  俞大猷在《奉报兵部尚书克斋李公书》中说:“漳州之梅岭,在诏安地方。此地方之人,相尚为贼,或在山,或在海,为漳潮二府之害已数十年。”他还说:“(梅岭)林、田、傅三大姓,共一千余家,男不耕作,而食梁肉,女不蚕丝,而衣皆绮,莫非通番接济、为盗行劫中得来”。
  朱纨曾记载梅岭武装走私活动的情况:“如田、如林、如何、如傅、如苏等姓,延聚数里许,人户不下千余,凶顽积习,险狼成冈。或出本贩番,或造船下海,或勾引贼党,或接济夷船”。当时,悬钟地方出了一个海盗头子,名叫吴平。
  吴平,诏安梅岭人,“为人短小精悍,有智略,幼与群儿戏,部署号令皆如法”。年轻时,曾为地主家奴,“其主善待之,主母尝苦平,遂逃去为盗”。吴平起事时,不过数十人,寻入倭中为别哨,遂肆掠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集结力量,“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倭寇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悬)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见《继光传》)。
  吴平率盗寇袭陷悬钟所城,捕抓百户罗伦,杀死千户周华,占据了明军抗倭的防御设施,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占据了整个梅岭半岛。
  倭寇海盗相勾结,结营于沿海四面水路险隘的横屿,“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闽中告急。明廷乃调俞大猷、戚继光为福建正副总兵,集重兵以剿之。
  嘉靖四十三年(1564),吴平慑于俞大的威势,接受了俞的招降,安置于梅岭。吴平素有心计,他担心终会为俞所杀。于是在入据海岭之时,就为再次反叛做好了人力物力上的准备。扩充兵力,结集万余人,筑城防守,行劫滨海郡县。吴平还“掠其主母,以壶系两乳,令裸身磨米,身动壶摇水淋漓,以为乐”。(民国《诏安县志》)。
  当年,倭寇自福建入广东,寇惠州、海丰等地,遇飓风倭船互相撞击,覆溺几尽,余众不能成军。吴平收拾残倭,统有其众,更加大了势力。
  嘉靖四十四年(1565),人力物力都已强大了吴平,再次反叛。“谋入梅洲土堡,劫掠一空。五月攻破厚广土堡,六月又统贼数千围攻县城,烧毁木栅及西关外房屋”。杀把总朱日玑、王豪,“贼焰益炽,势力大振”。
  福建“巡抚汪道昆决策命戚继光讨吴平。旬日,贼缚其枭党陈进献于师,诸军从间道夹进大破之,贼遁入南澳”。
  南澳位于闽粤交界海面,距大陆十余海里,周回三百余里,分隆、深、云、青四澳。云、青两澳属诏安,隆、深两澳归饶平,粤两省分而治之。“嘉隆间,倭舶于此互市,广捕急则奔闽,闽捕急则奔广”。两省间“分疆而守,分将而营,彼此推诿,贼人得以乘其隙”。同时,“深澳面北,半倚山阿,外险内宽,千舟可聚”。四方异客相继到此贸易,每当讯风季节,往返于南澳的各地商船,相望于途。这样松散的军事管理状况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南澳成为海上走私贸易的据点,先后有许朝光、谢佬、林国显等海盗集团在这里盘踞。
  吴平遁入南澳,其地“称绝险,自以为不拔”,便“造居室,起敌楼于娘娘宫澳口之前后,泊蒙冲巨舰于澳前深处”。并在海上设三城,纵横控制南澳至浯屿海面,“率众驾船四百余艘出入南澳、浯屿间”(《明世宗嘉靖实录》),或拦劫商船于海上,或抄掠抢夺于城乡。
  当时,潮汕海盗林国显、许朝光、林道乾、林凤、曾一本等都各集其党羽,又株连蔓延,“为犄角之势”,互相呼应。吴平是饶平贼首林国显的侄婿,曾一本、林凤是林国显的侄孙,林道乾原投于吴平部下,吴平又尚谋略,所以诸贼咸惧之。
  1565年秋,吴平“入犯福建,把总朱日玑等战没于海中。大猷将水军、继光将陆兵夹击平于南澳。”此时,有一广东东界人要引导官军劫其营,“平怒令分哨掠之,方发十五艘先行,猝遇戚继光探哨兵船,都司傅应嘉与战,获其二舟,既而降其党涂礼。继光令为乡导,由宰猪澳间道抵云澳”(民国《沼安县志》)。
  戚继光“从澳之云盖寺芟割林莽,且息且进,三日开道,布列已定,铳炮齐发,众贼大惊披靡,一夜浮斩三千级”(《南澳汉寿亭候庙碑记》)。
  昊平收拾残兵逃饶平凤凰山。大猷所部参将汤克宽、李超等率兵追击。吴平“杀兵夫夺其旗号衣甲遁出汤溪,追者且至,辄卧道旁,官见其衣号,以为兵也。遂夺渔船,径奔海岛”。
  吴平从俞大猷手下逃脱,朝廷追究责任,俞被革除了惠潮总兵之职,明世宗命戚继光兼镇闽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在戚继光的指挥下,闽广官兵追击吴平于安南(越南)万桥山澳。提督待郎吴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司发兵会剿。参将汤克宽、都司傅应嘉等率水军围攻吴平于万桥山下,正逢傍晚大风刮起,明军采用火攻,烧毁吴平所乘之舟,吴平投水而死(《明世宗实录》)。
  对于吴平的去向,还有另外几种说法。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谓吴平“变姓名,浪游江湖,有人亲见其鲜衣怒马,在京浙间为大贾。平炙其面,人无识者,后复归故巢,掘取所藏金宝而去”。广东《东里志》说:“把总许瀚招贼林逢阳欲以擒平,平觉,遁至兴化湄州山中,共余党掉渔舟载之而去,匿迹漳泉间”。旧《潮州志》则称“平在海岛抱枯树而死,为蝼蚁所食”。
  据说,吴平在南澳还密藏金银珠宝十八窖于“水涸淹三尺,水涨淹不着”之地,平遁时,责令其妹看守宝藏。藏金之事成为千古之谜,后来还不断有人前去探宝。吴平的营寨怪石嵯峨、惊涛拍岸。现南澳县政府在此地架桥建亭刻石,并命名为“金银岛”,成为南澳一道景观。
  在诏安梅岭半岛,也保留了大量明代抗倭将领和幕僚的诗词文字的摩崖石刻,成为这段历史的印记。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友元
责任者
林国显
相关人物
林凤
相关人物
吴平
相关人物
林道乾
相关人物
许栋
相关人物
曾一本
相关人物
俞大猷
相关人物
朱纨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朱日玑
相关人物
王豪
相关人物
许朝光
相关人物
谢佬
相关人物
汤克宽
相关人物
李超
相关人物
吴桂芳
相关人物
傅应嘉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