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诏安民间器乐随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13
颗粒名称:
诏安民间器乐随谈
分类号:
J632.757
页数:
4
页码:
322-32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诏安地区的民间器乐,包括古乐、潮乐和四平锣鼓等多种类型。文章详细描述了诏安地区古乐、古筝、潮乐和四平锣鼓等民间器乐的历史渊源、演奏形式、演奏者及其影响,展现了诏安民间器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特点。
关键词:
诏安县
民间器乐
古乐
内容
诏安的民间器乐丰富多采,源远流长,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主要乐种有古乐、潮乐、四平锣鼓、中军乐等。
古乐
古乐古朴淡雅,端庄凝重,优美悠扬,节奏平稳。是我国优秀的古老的民族音乐。其演奏形式、曲目套曲及乐句的组成,与“中州古乐”有着共气相承的关系,大曲余韵犹存,对研究宋、元音乐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大批中原人民随宋朝廷南迁,经闽入粤,大量宫廷文化随之而来。地处闽粤交界处的诏安,是中原文化扎根传布之要地,故古乐曲目繁多、流传面广,至今演奏不衰。明末清初以来,诏安古乐能手辈出,人才济济,古乐演奏极为盛行。明代诏安人吴朴所著《乐器图》(《福建通志》乐二)惜已失传。清末民国初年,古琴尚在诏安流行,其时,诏安的古乐活动是昌盛时期,古乐名手陈纯卿、许大廷、张俞、张佩琼、张柱辰、沈炳林、沈锡沛、徐丹谷、沈松、吴〓、吴鹤琴、陈维新、张永固等人,乐技高超,传艺带徒,倡导古乐,为诏安古乐的繁荣发展有卓越功绩。不少古乐手,居南洋各国,从事古乐教学。
清朝末年,城关乐手创办了“留香”和“南圃”二个乐社。
“留香乐社”设在文昌宫边。诸多乐手经常聚集奏乐,诏安乐坛闻名的“张家乐”诸乐手,是乐社的主要成员。
留香乐社乐手张俞技艺出众,传艺认真,尤善横笛,有“铁笛道人”之称。张柱辰乐技全面,是诏安古乐坛上的名手。
“南圃乐社”设在菱仔街。主持人许镜堂。成员有许大廷、许子珍、许禹福、李戊午、许清江、许伟乾、许之舍、许秀峰人。
名艺人许大廷既是主奏,又是导师,他为人耿直,授艺严肃认真,笛、箫、古筝、弦皆精,尤以笛箫见长。古稀之后,尚能长吹,风力饱满。《北进宫》《迎仙客》《小瀛州》等曲吹奏别有风韵,闲时爱清唱昆曲,自拉自唱,自得其乐。
“留香乐社”和“南圃乐社”在当时社会上的器乐活动中起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933年9月,“诏安国乐研究会”成立,由马有涛任主任,演奏古乐及潮乐为主,不少古乐名手及器乐爱好者相继加入。有李光、许崇德、沈荣坤、沈耀钦、沈国成、许景壬、涂屏南、沈锡沛、许培芳、黄显德、张永固、张确等人。由于大量乐手集中、演奏频繁、活动面广,对器乐演奏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培养出一批乐坛新秀。
“四也乐社”1939年前后成立。社址设在“醉玉汉剧团”楼上。
诏安还有“楚南”和“醉玉”二个外江戏班。其伴奏的弦诗主要来自古乐曲。主奏乐器用木弦,发音宏亮、高亢。长期演出以来,涌现出不少著名乐手。
此外,县城及农村尚有很多乐手和器乐爱好者,工余时间也常集中演奏。
诏安古乐能够保留着“中原古乐”的风格和唐、宋、清燕乐的余韵,其乐器和曲目是主要因素。古乐的乐器有古筝、竹弦、扬琴、有弦(椰胡)、琵琶、三弦、横笛、二胡、秦琴、月弦等。竹弦、古筝、扬琴属主奏乐器。每一乐曲的开头必由竹弦(或筝、或扬琴、或横笛)奏引子或第一乐句,接着所有乐器合奏至曲终。节奏平稳,通常以缓慢的引板开始,以快板的单推结束。古乐曲目繁多,曲名与唐宋大曲、宋词、金、元散曲的名目相同者不少。据老艺人忆述原有流行的乐曲有四、五百首,至今尚在民间流传演奏的有一百多首。如《步步娇》《蕉窗夜雨》《百春》《出水莲》《落水莲》等。
1956年,诏安古乐参加龙溪专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1989年,海峡之声电台专程到我县采录古乐演奏。
古筝
近代,福建筝主要流传在闽西南的诏安、云霄、龙岩、上杭等县。近几十年来,诏安、云霄的筝乐影响更大。福建师大音乐系副教授陈茂锦撰写的《闽筝初探》指出“诏安古筝在福建筝界有一席的影响。”自清初以来,诏安和云霄诸筝界能手不断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一种幽雅清淡的闽南筝流派,独立于中国九大筝派之中。
清顺治年间,诏安东关有位古筝高手蒲水缸,精通传统筝曲百首,潜修四十载,精诀指法十种,筝术出众,传徒众多。诏安有弟子林红先、高仔力、龟板禹等人(据省艺术学院李戊午《古筝教材》)。自清初至今,古筝在民间一直流传不衰。
诏安筝界,“张家筝”较出名。这里有段逸事。光绪年间,东门内白水寺前李家有位千金叫李篆,琴棋书画皆精通,特别喜爱古筝,她与武秀才张跃堂成亲时,其最显眼的嫁妆是一架精致的古筝。李篆把筝艺传给儿子张佩琼、张瑜,又传给孙子张柱辰、张永固、张确。现在,其曾孙张学海、张一飞、张阿林皆属筝界能手,张学海还于1986年应邀出席在扬州举行的“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在会上做了《略谈闽筝流派》的发言。李篆本家的侄孙李戊午,筝艺出众,曾于六十年代初期被福建艺术学院聘为专职古筝教师。李戊午在娴熟的诏安筝技巧上,吸收了潮州筝及北派筝的一些演奏技法,曾于八十年代参加省《武夷之春》音乐会,上台演奏他自己创作的《唐山锣鼓迎台胞》,获得好评。现在,李戊午、张学海都已作古,他们的学生都活跃在诏安筝坛上,其中陈婉英、沈秀丽、沈育娥都曾相继在省的音乐会上独奏古筝。现在陈婉英定居新加坡,仍是筝不离手。诏安古筝长盛不衰,弹筝能手相继涌现,除张家筝外,尚有陈纯卿、沈松、吴〓、吴鹤琴、陈维新、沈瑞仁、陈永修、吴卓钦、吴静严等都是筝界各个时期的场面人物,陈纯卿、陈维新等人曾到过南洋传徒授艺,陈维新还于1987年10月带学生回国到福州举行专场古筝演奏会。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专家李萌,曾于1991年专程到诏安,采录诏安筝曲43首,编成《福建古筝曲诏安演奏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平锣鼓
四平锣鼓,是闽南四平戏的伴奏音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
明末清初,四平戏由江西传人福建,而后,向闽南、闽北发展。到闽南的形成闽南四平戏;上闽北的称闽北四平戏。当时,漳属七县都有四平戏流行。诏安、云霄有万利班、三胜班、宝华班、顺太平班、御乐班、庆乐堂班、金发班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闽南四平戏逐渐消失。
闽南四平戏属弋阳高腔体系,伴奏音乐高亢嘹亮,乐器只有锣、鼓、唢呐,所以四平锣鼓的乐器亦相同。演奏上可以按照全剧的剧情发展,运用唢呐牌子、鼓点、锣花表现出来。如《三关》《五虎》《追舟》等戏出,都能奏上四五个钟头。视其情况,也可演奏全剧中某场戏,或折子戏,也可单独奏一两个唢呐牌子,俗称“草牌子”。为了阵容的壮观,一次出场所用平锣达二十面以上。过去,四平鼓班有东城龙文班、东关振明轩班较出名。此外,尚有旧宙班、下径班等也经常活动。1956年,县举行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东城村四平锣鼓班演奏《封相》,获得好评。1961年,省民间音乐采风队来诏安,东城四平锣鼓班再演奏《封相》,被录音保存。
潮乐
潮乐,是诏安民间数十年来最为流行的乐种之一。其曲目与演奏形式与古乐有密切关联。所用乐器与潮剧的文爿乐器近似。主要乐器有二弦、扬琴、有弦(椰胡)、二胡、三弦、秦琴、横笛、唢呐及板、鼓等。演奏上采用套曲或变化板式而增强乐感。套曲的有《粉红莲》接《梳妆》《粉蝶》接《采花》《南进宫》接《北进宫》等,板式变化上,同一乐曲演奏时以头板开始,转二板,转拷拍,最后以三板紧推结束。
潮乐的曲目与古乐曲相同的很多,由于乐器与演奏方式上与古乐有不同之处,骨干音相同,装饰音普遍增加,旋法也有变化。乐手们创作的乐曲不少,也有吸收其他乐种的乐曲加以改编而成。乐曲也称弦丝,有大弦丝和一般弦丝之分,全曲68板的称大弦丝,如《寒鸦戏水》《浪淘沙》《昭君怨》等,其余的如《柳青娘》《一点金》《北进宫》等称一般弦丝。弦丝总数达四、五百首,目前民间流传的不上百首。
清末至民国年间,诏安的潮乐已逐渐兴起,新中国成立后,潮乐蓬勃发展,五六十年代,是潮乐昌盛顶峰时期,城乡各地都有潮乐班组,一到晚间,到处都可听到潮乐声。县广播站经常录音广播,县举办的音乐会也离不开潮乐。近来,潮乐组织虽少了些,但其质量是有所提高的。潮乐曾多次参加市、省会演。1989年海峡之声电台专程来诏采录潮乐演奏,并编成专辑播出。
由于潮乐的兴盛,乐手遍布各地,也涌现出不少名乐手,如已故的李光、林万福、林崇尤、沈水介、林贵有、许长才、沈士章等,都受到人们的赞扬。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汝淮
责任者
陈纯卿
相关人物
许大廷
相关人物
张俞
相关人物
张佩琼
相关人物
张柱辰
相关人物
沈炳林
相关人物
沈锡沛
相关人物
徐丹谷
相关人物
沈松
相关人物
吴〓
相关人物
吴鹤琴
相关人物
陈维新
相关人物
张永固
相关人物
许大廷
相关人物
许子珍
相关人物
许禹福
相关人物
李戊午
相关人物
许清江
相关人物
许伟乾
相关人物
许之舍
相关人物
许秀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