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孔庙的沧桑史(提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01
颗粒名称: 诏安县孔庙的沧桑史(提要)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99-30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诏安县孔庙的沧桑史。孔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接下来的460多年内经历了十次修建和扩建。然而,1995年孔庙最终被拆卖。文章分别描述了孔庙的始建过程、十次修建和扩建的历史,以及三次改建和拨作他用的情况,展现了孔庙沧桑变迁的历史画面。
关键词: 诏安县 孔庙 孔子

内容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伟大的文化名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卓越整理,学术思想的精辟阐发和人文教育事业的伟大开创,功垂千古,惠及万民。特别自汉武帝后,我国各地和接受我国文化的周边国家,大都建庙崇拜。诏安县的孔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此后的460多年间还经过了10次修建和扩建,3次改建后拨作他用。1995年被拆卖。兹谨将其沧桑史简述于后。
  (一)我县孔庙的始建
  我县孔庙始建于我县置县后的第二年,即明嘉靖十年(1531年)。由漳州府通判陈贤倡建。建于县衙和县儒学的前面,知县吴桂继之,砌筑庙之东西为两庑,庑尽必为戟门,外为棂星门,以东为儒门,棂星门前为泮池。池跨石桥,桥之外天垣。教谕徐商又继之,合庙学而围之以垣。
  (二)我县孔庙的十次修建和扩建
  我县孔庙始建后,至终清一代的380年间(1531-1921年),曾经有过10次修建和扩建。
  1.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邑宰廖候来第一次修建,并革新典礼,撤塑像祀柱。邑人许判撰《诏安修学记》评论其事。
  2.嘉靖廿七年(1548年)同知龙遂又修筑之,垣覆以瓦,并置几榻诸礼器,庙貌改观。(事载《诏安县志·学校志》)
  3.明隆庆五年(1571年)知县陈素蕴复扩沣池垣而大之,竣地加深,环以石栏,立三坊。中匾曰文明,左曰崇门学,右曰育英才。(同上志)
  4.明万历间,知县黄元立重修,改泮池,又改崇门学、育英才二坊为腾蛟、起凤坊。(同上志)
  5.万历三十一年,邑宰郑化麟又全面整所重修。邑人胡士鳌特撰《邑侯郑公重修儒学沣宫碑记》,详载之。
  6.“明崇祯间,又建石坊于学宫之东,匾曰:儒林”。(《县志·学校志》)
  7.清顺治间,诏安反清义军迭起,战乱频仍,以致学废庙毁。乱稍平后,孝廉姜公日广,县令欧阳明宪,以身作则,倡导重建县学孔庙,事迹感人。驻诏首科会元陈常夏,特撰《重新诏安县学文庙碑》,详载之。
  8.清乾隆十年(1705年)邑侯姚斐园,因痛庙貌衰败,又大事修建,使之又焕然一新。本邑教谕万师珙撰《重修文庙记》,详载其事。
  9.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邑候张所受和陈、林二学博,因泮池失修,积污蹶人,共同倡导募资重新之。事载林学博名世的《重新沣池记》。
  10.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学训导柯辂倡修露台庙门牌坊。事后他亲撰《修露台庙门牌坊记》,详载其事。
  经过以上10次修建和扩建(其中有6次刻石留碑,以石龟背碑列竖于戟门内廊庑东端),我县孔庙的规模之大,典制之隆,为漳州府各县之冠。
  (三)我县孔庙的三次改建和拨作他用
  辛亥革命后,孔庙祭典被废,此后的80多年间(1912-1995年),曾经3次改建,并拨作他用:
  第一次: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胜利,孔庙因长期荒废,由县府拨归丹诏小学管理,稍事修建后即作为该校校舍,大成殿、拜亭、露台和戟门内的开阔地充作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东西两庑改作教室;棂星门内外包括宫墙边和泮池边的空地,改作生产劳动场所,种植香花、香蕉、果树和蔬菜,泮池中种莲、养鱼。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由县府将其改建成大会场(即诏安县的会议中心),党政历次大会,包括人大会、政协会、扩干会和各群团组织的代表会议(包括学习和讨论)等都在这里举行。
  第三次:“文革”期间,拨归县人武部使用。人武部在庙前建干部宿舍和其他附属设施,其中大成殿一度拨给县潮剧团作排练和放置道具器材的场所。1992年,在内外三仙门(即戟门和棂星门)之间,由县府建一两层楼的县老人活动中心,作为县离退休老人文化活动场所。1995年6月经县五套班子会研究,孔庙卖给常州丽保第房地产公司,开发为常安商业中心。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绍美
责任者
孔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