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诏安县重要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83
颗粒名称:
诏安县重要纪事
其他题名: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分类号:
K295.7
页数:
5
页码:
245-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诏安县重要纪事。
关键词:
诏安县
重要纪事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内容
1949年10月-12月
△南北会师。10月6日,北方南下的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五大队一中队,46名干部,抵达金溪圆林村,同坚持在乌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共云和诏县委和地方人民武装人员会合。
△成立党政领导机关。10月20日,在金溪坪林村宣布成立中共诏安县委员会(书记武克,副书记李亚伟)、诏安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振福,副县长李振经)。中共云和诏县委同时撤销。11月20日,在进水村召开干部大会,部署解放全县和进城接管工作。
△全县解放。10月4日,官陂的国民党人员起义,首先解放。12月3日,秀篆“和平解放”谈判不成,9日,进军走马塘,12日,解放县城及附近乡村;13日,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进城工作。翌年1月11日,解放秀篆、霞葛,全县解放。
△接管国民党各种机构。12月15日,开始接管,计有:县政府及各科室、参议会、国民党县党部、三青团分团部、警察局、自卫队总部、财务委员会、税捐处、银行、救济院及其基金会、民众教育馆、文化服务社、地方卫生院、青年印务公司、青年书店,以及14个乡镇公所。19日,建立7个区的区委会和区公所。
1950年
△举办旧人员训练班。1月4日至25日,在许氏大宗祠(纶恩堂),原国民党的党政军警机关、团体、企事业人员319名参加,训练后录用103名。
△召开农民代表会。1月8日至14日,在东城九户祠堂(飨保堂),部署建立基层人民政权,恢复工农业生产,支援前线,开展剿匪肃特斗争。
△建立基层人民政权。1月下旬,撤销原有保甲制度。城关区设8个街,农村一至六区设89个乡,各建立人民政府,同时,组织农会、妇女会、民兵等人民团体。
△举办小学教员训练班。2月,在诏安初级中学校舍(考棚),为时1个月,参训418名,结业后录用281名,分配于88所小学任教。3月,学校全面开学。
△开展剿匪肃特。解放全县时,消灭国民党武装人员(包括起义、击溃、俘虏、投降)约700名,仍有盘踞山区或隐蔽地下的土匪特务在疯狂破坏。2月成立剿匪指挥部,之后,先后剿灭胡玉光、吴锡伍、李焕三、张起凤等土匪6股,破获特务情报站7处,破获抢劫案25起,肃清公开的和隐蔽的土匪特务800多名,缴获枪枝2000多杆。
△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于5月7日至13日,在城内宪伯第祠堂开会:这一届共召开8次会议。
△支援解放东山岛。5月上旬,组织船工876名、船300艘、民工数千名,支援解放东山岛。12日全岛解放。
△开展反霸减租。6、7月,城乡基层有25个乡召开斗争会,4万多人参加,斗争欺压群众、阻挠革命的恶霸。有95个乡街实行减租,农民租佃土地减交租额25-30%。同时查出漏征粮的“黑地”1万多亩。
△开展和平签名运动。根据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通知,9月间组织各界人民17万人在《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名。
1951年
△实行土地改革。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土地改革法》,上年11月组织工作队在一区含英乡搞试点。本年1月3日至17日集训工作队后,于1月18日至7月14日分两批进行。全县没收地主、征收富农和公产土地12万多亩,房屋6000多间(座),分配给无地少地、无房少房的贫农、雇农和其他劳动者14万多人,实行“耕者有其田”。后期进行民主建政,由村民选举乡镇人民政府成员。12月6日,召开渔盐民代表会,部署进行渔盐业改革,发展渔盐业生产。
△镇压反革命。根据中共中央《严厉镇压反革命的指示》,上年12月成立镇压反革命工作委员会。而后,配合土地改革,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惩治反革命条例》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对一批反革命分子,根据其罪恶重轻、民愤大小、态度好坏,分别予以杀、判、管制或开释。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全国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进行反对崇美、恐美的宣传教育,开展爱国生产劳动竞赛,制定爱国公约,青年踊跃参军。1951年4月21日,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动员群众“捐献飞机大炮”,全县集资旧人民币17亿多元,捐献“诏安号”战斗机1架支援朝鲜前线。
△漳汕公路修复通车。抗日战争期间被破坏的漳汕公路诏安路段,于1950年9月动工修复。1951年7月全面修复,诏安至漳州开始通车。
1952年
△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精神,引导组织互助合作。年底全县有常年互助组591个、临时互助组499个。同时,开始发展供销合作。
△开展爱国丰产竞赛。以抗美援朝为动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7.16万吨,比1949年增产51%,超过抗战前水平。
△进行“三反”“五反”。5月,成立县节约检查委员会,6-7月间,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560多名,集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查出贪污总额旧人民币7.215亿元,处分14名贪污分子。之后,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开展爱国卫生防疫。1月,县各人民团体发表声明,声讨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争。2月,成立爱国卫生防疫委员会。之后,组织城乡群众进行大规模的爱国卫生防疫,广泛疏通沟渠,清理垃圾,改良和消毒水井,消灭蚊、蝇、鼠、虱和其他传染病的寄生虫。
△小学教员思想改造。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9月7日至10月9日,在丹诏小学举办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小学教员465名。
△进行整党建党。下半年,在“三反”的基础上,组织县,区、乡干部1000多名开展整党建党学习,而后,首批发展积极分子144名人党,并在城乡基层新组建18个党支部。
△进行山林改革。10月下旬,60个有山林的乡完成山林改革工作。
△召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1月12日至18日,举行笫二次会议,选举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县长杨寿仙,副县长姚金孝)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李振经,副主席杨寿仙、林仲姚)。
△大办民校。冬季城乡共办277所,学生19456名,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短期内基本扫除文盲1万多名。
1953年
△重点试办初级农业社。上年12月,县委派出工作组,到双港乡后林村、含英乡、景路乡试办4个以“土地入股,劳动分红相结合”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首次人口普查。7月1日为人口普查登记日,普查结果,全县常住人口224989人,其中男性110419人,女性114570人。
△首次基层普选。6月至11月,经过林家乡试点,分两批进行。县和乡镇成立选举委吴会,选举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县人大代表。经过普选,全县成立1个区(城关)、5个镇、84个乡人民政府委员会。
△支援东山县消灭袭扰的台湾国民党军队。7月16日,台湾国民党军队袭扰邻近的东山县。我县在四都设立支前指挥所,组织民兵、担架、船只、民工、医疗救护小组、汽车、以及大批物资,支援前线。
1954年
△宣传贯彻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组织万人宣传大军,在城乡掀起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实行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向农村余粮户统购粮食,对城镇非农业人口实行粮食定量供应。之后,又分别对油料、蔗糖,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生猪统一收购,棉布计划供应。
△多点试办初级农业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去冬今春,每个区试办1-2个初级农业社,全县办了21个。同时,开展信用合作,并开始组织手工业和小商贩的合作。
△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月21日至24日,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5年
△发行新的人民币。3月1日开始,每元新的人民币折换旧的人民币1万元,旧币逐步折换收回,停止流通。
△开始内部肃反审干。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干部内部开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和审查干部,成立专门机构,下设办公室。
△整顿“自发社”。多点试办初级农业社成功,调动了农民办社入社积极性,到上年底,全县经批准的初级社213个,入社农户6882户。春季抗旱,部分农民自发办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县委在春耕后夏收前,派出工作组,整顿“自发社”,解散了一批。
△支援国防建设。3月至10月,分3批组织202名干部、12245名民工,外出建设“3613工地”(漳州飞机场)、“05线”(漳州市内通机场公路)、“7962工地”(连城飞机场)等国防建设和鹰厦铁路。
△实行粮食“三定”。根据国务院命令公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办法》和《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我县在城乡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当年统购粮食1526万公斤。
△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9月,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批判在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小脚女人”,全县迅速掀起办社高潮。到年底,初级社发展到948个,入社31174户,占总农户71.4%。
△召开一届人大二次会议。12月21日至22日开会,选举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县长姚金孝,副县长沈奇善、何瑶波,林克治。
1956年
△实现农业高级合作化。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和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即农业四十条)推动下,年初开始,初级农业社纷纷合并升级为以按劳分配为特征的高级农业社。春季全县办了高级社79个,入社的占总农户70.2%。到年底,发展到136个,入社47078户,占总农户95.5%。
△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高级合作化带动下,私营工商业者和小商贩,纷纷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过渡为国营或公私合营,或者组织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个体手工业者有1643人(占总数93.2%)参加生产合作社或生产合作小组。
△成立县政协。1月15日,政协诏安县委员会成立,址设县城南门内陈厝厝公厅,首届主席刘秉仁,副主席林仲姚、许秀峰。
△召开首次知识分子代表会。2月28日开会,参加的代表270多名,贯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兴建港口渡堵港工程。3月6日动工,集中4000多名民工和480名石工,奋战一年,投入49.61万个劳动日和人民币53万元,建成600米长的土石混凝坝和4座14孔排灌闸,可蓄淡水1000万立方米,
△召开中共诏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18日至23日开会,出席代表161名,选举第一届县委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出席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刘秉仁当选为县委书记,王满元、吴章喜,姚景玉当选为县委副书记。
△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2月12日至17日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第二届县人民委员会,县长姚金孝,副县长沈奇善,何瑶波、林克治、陈镇川。
△发展地方国营工业。新建糖、油、酒、化肥、农械、青果加工等小型工厂11座。
△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8.525万吨,创历史纪录,比1952年增产19%。其他农作物也普获丰收。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崇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