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海其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22
颗粒名称: 沈东海其人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342-34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诏安县人沈东海的生平事迹。沈东海是一位半文盲的船工出身,曾经在孙中山的号召下组织起参加军队,并投身于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随后他经历了多次军事调动和改编,直至抗日战争期间,沈东海担任诏安县抗敌自卫团中校副司令,展现出积极的抗战精神。然而,他最终在抗战时期因为某些行动遭到了部分领导的怀疑和打压,最终被处决。整篇文章通过沈东海的个人经历,展现了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以及诏安县抗日斗争中的一些特殊历史事件。
关键词: 诏安县 沈东海 沈向奎

内容

沈东海其人
  大文
  沈东海(1904-1940年),乳名福仔,我县湖内龙冲村人,东溪船工出身,半文盲,任民军连长时起名东海,群众习惯称他为“福仔连”。1933年冬改名澄清,移居县城南关溪沙尾镜庐。
  1923年春,孙中山先生回广州任大元帅,准备东征北伐。我县东峤峤村人张贞(字干之)任大元帅府中将副官长,不久,奉派回闽南组织民军,称为福建建国军。我县东北街人沈皜芳(张贞结盟兄弟)、南关街人沈香九、梅洲人吴保兴分别任民军营长。当时,沈东海是个热血青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东溪民船青年船工和东湖一带的青年农民参加民军,编成一个连,辖于沈皜芳营,他任上尉连长。在张贞率领下,北伐东路军从汕头经漳州到福州,打败北洋军阀的周荫人、张毅等部。沈东海在北伐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1926年冬,张贞率领的东路军独立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张任中将师长兼福州警备司令,沈东海同仕渡村人沈向奎,都在该师任连长。
  后来,独四师推进杭州、上海至南京,张贞任首都卫戍司令。1928年春,独四师奉命移防漳州,师长张贞兼任福建“剿匪”司令,在诏安设立云诏行营(址在县前街新祠堂),林学渊任行营少将主任。这时,沈向奎升任为该师289团少校营长,沈东海因文化低仍任连长。独四师于1929年改名暂编第一师,1931年再改名为49师。
  驻漳期间,部队进行整训。沈东海连的个别战士因不耐劳苦,逃回诏安,在湖内一带为匪抢劫,被行营抓获,供认乃沈东海连的逃兵。行营即电漳州师部逮捕沈东海,拟解回诏安枪决。沈东海的老营长沈皜芳这时已升任师部副官处上校处长便联络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师部军需处少校粮秣课长沈世雄(原住东城村后移居四都圩)、时任289团中校团付(副团长)沈向奎向张贞师长谏争:“东海连战士逃回诏安为匪,东海人在漳,不过是失察之罪,律不至死。东海是您部下的连长,师长不也有失察的责任?他作战勇敢,何妨从轻惩办!”沈皜芳是张贞的盟兄弟,又是沈东海的老上司,他的直言无讳,张贞不得不考虑,但是云诏行营却坚决要求把沈东海解回诏安枪决。张贞进退两难,只好用拖的办法,把沈东海关押在师部禁闭室,待后处理。
  1932年5月,中央红军一军团在毛泽东主席率领下进军漳州,18日攻占天宝大山,张贞时在天宝,令旅长王祖清从漳州驰援。王祖清部队在距天宝5里的茶铺同红军前哨部队遭遇,不战而退,经程溪逃到诏安。因此,张贞也被迫撤防到诏安。红军解放漳州时,49师师部的人都逃光了,沈东海于是乘机逃回家乡湖内,潜伏在九侯山打“游击”。
  同年6月,中央红军回师闽西,张贞回驻漳州,不久调驻永定坎市。十九路军61师沈光汉部于8月到漳州接防,十九路军总指挥兼军长蔡廷锴也驻于漳州。
  沈东海在本县九侯山一带打“游击”。9月初,他接受秘书詹仲凯的建议,利用49师调走、云诏行营撤销、十九路军61师尚未派部队接防。诏安县城防务空虚的机会,组织夜袭县城。当时城墙未拆,沈东海的人马从东门潜入,拟攻击县政府,其原定路线是:由东门中街南转至五谷帝庙,再西行沿县前街直袭县政府。但向导把人马带至五谷帝庙,没有西行而是向南沿着夺锦街,攻击设在南门内王庙的第一区公所。区长吴名世夜间住在县图书馆(文昌宫),扑了个空。到发觉错误时,驻于县政府的县队已闻枪声,将大门紧闭,上鼓楼布防。沈东海的人马到达县政府,正面强攻,因地形不熟.被打死数人,于是仓惶败退。事后,县长何实军急电漳州求援。61师师长沈光汉即派覃连(名字不详)进驻诏安,驻于许厝祠堂。不久,即对沈东海在九侯山的“根据地”进行清剿,烧掉九侯禅寺,附近乡村群众与沈东海有牵连的,房屋也被烧毁。在清剿中,沈东海的部下被打死好多名,所谓“根据地”也被摧毁。
  早在沈东海在漳州被张贞禁闭时,他的发妻即潜渡南洋。这时他审时度势,便想出洋到马来西亚同发妻团聚,以躲避危机。恰值在这时候,李济深来到福建。同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共议反对蒋介石,成立“福建人民政府”。他们考虑十九路军在福建只有4个师的兵力,决定对省内原来的民军改剿为抚,以扩充兵力,同蒋介石对抗。因此,派人同沈东海接洽,予以收编,拨给武器,并派曾在福州东湖干训所受训的学员沈松寿(曾任连长)等帮其扩编军队。沈东海的人马正在集中准备移驻县城时,十九路军的“闽变”在福州失败。沈东海在49师时的老旅长杨逢年奉令成立闽南讨逆军,张式玉(东峤人,原漳码公安局长、49师补充团团长)任第六支队司令。张晓春(东峤人)、胡捷(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分任支队前敌正副指挥,派人联系沈东海,任他为第六支队(旅级)第四总队长(团级)。当时,县长何实军已离职,“人民政府”县长杨伯凯亦于1933年1月逃离。沈东海率部进入县城后,即推荐湖内长田人、清末侍卫沈瑞舟的三公子沈剑秋出任县长。
  “闽变”后,陈仪接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驻于漳州。漳属10县划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朱熙任专员兼区保安司令,驻于漳浦。沈东海的部队改编为第五行政区保安司令部独立大队,沈任中校大队长,辖4个中队(相当连编制),驻平和琯溪,配合省保安第三团马崇兴部(闽西民军收编),与共产党领导的红三团对抗。
  沈东海任独立大队长期间,深得专员朱熙的倚重,沈对朱也感激涕零。1935年秋,朱熙病故,沈东海大队调往福州东整训,改编为省保安第八团第二大队,沈仍任大队长。团长陈崑,原是49师的老团长,对沈东海也不错。但是,省主席陈仪对收编的民军却十分猜忌。1936年夏,沈东海被调为省保安处中校附员,进入省保安干部训练所军官队受训,结业后以保安处中校附员身份,回本县南关溪沙尾镜庐闲居。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沈东海于是以省保安处中校附员身份,出任诏安县抗敌自卫团中校副司令兼常备大队长,下辖2个中队。当时,以陈仪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对收编民军的头面人物已虎视眈眈,准备对诏安的沈东海、平和的张和山、长泰的叶文龙等人开刀了。这些人,由各地军统提供资料,交驻漳157师黄涛执行。为了解决沈东海,省政府调军统成员陈荫祖到诏安任县长。
  1939年11月30日。驻于汕头日伪军侵占诏安。12月6日,县当局奉令反攻,驻漳75师韩文荣部史克勤旅由四都经凤楼岭向诏安县城推进,驻平和瑁溪的新编20师钱东亮部李逾群旅由二都经牛仔岭向良峰山西北麓推进,攻击驻守良峰山的日伪军。县长陈荫祖,自卫团副司令沈东海(时改名为沈澄清)则率县队配合李旅反攻良峰山。日伪军占据良峰山制高点阵地,以猛烈炮火压制反攻部队,我军攻击屡次受挫。沈东海颇有藐视20师的表现,最后请命李旅长,在该旅猛烈炮火压制下,日伪军终于败退,县城得以克复。在此次战斗中,沈东海虽然立功,但也埋下杀身之祸。
  1940年1月24日,新编20师旅长兼东诏地区指挥官李逾群终于动手。先在沈百男家把藉口筹备办报的人员沈俊民、沈子桓、沈达材、沈镇五等人逮捕,然后再逮捕沈东海和他的部下14名。2月初,在西校场处死许汉才等8名,沈达材、沈镇五等人陪斩后释放。沈东海、沈俊民、沈子桓3人解往平和琯溪,沈东海、沈俊民被杀,沈子桓释放。
  抗战时期,沈向奎任83师师长,曾托沈世雄调查沈东海下落,拟调往83师任职。沈向奎认为沈东海虽少文化,但作战勇敢,抗战勇敢。在得到答复已被陈仪处决之后,沈向奎、沈世雄都为之慨叹。
  (编者注:本文仅提供沈东海一些生平事略,有关他围剿红军游击队、残害革命志士等劣行见《诏安县志》相关记载。)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大文
责任者
沈东海
相关人物
张贞
相关人物
沈皜芳
相关人物
吴保兴
相关人物
周荫人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林学渊
相关人物
杨逢年
相关人物
张晓春
相关人物
胡捷
相关人物
杨伯凯
相关人物
沈瑞舟
相关人物
陈仪
相关人物
蒋鼎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