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诏安县教育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63
颗粒名称: 腾飞的诏安县教育事业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4
页码: 192-19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解放前和解放后诏安县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解放前诏安教育的薄弱状况,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坎坷和曲折,但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海外华侨的帮助,诏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文章主要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业余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展示了诏安教育事业的翻天覆地的进步。
关键词: 诏安县 教育事业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内容

解放前的诏安教育一直十分落后,至1949年,全县仅有幼儿园1所、小学88所、初级中学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仅25%,文盲人口占80%。解放五十年来,虽然也经历过坎坷和曲折,但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由于全社会的支持,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诏安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学校数量剧增,规模扩大,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逐年增多。诏安人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也有大幅度提高。可以说,诏安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幼儿教育在曲折中前进
  解放前,诏安县的幼儿教育近乎空白。至1949年12月诏安解放时,仅有1个班,学生40人,教养员3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创办县立幼儿园。县直单位和街道亦相继办起一批民办幼儿园。到文革前的1965年,全县共有60班,学生2000人。文革中,幼儿教育奄奄一息,仅剩下建华作业区、仙塘大队和城关八街三所民办幼儿班,学生不上200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诏安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备受重视,逐步走上正轨。1980年,全县幼儿园发展到79班,教养员125人。1985年,旅泰华侨沈姓宗亲沈桂阳等捐资23万元修建“沈公书院”,作为县实验幼儿园园址,占地1002平方米,有教学楼、活动室、音体综合厅及其它配套用房。该园从1991年至1997年,先后被评为市少儿工作先进单位、省先进幼儿园、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标准幼儿园。1999年,全县幼儿园已达21所314班,教职工581人。
  二、中小学大面积普及提高
  诏安县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解放时仅有小学88所,都集中在较大的村,且规模很小。山区和偏僻小村的学龄少儿要走路、过河到较远的大村读初小或高小,入学率仅达25%。诏安解放第二年,增设初级小学22所。由于大力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至1956年,全县小学达到149所,教职工566人,至1999年,全县小学已达225所,学生69651人,教职工3169人。
  诏安解放时,全县中学2所,即县立初级中学和私立官陂中学。1953年,诏安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结束了诏安学生要走路到云霄和漳州上高中的历史,成为诏安第一所完中,1955年更名为诏安中学。1957年在桥东二溪村创办了民办的华侨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大跃进”时期,各行各业超常规发展,教育亦不例外,诏安中学更名为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官陂、四都、秀篆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升格为诏安二中、三中、五中,又增办诏安四中(西潭)、六中(太平)、七中(城关)和八中(深桥),华侨补校收为公办,更名为华侨中学。1960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中并入四中、七中并入侨中,至1966年,诏安有初中5所,完中1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教育的需要,1970年后,增办建设、金星、桥东、深桥、红星等初级中学。进入八十年代后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又增设白洋、林头、仙塘、溪南、边城、东湖、景安、马洋、青龙、怀恩、南城、梅州、梅岭中学及职业中学和私立北苑中学。1998年,全县共计28所中学,教育发展之迅速,规模之扩大超过前30年,教育布局更趋合理。县乡村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诏安县“两基”达标终于通过省级验收。
  三、重点学校成绩斐然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是诏安第一所完中,也是省、市两级重点中学。
  1956年诏安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40多人,参加全国高考,录取率达60%。1958年高考成绩居龙溪地区第1名,1959年更跃居福建省第2名,成为我省的一面“高考红旗”。《人民教育》登载题为《诏安一中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的文章,《人民日报》誉之为“山沟里飞出金凤凰”。“文革”中,诏安一中成为“重灾区”,教学设备、档案、图书损失殆尽,教育质量直线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树立“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以教学为中心,大抓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综合比在连续四年居漳州市上游的基础上,1991年进居全市第一名。高考成绩从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低谷逐步回升,1994年高考上省专线人数跃居全市第一名,以后每年的上线人数大幅度增加,至1999年首次突破300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学校涌现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教师沈凯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林永盛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许木川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学生张智亮舍己救人、英勇献身,追认为烈士。“张智亮纪念室”定为漳州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张智亮中队”定为少先队全国红旗中队。残疾学生吴燕聪在1994年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破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并获第二名和跳高第三名,为国争光,省人民政府给予记大功一次,团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诏安实验小学前身为丹诏中心小学,1907年创办,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确立“求质量,重开拓,创特色”的办学宗旨,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闯出一条“以美育为主体的艺术化学校”的路子,形成以美育为主体的德育教育特色,为全县素质教育做出示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小毕业生进重点中学录取率居全县榜首。从1984-1998年,学校先后被国家、省、市各级评为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原校长林爱珠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当选中共十四大代表。该校历年来获省、市级奖励和表彰的教师达48人次,学生186人次。
  四、中等专业、职业学校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师资的培养,龙溪师范每年在诏安招生。为解决小学教师的严重缺欠,1952年招收简师1班52名,附设在县立初级中学,二年后该班并入龙溪师范。“大跃进”时教育大发展,教师奇缺,1958年创办诏安县初级师范学校,至1961年毕业两届后便解散了。“文革”结束后,教育又进入发展时期,师资严重缺欠。1979年,云霄师范在诏安设分校,办了一届2班100余名,为诏安师资队伍增添新生力量。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1959年,诏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创立,负责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养员的培训。1985年,还附设云霄师范诏安普师班,学制2年,学员系通过统考从民办教师中录取,许多民办教师通过正规师范教育转为正式教师。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诏安师资队伍的素质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诏安还兴办过许多中等专业教育。1957年西潭农业中学创办,后改为初级中等农技班,设畜牧饲养和作物栽培专业。1965年创办建设农场中等技术学校,设橡胶栽培和热带作物专业。1980年创办龙溪地区职业班。1983年,诏安城关中学高中部改办为职业高中,1993年,改制为诏安职业中学,设木工、土建、缝纫、幼教、牧医、美术、财会、食用菌、电工、电子等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1999年诏安职业中学升格为职业中专。
  五、业余教育全面开花
  干部文化教育1951年诏安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创办,由当时的县委书记兼任校长,设初小和高小班,后提高设立初中、高中班。“文革”中停办,1981年又复办,设初中、高中班,后又增加英语班和电工班。经省教育厅批准,机关干校成为有学制并承认学历的业余干校,规模达12班。
  职工文化教育1952年10月,县总工会组织码头工人50名办起我县第一个扫盲班——“祁建华速成识字法”试点班,获得解放的工人阶级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加扫盲学习,3个月便达到扫盲标准。后发展为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设速成识字班和高小班,到1965年,共办332班。1982年7月,县劳动局和县职工教育管理办公室配合,对诏安企事业单位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到1987年,通过初中文化考试的达2243人,通过初级技术补课结业的达1585人。职工文化教育对诏安职工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起了重大作用。
  农民文化教育1951年-1954年创办冬学,于每年秋收后至下年春耕前,组织农村基层干部、民兵、青壮年参加文化学习。兴办较好的转为常年民校,扫盲工作有较大发展。1956年诏安县召开首届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掀起全县扫盲热潮。城关农村的小学办夜校,小学教师下村教识字,暑假期间一中学生还下街道帮助办班,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时办时停。90年代后,大抓“两基”达标工作,县成教办,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学区和中学,加大力度,至1998年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成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县。
  广播电视大学1985年,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诏安工作站成立,同期开始招生。至1998年,计取得大专毕业文凭的有193人。
  自学考试1984年成立诏安县高等与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并开始运作。至1999年,全县报考963人,已修成大学专科毕业的45人。
  建国五十年来,诏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巨大进步,是解放前的诏安教育所难望其项背的。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庆麟
责任者
许柳德
责任者
沈桂阳
相关人物
张智亮
相关人物
沈凯明
相关人物
吴燕聪
相关人物
林爱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