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镇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45
颗粒名称: 梅岭镇概况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1
页码: 5-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梅岭镇概况。其中包括美丽富饶的梅岭半岛、梅岭镇的渔港码头和主要渔村、侨乡梅岭、梅岭海域礁石位置面积情况等。
关键词: 诏安县 梅岭镇 概况

内容

美丽富饶的梅岭半岛
  梅岭镇党政办
  梅岭半岛是福建黄金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这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历史绵长。改革开放后,梅岭人耕山牧海、办厂经商,建设新家园。近年来,随着九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梅岭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外引内联欣欣向荣,先后获得福建省“百强乡镇”“十好文明乡镇”“党建工作先进镇”和诏安县“乡镇经济社会指标考核第一名”“乡镇效能建设绩效考评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诏安县梅岭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因其地势从凤山报国寺向东南蜿蜓而下,直达宫口、赤石湾、悬钟城,形似一枝倒挂梅花,故称梅岭。宋朝以来是漳州府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明嘉靖年间诏安建县后沿属四都管辖,辛亥革命后,设梅岭区,历经变动,新中国成立前夕属梅中乡,新中国成立初属第一区,1958年9月并入桥东人民公社,1978年1月设立下河人民公社,1982年7月更名为梅岭公社,1984年撤社改为梅岭乡,1991年10月改为梅岭镇。
  地理位置
  梅岭镇位于诏安县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东经117°15′,北纬23°39′处,土地总面积29.7平方公里。三面临海,东与东山县一水之隔,西临宫口港,南与广东省南澳县隔海相望。
  自然环境
  梅岭镇地形以丘陵台地为主,属东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21.2℃,无霜期长达360天以上,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土地肥沃,水产资源丰富。
  人口民族
  2000年底,梅岭镇总人口达30040人,多为汉族,其中畲族有23人,非农业人口608人,占2%,农业人口29332人,占总人口数的98%。此外还有海外华侨,港澳台胞万余人。
  市政建设及规划
  梅岭镇辖寮雅、峰岐、石城、高坑、下何、林厝、田厝、下傅、田中央、腊州、悬钟、宫口、赤石湾、南门、东门15个村民委员会,21个自然村。海岸线22公里,耕地面积14116亩。自来水厂供应石城、高坑、下河、悬钟村民用水,日供水1100吨。有容量3200KVA的变电站两座。设有500吨级码头一座,250吨级一座。现已开通万门光纤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联通基地站直通国内外。绿化面积12860亩,绿化覆盖率为54%,海岸防护林长达17公里。
  梅岭镇是漳州市23个重点卫星城镇之一,是诏安经济发展三大重点区域之一的海洋经济区。经济和社会规划的近期目标:在宫口港开发1平方公里的民营工业小区和沙田片2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赤石湾国家一级渔港和田厝二级渔港;建设2.5平方公里重点城镇,其中镇政府办公大楼和梅岭商业大街30米水泥路面已竣工;进一步提高田厝、赤石湾新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完成15个村的中心村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远期目标:抓好岛外引水工程,投建赭角5000吨级码头;开发腊洲祥麟塔,悬钟古城风景区建设规划,开发新下宫公路旁的下河、林厝、田厝各村的整体开发建设。
  交通运输
  梅岭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陆运距诏安县城22公里,距国道324线13公里,乡道贯穿梅岭半岛。海运距广东汕头44海里、距香港206海里、距台湾高雄市240海里、距厦门市103海里,是福建省对合小额贸易10个港口之一。全镇现有客货大小汽车53辆,并有开通港澳的运输渔船一艘。
  经济状况
  2000年梅岭镇社会产值21亿元,工业产值10.6亿元,农业总产值4.8亿元。全镇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集体32家,个体私营900多家,三资企业15家,有烤鳗厂、制冰厂、船舶修造、饮料加工、水产品加工、捕捞、建筑等行业。其中高富瑞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农业外资项目,年加工出口烤鳗近千万美元。农业方面:梅岭镇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建成4200亩对虾养殖基地,13000亩牡蛎吊养基地,全省最大海水精养池养鳗基地,全国最大的对虾幼体培育基地,水果、农产品和鲜活海产品年出口达10万美元,2000年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10.04%,林业占2.3%,畜牧业占5.7%,渔业占79%。
  文化状况
  梅岭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其中中心小学3所(林、下河、悬钟)、幼儿园15所,在校学生3382人,适龄儿童人学率100%,教职员工201人,学校占地面积48447平方米,校舍面积15859平方米,全镇有潮剧团4个,影院1座,村村有广播室、活动室,有线电视转播站4座,覆盖21个自然村,有卫生院1所,卫生所15所,敬老院1座。
  特产
  梅岭镇有石斑鱼、带鱼、黄鱼、鱿鱼、海鳗、螃蟹、对虾、江瑶贝、海胆、东文螺、牡蛎、西施舌等水产珍品。“元宝海参”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年出口量2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田厝村硅沙矿厂,生产国家标沙,产品出口日本等地。还有经济作物荔枝、龙眼、花生、西瓜等,其中寮雅西瓜质优肉脆,是远近闻名的特产,历代是贡品,1957年庐山会议时专调寮雅西瓜给中央领导品尝。
  景点文物
  梅岭镇名胜古迹众多。祥麟塔,在腊州村的腊州山上,俗称腊州塔,塔内层层有石梯可直登塔顶。登高望远,沿海七个洲屿尽人眼底。
  望洋台,在南门村海滨,天然巨石状如平台,上有大石屏,题刻“望洋台”三字,登台远跳,蔚为壮观。
  悬钟城,明代民族英雄减继光、俞大在此驻军,抗击倭寇。南门村旧城门、宫口村后山头上刻有“闽南第一营”五个大字。
  梅岭镇的渔港码头和主要渔村
  本刊编辑部整理
  渔港
  一、宫口港
  宫口港为诏安湾内港,位于县东南悬钟澳东溪出海口内25公里岸左,为弓形内湾,港湾呈北偏西向延伸,两岸平原后缘多为花岗岩缓丘,起着天然屏障作用,水域狭长隐蔽,为船舶天然避风港。
  据1957-1980年实测资料,港区年平均气温21.3℃,平水量1420.8毫米,平均风速2米/秒,平均雾日10.2天,不正规半日潮,潮流性质为往复流,最高潮位3.01米,最低赤船开在鱼进9及湾农重总积位﹣0.07米,平均潮差1.8米(潮位以深度基准面起算)。据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于1979年12月8日测流,涨潮最大流速0.67米,最小流速0.2米/秒,平均流速0.4米/秒;落潮流最大通1.1米/秒,最小流速0.7米/秒,平均流速0.89米/秒。
  唐光化元年(898)就辟为渔港。清同治元年(1862)县内和广东南澳等地渔船也停泊于此起卸鱼货。1950年后,采停靠的有厦门、晋江、惠安以及广东省南澳、宝安、饶平县等外地渔船。每年交售鱼货5000吨以上。
  二、赤石湾渔港
  赤石湾渔港位于县境梅岭半岛南端突出部,港区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水域深8-14米,底质沙泥,水文条件同宫口港,顺岸沙滩弧形长1750米,可停泊10艘100吨级机帆船。有护岸码头200米,码头西侧有赤石湾水产冷冻厂码头,距宫口码头1公里。1984年11月,新建1座200吨级天桥式4个泊位码头,长72米,正常水深4米,可停靠200吨位渔轮。有1座水产品仓库,年吞吐量10万吨以上,还有年供生活用水100万吨的供水站和加油站、加冰站等。区内有鱼货收购场、加工车间(1996年水产品加工厂54家)、渔需物资洁、国有水产冷库2座(500吨和100吨)、水产罐头厂1座。设有国营水产购销站2处、赤石湾渔业信息站、县渔政管理点、漳州渔港诏安监督站、修造船厂(作坊)2家,形成较完备的渔港配套体系。
  该渔港是闽南至粤东渔场的腹地。“活水船”从赤石湾渔港开航16-22个小时即可到达香港,当日发运,翌日凌晨鲜货可在香港上市。福建、台湾、广东省等地许多渔船常来停靠,交售鱼货,补给渔需物资、生活用品。夏汛期间,每日有上百艘渔船进出。1990年,由农业部公布为沿海渔港,属重点群众渔港。1996年,来此港停靠县内渔船600多艘,还有晋江、厦门、惠安及广东南澳、饶平县等外地渔船。常年交售鱼货53万吨。赤石湾一级渔港,是目前我具正在勘察、申报的重要渔港,1999年经农业部确认为福建省十大一级渔港之一,已列入省“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01年11月,经县政府研究确定:赤石湾渔港总面积26455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036000平方米,陆域面积609500平方米。
  三、田厝渔港
  田厝渔港位于梅岭半岛中部的田村东面,东西南三面依山,林带环抱,进出港有航道,水深1015米,底质沙泥,顺岸沙滩长1500米,可停泊中小型机帆船200艘以上,是良好的避风港。1993年,农业部公布为沿海港。1996年,来港停靠的田厝村渔船有170多艘,还有附近村渔船也来此港避风,年交售鱼货1.5万吨左右。
  宫口码头
  宫口码头原为条石斜坡式简易踏步码头,岸线浅,货船不能停靠作业。1967年9月,兴建150吨级趸船码头一座,由龙溪地区航管总站和诏安县交通局共同承担基建,1972年竣工。趸船面积165m2,工程投资17万元,这艘无动力装置的矩形钢筋水泥平底趸船固定在宫口港的码头岸地,可以供来往船舶停靠,适用于150吨的机运船装卸货物,也可供宫口渡客轮停靠。
  宫口港新码头于1982年4月由诏安县委书记方华荣主持召开交通局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决定本县自筹资金7万元,建一简易新码头,报告呈送龙溪地区交通局。地区交通局长赵松云和省交通厅、交通设计院领导及技术人员现场勘察后,认为可以建成永久性设施,重新设计筹建200吨舶位的固定码头,工程设计由技术员谢士亮主持,并争取交通厅及航管总局补助15万元。1982年9月20日正式动工,1983年4月新码头主体工程完工。1983年12月初,开始新建6400m2的码头堆场,安装3吨吊车一台和供电设施,并修建场外道路等配套工程,1984年9月底完工,1986年2月4日剪彩,宫口新码头正式交付使用。宫口新码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3.6m,宽9m,总面积3294m2,设计靠舶能力200吨,每年可承担15万吨至20万吨的货物吞吐任务。
  宫口旧码头(即趸船浮动码头)的装卸业务由宫口大队组织的宫口搬运站负责。宫口新码头于1986年8月11日,正式移交漳州市港航管理处宫口管理站管理使用。(宫口码头资料由伍绍明提供)
  主要渔村
  一、赤石湾
  赤石湾村位于梅岭半岛空出部南端,属梅岭镇管理。该村以渔业为主,种植业为辅。1950年,有流刺、小拖、敲鮕等渔船12艘,竹排25只。1953年,创办渔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合并成立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6年春,与东门、南门、宫口四村联合成立宫城海防渔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1983年起,该村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建设迅速发展。1996年,全村275户,渔业230户。1180人口中劳力640人,其中海洋捕捞劳力560人。有机动渔船38艘,7820匹马力,其中灯光围网28艘,流刺网10艘,机排50只。有28艘渔船使用定位仪、RV680型卫星助渔导航仪器、探鱼器和单边带电台,112艘(包括灯艇)使用对讲机。全村有集体、个体水产品加工厂(作坊)50家,常年有200-300个外地劳力有县水产供销公司设立的水产品收购站、加工厂和水产冷库,县水产冷冻厂,县渔业信息站。当年水产口产量1.61万吨,人均纯收入4404.23元,居全镇之冠。有80%以上渔户建新房,全村普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现该村有290户,人口1200人,有机动渔村52艘,全村社会总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
  二、南门村
  南门村位于梅岭半岛突出部南端,与赤石湾相邻,属梅岭镇管辖。该村以渔业为主,种植业为辅。1950年,有流刺网、敲、大小拖网等作业船18艘,竹排60只。1953年春,创办渔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合并为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6年春加入宫城海防渔业生产高级社。
  1996年,全村有机动渔船19艘,3180匹马力,其中机帆船灯光围网1艘,机大拖网2艘,木帆船7艘,流刺网15艘,铁笼诱捕船8艘,竹排220只。有15艘渔船使用定位仪、探鱼器,17艘(包括灯艇12只)使用对讲机。全村285户,共中渔业27户;总人口1350人,劳力700人,其中海洋捕捞劳力336人。当年水产品产量3180吨,人均纯收入433.52元。群众居住条件改善,普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现该村有342户,人口1482人,有机动渔船266艘。年人均纯收入5728元。
  三、田厝村
  田村位于梅岭半岛中部,由田厝、董厝前两个自然村组成,属梅岭镇管辖。该村以渔业为主,种植业为辅。1950年,全村有流刺网12赠、钓8艚,捞海肥船15艘。
  1953年秋,组织渔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并为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6年春,与林、下傅3个渔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合并,建立傅厝五四渔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1996年,全村有机动渔船110艘,15690匹马力,木帆船60艘,其中灯光围网8艘、流刺网38艘、机帆大拖网47艘、铁笼诱捕船77艘。多数渔船拥有对话机、定位仪、探鱼器和RV-680型卫星助渔导航仪器等。全村有645户,总人口3137人,其中渔业430户、2150人,1650个劳力,其中海洋捕捞劳力450人海水养殖面积1850亩(太平洋牡蛎吊养1500亩,对虾350亩),产量680吨,水产品加工厂场(兼购销)3家。当年水产品产量1.25万吨,人均纯收入3655.36元。渔民居住条件改善,普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现该村有782户,人口3350人,有机动渔船102艘,收人6448元,社会总产值超亿元。
  侨乡梅岭
  县侨务办公室
  我县是重点侨乡之一,全县有27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还有13万归侨、侨眷。就地域而言,除建设农场、梅洲华侨农场聚居被排遣的难侨外,出洋历史较久、人数较多的应推梅岭镇的田厝村和桥东镇的仙塘村、甲洲村。如果从人口比例来说,则以梅岭镇和桥东镇为最。这里我们仅以梅岭镇作介绍。
  梅岭镇位于诏安东南沿海之滨,三面临海。优越的地理条件,给群众向海外迁徙提供了便利。故该地建国以前过南洋谋生者甚众,为全县之冠。早在清乾隆年间,梅岭便有人洋过海闯天下了。田厝村籍马来西亚华侨田考的上祖和高坑村籍旅居越南、现侨居美国的医学博士黄俊英的上祖,就是在这个时期随盐船前往南洋的。梅岭人侨居地分布较广,据查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加拿大、柬埔寨、越南、文莱等国家,人数约有16079人。他们在侨居地艰苦创业,成家致富,繁衍后代,现有人口众多。如田厝村总人口为2827人而马来西亚的古晋市,田氏公会的田姓人口已达到5467人,是现有田村人口数的2倍。
  梅岭籍侨民身在异地心系桑。解放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他们在祖籍国伟大变化的影响下,在党中央华侨政策的感召下,纷纷回故乡探亲、考察,寄款帮助亲人建设家园,发展企业,同时,捐资办学,修桥造路,重修名胜古迹,为繁荣故乡经济贡献了一定力量。这些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华侨捐资办公益事业的款项达人民币1671万元,尤为重视捐资办学。梅岭镇现拥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3所,小学12所,达到村村有学校,家家有读书声,教育的普及促进了人民素质的提高。每间学校都有华侨捐资,有的则是由华侨全资创办的。如下何小学便是由新加坡华侨陈友诚先生和何杰荣先生等捐资创办起来的,学校占地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大大方便了人口较为稠密的村民子女就近入学。马来西亚田氏公会现任主席田绍熙先生、新加坡华侨李玛成先生、林友明先生等,都曾多次为发展故乡的教育事业积极倡议并康慨解囊。1993年新加坡诏安会馆和砂朥越古晋坡诏安会馆为梅岭中学捐资人民币23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梅岭镇利用华侨多的优势,运用党的侨务政策,全面开展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工作。多渠道引进外资,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扶植侨资乡镇企业,发展农、渔、工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规模经济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岭镇籍华侨回故梓投资者日众,除帮助家属办一些企业外,不少侨眷在海外亲人的帮助下,兴办了滩涂养殖业,放养对虾、甲鱼、牛蛙、螃蟹、鳗鱼、吊蚝等,大大繁荣了全镇的经济。到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2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4850元,上升到2000年的5656元。全镇15个村委会,已有10个村超过百万元村,并实现亿元镇。现在全镇50吨级渔船有340艘,滩涂养殖有7435亩。由于地质优良,饵料丰富,对虾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省之冠。现全镇乡镇企业(含三资企业)约有2000家,总投资4亿元左右,主要经营造船、水产加工、养殖、饵料生产和海上捕捞、机械修配等。华侨从资助亲属发展小型企业及试探性小量投资向独资性的大量投资发展。镇党委、政府全方位开展三引进工作,并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梅岭镇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开始就较注意抓华侨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梅岭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水泥公路在梅岭境内纵横交错。全镇已完成1万多伏变电站、9千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和移动电话基地站等一系列设施建设。悬钟的祥麟塔、帝君庙等名胜古迹也都修葺一新。因而,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梅岭镇已成为我县华侨投资的热土。
  梅岭人杰地灵。华侨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大多从事工、贸活动,也涌现一些政界、科学界的拔萃人物。如林厝林碧梓先生,曾长期担任新加坡政府水电局局长之职。宫口村第二代华人张宗治先生现任新加坡国会会员、次长兼新加坡国际机场总经理。高坑籍旅居越南的华侨黄俊英先生,曾获太平洋医学博士学位,在世界医学界颇有影响。该村第二代华人黄汉文先生现任美里市议会议长(市长)。田厝村籍旅居马来西亚华侨田绍熙先生是马来西亚人联党七名创始人之一,也是常委之一。其子田承凯是砂朥越州立法议员、古晋市市长,在侨居地举足轻重。总之,梅岭籍广大侨胞弘扬我炎黄子孙艰苦奋斗、团结进取之可贵精神,在异国他邦赢得了侨居国政府和所在地人民之称赞!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政府在县侨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大力贯彻落实华侨政策,纠正了冤假错案15起,归还侨房43户,计104间,面积达8370平方米,回收干部、职工7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华侨的真诚关怀。如马来西亚华侨、田氏公会总务田印求先生,于前年专程从砂朥越回来,证实自己在故乡的私房已经归还,并亲眼看到故乡的巨大变化,感动地说:“人民政府真好,我们华侨利益受到了真正保护。我回去后一定要把这情况告诉同仁和乡亲们,……”华侨政策的落实,温暖了广大侨胞之心,大大激发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之情。
  梅岭海域礁石位置面积情况
  摘自《诏安县志》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