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闽粤边界开发区的创办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71
颗粒名称: 诏安县闽粤边界开发区的创办和发展
分类号: F127.957
页数: 3
页码: 219-22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诏安县闽粤边界开发区的创办和发展历程。文章描述了开发区成立的背景和经过,包括规划扩大、企业引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开发区吸引的内外资企业情况,以及开发区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诏安县 闽粤边界开发 创办

内容

福建省诏安县闽粤边界开发区(原称贸易加工区),成立于1998年。
  解放后我县的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在工业投资及人均财政收入等方面都排在全省之末。为了摆脱我县经济落伍的困境,具有开拓意识的县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并请省设计院专家实地考察,进行总体规划,把创办于1987年的原“边界市场”改为“诏安县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规模由原先的10公顷扩大到33.53公顷,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为主,以活跃边界贸易为辅的综合经济区,于1989年7月报市府批准成立,在当时福建省的县级开发中首屈一指。
  要引鸟就应先筑巢,根据当时实际,穷县就用穷办法搞,不求大、不贪洋,从县财政拨一万元作为开办费,县府抽调七、八个人开始组建,分别成立了“贸易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公司”。然后以经济开发公司为实体,与铁路银行合作开发房地产,成立了“联合开发公司”。同时引来了首家内联企业——省烟草公司闽诏贸易中心。这家企业开业的第二、三年,年经销额便超两亿元,年税利达1300万元。当年,又成立第一家外资企业——富闽木竹制品有限公司。由于各部门通力协作,水、电都及时到位,一千门自动电话也敷设布线入区,四层的通用厂房相继建成。
  创建初期贸易加工区的同志做了大量细致的宣传和服务工作。先后编制《贸易加工区简介》《诏安优惠政策汇编》《三胞来诏投资备考录》等资料,又借助新闻界,先后在《人民日报》《厦门日报》《汕头特区报》以及香港、泰国、法国的报刊广泛宣传,因此前来投资办企业的客商络绎不绝。三年内就引来内外资企业40多家,首期的33.53公顷的用地己满足不了需要,于1992年经报省府批准,将贸易加工区规划范围扩大到84.6公顷。随着开发建设加快及各种功能配套日臻完善,二期的开发用地又显不足,1998年再次聘请省及本县规划设计专家,重新拟订总体规划方案,区的用地规模再次扩大,近期规划为198.4公顷,远期规划为438.37公顷。规划范围,东至花墩糖厂西路,南至港头村,西至虎跳溪,北至凤寮变电站。
  加工区通过11年的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界特色的路子,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现在,区内己办起内外资企业139家。其中外资项目47个,占全县引进外资数的64%;内联项目32个;个体企业60个;项目总投资8.5亿元。区内商业活动以批发调拨为主,主要有建材、烟草、酒,茶叶、饮料、家电、摩托、汽配、燃气具、粮食及农副产品等。服务行业方面有汽车修配、运输、旅社、酒家、健身理疗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海关、银行及保险公司。工业企业除12家食品行业外,还有建材、制罐、钟表、木竹制品、装饰品、模具制造及水电等,1998年这些工贸企业营销额达4亿多元,上缴税收800多万元,在企业就职员工达3千多人,一些来料加工项目,还扩散到区外近万人加工,解决了我县部分劳力的出路。
  区内首家外资企业“富闽木竹制品有限公司”刘董事长就认为贸易加工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好,所以又创办了“富裕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是以EM(有效微生物)科技培训,讲授EM实用技术,并开设英、日语、农业概论、农业基础、环保等科目。接受培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及国外留学生。培训结业后,公司还给予分配工作。刘董事长还捐资举办书画展、民俗风情展、EM成果展,举办科技系列培训班,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扩大了影响。
  区内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的黄董事长既抓好产品质量,又扩展推销途径,产品远销海内外,每年销量都上千万元,上缴税收都达50多万元。区内类似这种效益较好又上交税收较多的企业还有:天立、港信、黄金兴、绿迪、鸿满、隆大食品公司,还有华辉建材、瑞达制罐、永平工艺公司,两家内联企业的“省烟草闽诏贸易中心”和“龙潭水电公司”效益也相当可观,年上交税收都在200万元以上。
  贸易加工区在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方面也相应逐步加强。区管委会原是县派出的科级机构,定编8人,1998年加工区经省府验收合格,确定为省级开发区。按闽政(1997)46号《福建省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管委会作为县本级政府派出低半格机构,代表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项目立项及批准、技术改造、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审批与登记、环保、税务、财政、工商、劳动行政管理、进出口业务等方面享有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现有1.5K千瓦的全省联网电源,有日供水3500吨的自来水管道布设,有1000门程控电话缆线。区干道水泥路总长2800米,排水排污管道560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干道两侧种上绿化树800棵,基础设施总投入8000多万元。区内还按总体规划方位划出土地建了校舍,创办了边城小学和边城中学,解决了常住居民及前来投资企业家的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完善“硬”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必要条件,创造优质高效的投资“软”环境更是引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由于县领导重视,支持协助理顺加工区权限、职能关系,对开展“一条龙”服务,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会起关键作用。开发区已具较好的“硬”“软”环境,新近又盘活现有土地存量,于1999年7月又招来了6家外资企业,开发建设出现新的较好势头。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振荣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