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梅洲农民的书画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77
颗粒名称: 记梅洲农民的书画活动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235-236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福建诏安县四都镇梅洲村农民书画活动的发展历程。文章指出,梅洲村自宋代以来就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书画风气盛行,为现代当地农民书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该村农民书画逐渐兴起,得到了美术教师的启蒙和辅导。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交流,梅洲村形成了一个农民书画群体。改革开放后,梅洲村的农民书画活动更加深入提高,举办了各种画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也提到了几位在该村享有盛名的农民画家,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创作的热爱。最后,文章还提到了梅洲村农民书画在省内外的影响和赞誉。
关键词: 诏安县 梅洲农民 书画活动

内容

我县四都镇梅洲村历来以文化昌盛著称,宋代吴大成的诗文以及明清诏安书画之风的兴盛,形成了社会崇尚书画艺术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当地农民书画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梅洲农民书画开始兴起。1956年,美术教师沈吉文、沈荣煊先后来到四都中学任教,他们言传身教,以范本的形式向该村的农民书画爱好者进行启蒙和辅导,授以国画山水、花鸟及书法。经过多年的精心辅导,梅洲村逐渐形成了一个农民书画群体。在这一时期中,先后接受沈吉文、沈荣煊启蒙影响的有:吴龙法、吴德文、李锦明、吴光、吴镜生、吴天然、吴福山、吴达明、吴如茂、吴于平、吴友文、吴君平等一批书画人才。这样,本来分散的自娱自乐的农民书画作者,成了有老师指导系统学习的艺术队伍。他们坚持在农事之余,常年潜心钻研、习书绘画,又经常聚会探讨、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绘画能力。
  1969年至1980年间,东山人物画家林少丹到梅洲从艺谋生,其独特的人物画风也曾一度影响了该地区的农民书画群体,如吴天然等人都曾受到林少丹的指导。这一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文艺处于低迷状态,但他们仍坚持在业余空间练习书画。同时,他们以实用为主,把学成的技艺运用到油漆画、壁画中,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充实掌握自己的绘画技法,并形成风气。
  改革开放以后,梅洲农民书画活动更加深入提高。1987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孙恩同教授来我县金星南药厂举办“山水画讲习班”,传授国画山水技法,梅洲村参加学习的学员就达数十名之多。学员较系统地学到绘画技艺和创作方法,梅洲村的农民书画群体的文化素质以及绘画水平都得到提高。
  经过长期的努力,梅洲村农民书画群体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他们先后举办了各种画展。1987年,首次举办“梅洲农民书画展”,展出作品90幅。1993年,梅洲7村的2位农民书画作者举办“石榴洞书画展”,展出作品118幅,原鲁艺院长王盛烈为其画展题签。规模最大的要数1997年的画展,在四都镇党委、宣委沈通福的倡仪下,四都镇党委、镇政府主办了“四都首届农民书画展”。著名书画家韩天衡为这次展览题签,同时,王盛烈,孙恩同、沈柔坚、林林等位著名书画家特地送来祝贺作品,梅洲村为这次画展选送出精品近50幅,在沈耀初美术馆展出。这次展出的农民书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和当代农民的精神境界及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的作品风格质朴、清新,既表现出中国文人画传统的笔墨语言、又洋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这次农民书画作者携作品进城办画展的现象,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日报》《福建日报》《闽南日报》《厦门日报》《汕头日报》等报刊以及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漳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先后予以报道。
  梅洲村现拥有县美术家工作者协会会员7名、福建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15名。书画创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精力和物质,农民画家吴龙法说:“想搞创作出精品,但困难很大,我不在乎这些,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艺术执着追求的那份情感和感受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那份乐趣。”他现在的物质生活虽然还是贫困,但最大的愿望却是去福州学画办画展,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也影响了周围的农民画家。他们以多创精品为自勉,作品无论是反映内容题材或是表现艺术形式皆日趋完善,取得可喜成绩。1996年,该村农民书画作者,选送出创作的精品参加“福建省首届农民书画展”,其中一位获二等奖,两位获三等奖。1999年,省农民书画研究会评委会在建阳评选出梅洲村2件国画精品,参加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农民书画展”。
  在评选参加“全国农民书画展”作品的过程中,曾参加过美术工作的现省人大领导柴正烁同志赞扬了诏安选送的农民书画作品,他说:“诏安送展的作品,具有传统的文人画写意一路的风格,如《双鹅图》表现出浓郁的农村田园泥土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新景象,而《墨竹图》水墨淋漓、作品有清新的意境,这二件作品文化品位较高,是值得我们认真欣赏的。”这是对梅洲农民画的肯定和赞赏。今天梅洲农民书画已经从继承传统走向创新,从幼稚走向成熟。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沈吉文、沈通福、吴龙法、李锦明等先生的资料提供,特致谢意)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耀明
责任者
吴大成
相关人物
沈吉文
相关人物
沈荣煊
相关人物
吴龙法
相关人物
吴德文
相关人物
李锦明
相关人物
吴光
相关人物
吴镜生
相关人物
吴天然
相关人物
吴福山
相关人物
吴达明
相关人物
吴如茂
相关人物
吴于平
相关人物
吴友文
相关人物
吴君平
相关人物
林少丹
相关人物
吴天然
相关人物
孙恩同
相关人物
王盛烈
相关人物
韩天衡
相关人物
沈通福
相关人物
沈柔坚
相关人物
林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