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镇的渔港码头和主要渔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46
颗粒名称: 梅岭镇的渔港码头和主要渔村
分类号: U658.6
页数: 4
页码: 8-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渔村有宫口港、赤石湾渔港和田厝渔港。这些渔港是诏安湾内的重要港口,具有天然屏障作用,水域狭长隐蔽,为船舶天然避风港。宫口港是诏安湾内港,位于县东南悬钟澳东溪出海口内25公里岸左,为弓形内湾,港湾呈北偏西向延伸,两岸平原后缘多为花岗岩缓丘,起着天然屏障作用。赤石湾渔港位于梅岭半岛南端突出部,是闽南至粤东渔场的腹地,属重点群众渔港。田厝渔港位于梅岭半岛中部的田村东面,是良好的避风港。
关键词: 诏安县 梅岭镇 渔港码头

内容

渔港
  一、宫口港
  宫口港为诏安湾内港,位于县东南悬钟澳东溪出海口内25公里岸左,为弓形内湾,港湾呈北偏西向延伸,两岸平原后缘多为花岗岩缓丘,起着天然屏障作用,水域狭长隐蔽,为船舶天然避风港。
  据1957-1980年实测资料,港区年平均气温21.3℃,平水量1420.8毫米,平均风速2米/秒,平均雾日10.2天,不正规半日潮,潮流性质为往复流,最高潮位3.01米,最低赤船开在鱼进9及湾农重总积位﹣0.07米,平均潮差1.8米(潮位以深度基准面起算)。据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于1979年12月8日测流,涨潮最大流速0.67米,最小流速0.2米/秒,平均流速0.4米/秒;落潮流最大通1.1米/秒,最小流速0.7米/秒,平均流速0.89米/秒。
  唐光化元年(898)就辟为渔港。清同治元年(1862)县内和广东南澳等地渔船也停泊于此起卸鱼货。1950年后,采停靠的有厦门、晋江、惠安以及广东省南澳、宝安、饶平县等外地渔船。每年交售鱼货5000吨以上。
  二、赤石湾渔港
  赤石湾渔港位于县境梅岭半岛南端突出部,港区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水域深8-14米,底质沙泥,水文条件同宫口港,顺岸沙滩弧形长1750米,可停泊10艘100吨级机帆船。有护岸码头200米,码头西侧有赤石湾水产冷冻厂码头,距宫口码头1公里。1984年11月,新建1座200吨级天桥式4个泊位码头,长72米,正常水深4米,可停靠200吨位渔轮。有1座水产品仓库,年吞吐量10万吨以上,还有年供生活用水100万吨的供水站和加油站、加冰站等。区内有鱼货收购场、加工车间(1996年水产品加工厂54家)、渔需物资洁、国有水产冷库2座(500吨和100吨)、水产罐头厂1座。设有国营水产购销站2处、赤石湾渔业信息站、县渔政管理点、漳州渔港诏安监督站、修造船厂(作坊)2家,形成较完备的渔港配套体系。
  该渔港是闽南至粤东渔场的腹地。“活水船”从赤石湾渔港开航16-22个小时即可到达香港,当日发运,翌日凌晨鲜货可在香港上市。福建、台湾、广东省等地许多渔船常来停靠,交售鱼货,补给渔需物资、生活用品。夏汛期间,每日有上百艘渔船进出。1990年,由农业部公布为沿海渔港,属重点群众渔港。1996年,来此港停靠县内渔船600多艘,还有晋江、厦门、惠安及广东南澳、饶平县等外地渔船。常年交售鱼货53万吨。赤石湾一级渔港,是目前我具正在勘察、申报的重要渔港,1999年经农业部确认为福建省十大一级渔港之一,已列入省“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01年11月,经县政府研究确定:赤石湾渔港总面积26455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036000平方米,陆域面积609500平方米。
  三、田厝渔港
  田厝渔港位于梅岭半岛中部的田村东面,东西南三面依山,林带环抱,进出港有航道,水深1015米,底质沙泥,顺岸沙滩长1500米,可停泊中小型机帆船200艘以上,是良好的避风港。1993年,农业部公布为沿海港。1996年,来港停靠的田厝村渔船有170多艘,还有附近村渔船也来此港避风,年交售鱼货1.5万吨左右。
  宫口码头
  宫口码头原为条石斜坡式简易踏步码头,岸线浅,货船不能停靠作业。1967年9月,兴建150吨级趸船码头一座,由龙溪地区航管总站和诏安县交通局共同承担基建,1972年竣工。趸船面积165m2,工程投资17万元,这艘无动力装置的矩形钢筋水泥平底趸船固定在宫口港的码头岸地,可以供来往船舶停靠,适用于150吨的机运船装卸货物,也可供宫口渡客轮停靠。
  宫口港新码头于1982年4月由诏安县委书记方华荣主持召开交通局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决定本县自筹资金7万元,建一简易新码头,报告呈送龙溪地区交通局。地区交通局长赵松云和省交通厅、交通设计院领导及技术人员现场勘察后,认为可以建成永久性设施,重新设计筹建200吨舶位的固定码头,工程设计由技术员谢士亮主持,并争取交通厅及航管总局补助15万元。1982年9月20日正式动工,1983年4月新码头主体工程完工。1983年12月初,开始新建6400m2的码头堆场,安装3吨吊车一台和供电设施,并修建场外道路等配套工程,1984年9月底完工,1986年2月4日剪彩,宫口新码头正式交付使用。宫口新码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3.6m,宽9m,总面积3294m2,设计靠舶能力200吨,每年可承担15万吨至20万吨的货物吞吐任务。
  宫口旧码头(即趸船浮动码头)的装卸业务由宫口大队组织的宫口搬运站负责。宫口新码头于1986年8月11日,正式移交漳州市港航管理处宫口管理站管理使用。(宫口码头资料由伍绍明提供)
  主要渔村
  一、赤石湾
  赤石湾村位于梅岭半岛空出部南端,属梅岭镇管理。该村以渔业为主,种植业为辅。1950年,有流刺、小拖、敲鮕等渔船12艘,竹排25只。1953年,创办渔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合并成立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6年春,与东门、南门、宫口四村联合成立宫城海防渔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1983年起,该村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建设迅速发展。1996年,全村275户,渔业230户。1180人口中劳力640人,其中海洋捕捞劳力560人。有机动渔船38艘,7820匹马力,其中灯光围网28艘,流刺网10艘,机排50只。有28艘渔船使用定位仪、RV680型卫星助渔导航仪器、探鱼器和单边带电台,112艘(包括灯艇)使用对讲机。全村有集体、个体水产品加工厂(作坊)50家,常年有200-300个外地劳力有县水产供销公司设立的水产品收购站、加工厂和水产冷库,县水产冷冻厂,县渔业信息站。当年水产口产量1.61万吨,人均纯收入4404.23元,居全镇之冠。有80%以上渔户建新房,全村普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现该村有290户,人口1200人,有机动渔村52艘,全村社会总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
  二、南门村
  南门村位于梅岭半岛突出部南端,与赤石湾相邻,属梅岭镇管辖。该村以渔业为主,种植业为辅。1950年,有流刺网、敲、大小拖网等作业船18艘,竹排60只。1953年春,创办渔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合并为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6年春加入宫城海防渔业生产高级社。
  1996年,全村有机动渔船19艘,3180匹马力,其中机帆船灯光围网1艘,机大拖网2艘,木帆船7艘,流刺网15艘,铁笼诱捕船8艘,竹排220只。有15艘渔船使用定位仪、探鱼器,17艘(包括灯艇12只)使用对讲机。全村285户,共中渔业27户;总人口1350人,劳力700人,其中海洋捕捞劳力336人。当年水产品产量3180吨,人均纯收入433.52元。群众居住条件改善,普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现该村有342户,人口1482人,有机动渔船266艘。年人均纯收入5728元。
  三、田厝村
  田村位于梅岭半岛中部,由田厝、董厝前两个自然村组成,属梅岭镇管辖。该村以渔业为主,种植业为辅。1950年,全村有流刺网12赠、钓8艚,捞海肥船15艘。
  1953年秋,组织渔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并为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6年春,与林、下傅3个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合并,建立傅厝五四渔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1996年,全村有机动渔船110艘,15690匹马力,木帆船60艘,其中灯光围网8艘、流刺网38艘、机帆大拖网47艘、铁笼诱捕船77艘。多数渔船拥有对话机、定位仪、探鱼器和RV-680型卫星助渔导航仪器等。全村有645户,总人口3137人,其中渔业430户、2150人,1650个劳力,其中海洋捕捞劳力450人海水养殖面积1850亩(太平洋牡蛎吊养1500亩,对虾350亩),产量680吨,水产品加工厂场(兼购销)3家。当年水产品产量1.25万吨,人均纯收入3655.36元。渔民居住条件改善,普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现该村有782户,人口3350人,有机动渔船102艘,收人6448元,社会总产值超亿元。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编辑部
责任者
方华荣
相关人物
赵松云
相关人物
谢士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宫口港
相关专题
赤石湾渔港
相关专题
田厝渔港
相关专题
宫口码头
相关专题
赤石湾
相关专题
南门村
相关专题
田村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