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天地会寻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49
颗粒名称:
天地会寻迹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13
页码:
155-1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九甲义军首领到郑成功虎将——记明末清初诏安二都农民英雄万礼、神奇的天地会创始人——朱慈炯等内容。
关键词:
诏安县
天地会
朱慈炯
内容
从九甲义军首领 到郑成功虎将
——记明末清初诏安二都农民英雄万礼
傅崇毅
明末清初,诏安二都有一位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先是九甲义军首领,后为郑成功部队虎将,在抗清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位英雄,名叫万礼。
万礼,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在平和县琯溪的一户贫困农民家中,因母亲早亡,生活穷困,幼年时被诏安县二都官陂富商张子可(又名张益台、张晚,外号“拐子晚”)收为养子,乳名张耍,又名张礼。张耍生性倔强,机敏勇敢。少年时热心练拳习武,在乡里的武术馆中,虚心拜师,认真受教,勤学苦练;还经常在腿上绑着铁砂袋,不停地上下爬山。因此,练得一身好本领,也练得在山上行走象鸟飞,乡人称他为“奔雀”。平常喜欢打抱不平,富家子弟欺侮穷孩子,他替穷孩子出头,惩戒富家子弟,所以得罪了富贵人家。乡里的族长经常责怪张子可“收养这样一个没爹娘、无教养的孩子”,多次逼迫把张耍赶出乡里。张子可无奈,只得在张耍稍为长大时,打发他离开乡里,外出谋生。张耍于是在年轻轻时便到社会上去闯荡,在谋生糊口之余,继续练拳习武,同时,广泛结交朋友。由于他以义气为重,所以在一班年青人,被尊为“大哥”。
那时正是明朝末年的崇祯期间,吏治腐败,乡绅肆虐,灾害频仍,民不聊生,到处怨声载道,不少地方燃起农民起义的烽火。在阶级矛盾十分激化的情况下,为了反抗官府和乡绅的压迫,张耍同知心好友一共十八名,结拜为生死兄弟,合心为盟,同心聚义。为了表示“万人同心”,决定“以万为姓”,即不论原来姓什么,参加结盟后都改姓为“万”,大家推举张耍为首领。张耍(张礼)改名万礼,又称万大、万一、万九泽,号春宇。其他按年岁排列,如郭义排行第二,改名万义,又称万二;武林寺开山僧道宗(达宗)排行第五,称为万五道宗或万五和尚,蔡禄排行第七,改名万禄,又称万七。他们揭竿起义,害据于诏安二都。后代的史学界称其为“以万为姓”集团。
以万礼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在诏安二都的官陂、秀篆之间的犁壁石大山中安营扎寨,招兵买马,扩大武装队伍。后来,设总部于乌山西坡的九甲社长林寺,还在马坑大头顶山的山子园设立军营,并以乌石龙洞为囤粮之所。九甲社是当时诏安二都的六个社之一,处于诏安、平和、云霄(时属漳浦)三县的结合部,长林寺则在“万山深处”,是个十分偏僻、隐蔽的地方。义军军师万五道宗,是长林寺的开山僧和住持,他学识丰富,武艺高强,禅定功夫和书法诗词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卓有谋略。义军根据他的提议,在总部长林寺西南四五里处的小山头建立嘹望哨,在几十里外的狮子口和点灯山设立烽火台。而在马坑火头顶建立的军营,是个椭圆形的围城,长约250米,宽约100米,附近设练兵场,场内有指挥台;军营外有两口池塘,周围有成片的松柏树和桃李林。
万礼为首的义军,扎营在深山僻处,反抗官府,抗征抗捐,惩办乡绅,劫富济贫,几年之间,队伍从几百人发展到两千多人。他们曾经攻打过霞葛南陂的土堡,还曾到距离一百多里的广东饶平县夜袭黄冈城。在十几年时间里,诏安县牛皮径内的二都地区基本为其所控制,官府奈何不得,污蔑他们为“九甲贼”“老万贼”。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万礼同他的兄弟们不甘受外族的统治,在据守诏安二都时,积极同“反清复明”力量联合,以抗御清朝。相传他们在总部长林寺里,竖立一块大木匾,上面横写“洪义军”三字,下面直写“爱国男儿为国铲清,手执青锋扫妖气于万里”,表示其反清抗清的决心。在义军控制的地区,不用清朝的年号,而奉南明政权的正朔。还在乌山顶的三角洞构建工事。作为遇到险境时的退避处所。清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九日,万礼率领义军,同反清义士、曾任南明巡抚的卢若腾和监军邱建会,联合进攻漳浦县城,杀死清军参将陆大勋,一时震动闽南。
义军军师万五道宗,同卢若腾是好朋友。卢若腾同万礼联合进攻漳浦县城后,便投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以继续献身于“反清复明”事业。万礼的义军,局促在诏安二都的一隅,难以为“反清复明”事业作更大贡献。因此,在卢若腾和万五道宗的游说下,顺治七年(1650年)五月,在郑成功率部攻打广东揭阳时,由施郎(施琅)引荐,万礼带领两千多名义军,投奔参加郑成功的抗清队伍。
开头,郑成功对万礼并不十分重用,只安排在左先锋施琅的后营任职,到第二年(顺治八年)正月,才任命为戒旗镇亲随协将。这年三月初十日,郑成功部队开发到广东大星所(在惠阳沿海),伙兵登岸采樵时被清军驱逐。郑成功命令攻打大星所,派万礼带领三百名兵士到偏僻地方埋伏,以截击由惠州方面来的清军援兵。这是万礼在郑成功部队中首次独立指挥战斗。他发挥善于山地伏击战的特长,把部队秘密埋伏在往惠州路上的险要处龙盘岭。当惠州来援的清军经过时,让他们先过一半,而后从中截击,使清军首尾不能相顾,被截杀无遗。万礼在这一仗中立了大功,从此,郑成功刮目相看。四月初十日,万礼被提拔为前冲镇。
清军漳州总兵王邦俊在郑成功督师驻扎海澄磁灶时,于五月廿六日率领马步兵数千前来对垒。郑成功在磁灶山周围设下伏兵,派万礼同甘辉(亲丁镇)、柯鹏(右冲镇)诱接迎敌。万礼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杀得王邦俊率领的清军尸横遍野,溃败不堪。万礼在这一仗中立了副功。但是,王邦俊不甘心失败,于九月间乘郑成功督师漳浦之际,又率领马步兵各数千直逼郑军营垒。万礼根据郑成功的部署,在兄弟部队挫败王邦俊的前锋部队时,同甘辉、黄山(援剿右镇)把王邦俊的后卫杀得狼奔鼠窜,死伤无数,王邦俊只得单身逃跑。
在两次挫败王邦俊之中,万礼还曾在厦门附近打了一次胜仗。那是七月间,厦门东北刘五店、石浔的地棍陈春等,依仗清军的势力,在海上截劫郑成功部队的船只。万礼奉命配合黄山、陈六御(北镇)、黄兴(中权镇)进行追捕,截杀陈春的船只数十艘。驻同安的清军马直率兵来援陈春,万礼同陈六御分兵埋伏,引诱至龙窟地方,把马直的援兵杀得片甲不留。
这年十二月,万礼受命驻守铜山(今东山县)。原义军军师、长林寺开山僧万五道宗在万礼驻守铜山期间,以“长林开士”身份,在铜山主持修建九仙岩的寺庙。万礼则在康美建一土城作为军营。土城属方形建筑,东、南、北三面有城门,每面城墙各建十八间房,其形制同万礼在诏安二都官陂马坑大头顶山的军营有些相似,十八间房象征他们十八兄弟的结盟。
翌年(顺治九年)四月,郑成功督师进攻漳州城,万礼奉命率部驻扎在西门,同兄弟部队一起,把漳州城围困了四个多月,虽然清廷派援兵前来同漳州总兵王邦俊“内外夹攻”,但围困未改。直到九月间,清廷调遣江苏、浙江数万马步兵来增援,万礼才同郑军一起,从漳城外围撤退,屯守于海澄。十一月间,郑成功任命万礼为副提调,派他同正提调黄兴(中权镇)一道,率部到诏安二都和平和等处略地措粮。清军得知,派三支马步兵数千名前来追逐。正提调黄兴在大小墡地方据险伏击,万礼则在松柏坑处据险设伏,他们都发挥山场伏击的特长,把清军擒杀殆尽。万礼同黄兴在诏安、平和活动了三个月,到次年二月才回到厦门。
万礼在厦门休整了二个月后,即同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一场保卫海澄的大恶战。顺治十年(1653年)四月,清军固山金砺调集水陆官兵数万人进攻海澄和厦门。郑成功率兵驻扎在海澄,万礼帮守在镇远寨外。清军用数百号铳炮把郑军阵地营垒夷为平地,郑军只得躲藏在地窖中。清军进逼郑军阵地,郑军三退三进。当清军蜂拥尽过河沟时,郑军连发地炮,烧死跑过河沟的清兵,然后一齐冲出,把清兵擒杀无遗。在这一场大规模的恶战中,万礼同甘辉(中提智)、黄廷(前提督)、赫文兴(前锋镇)、王秀奇(戒旗镇)都获得首功。郑成功上报在云南的南明永历帝,要求加封上述获得首功将领为伯爵。到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永历帝派太监带敕印对“海澄战役”,得首功者颁发勋爵:万礼为建安伯,甘辉为崇明伯,黄廷为永安伯,赫文兴为祥符伯,王秀奇为庆都伯。与此同时,郑成功宣布:万礼由前冲镇提拔为后提督,赫文兴由前锋镇提拔为左提督,王秀奇由戒旗镇提拔为右提督。连同黄廷(前提督)、甘辉(中提督),并称为郑成功的“五虎将”。“海澄战役”后,万礼曾两次奉命外出筹饷。一次是顺治十年十月,同老搭档黄兴到龙岩一带,征筹饷银二十万两;一次是顺治十一年四月,同黄廷(前提督)率部到永安,一面筹措军饷,一面养兵。其间曾遇到白土寨顽抗,被万礼破之。
顺治十二年八月,万礼同黄廷两名虎将,奉命进兵围困广东揭阳县。清军镇将刘伯禄率马步兵数千屯扎排浦埔。经过激战,清军披靡败走,被郑军生擒中军一员,斩首七百余级,夺取辎重不计其数。清军刘伯禄不甘心失败,调集惠州、程乡(梅县)来援兵马万余,列营莺爪花埔。万礼同兄弟部队配合作战,再败刘伯禄,逐杀千余名。同时,乘胜连续克复揭阳、普宁、澄海等县,军威大振。
为了进军南京,夺取被清朝占据的明朝故都,郑成功于顺治十三年七月下令北征。他派遣十五个镇的官兵,直入福州以东八十里闽江出海处的省城门户闽安镇。万礼奉命镇守闽安镇,总管水陆两军的防守。过了半年,万礼同兄弟部队于十四年正月廿五日,开发到浙江温州、福宁州、牙城、潋寨等处取积粮饷。二月初七,部队到温州金乡卫,清军守将献城迎降。三月,奉命回到闽安镇防守。七月,郑成功亲往闽安镇巡阅城寨,而后令万礼率兵出征。万礼于九月初八攻打浙江台州门户海门卫所城。这里,西北一带皆高山峻岭,南面则环海,地险兵多,清军负隅顽抗,屡攻不下。万礼经过察看地势,安炮于东南角,进行猛烈轰击,终于把所城攻破。后来,郑成功传令回师,万礼同黄廷于十二月间,回师驻于漳浦、铜山、诏安等地。
顺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郑成功再传令北征。万礼同甘辉等首程先行,经闽浙交界的分水关,连续克复浙江的平阳、温州、乐清,同马信(右提督)等驻扎于台州、温州一带。万礼的结盟兄弟万义(郭义)在上年十月被提拔为宣毅左镇后,这时担任郑成功的督兵护侍,护卫在郑成功的左右。
为进军南京,万礼于顺治十六年(1659午)五月,随水师至梅山港,到崇明岛,泊吴淞港,进入长江,会集于永胜洲,于六月间同兄弟部队进取瓜州。这月十六日,万礼率部队抄扫瓜州之后,埋伏在扬州大路,堵截来援清军,把清军打得大败,一些夺阵逃走的,也被截杀无遗。当日郑军占领了瓜州。
郑成功率领部队乘胜前进。六月廿五日,在镇江城举行阅兵,部队分九程站队行进,万礼的部队作为第一程。而后,连续克复句容、芜湖、江浦、六合、当涂、繁昌,于七月初七到达南京观音门,初十日在凤仪门登岸,万礼的部队驻扎在第二大桥头的山上。
七月廿三日辰时,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恶战在南京城外展开。由于郑成功有骄兵思想,不听甘辉关于“大师久屯城下,师老无功,恐援虏(指清军)日至,多费一番功,请速攻拨,别图进取”的进言,误中清军的缓兵之计,延误战机,让清军紧急从江、浙、皖各地调来大军,人数众多,且地形熟悉,炮火猛烈,所以在这场攻坚战中,郑军寡不敌众,虽经死战,还是被打败。万礼在大桥头堵御清军时,被首尾夹攻,在战斗中牺牲;中提督甘辉等名将也在这个战役中阵亡。
南京战役后,郑成功把部队撤回厦门,对在战役中牺牲的将领进祀忠臣庙,甘辉排第一,万礼居第二。不料有人向郑成功进谗言,谎说万礼原有背叛降清之意,在南京战役中是想逃跑被水淹死,而不是战死。郑成功听信谗言,下令撤掉在忠臣庙的万礼神牌位。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对万礼进行重新评价。后来在台湾台南市的延平郡王庙里,在郑成功巨大塑像的右侧,竖立一尊双手执剑、威风凛凛的万礼塑像,同时附上碑志铭介绍万礼的英雄事迹,以此来对万礼寄予纪念。
(本文参考资料:①罗炤:《天地会探源》②清·杨英:《先王实录》③民国《诏安县志》)
神奇的天地会创始人——朱慈炯
谢绍美
1996年11月18至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戎笙、何龄修和赫治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中国科学院应用科学教授潘一民,中国体协教授潘一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刘如仲,浙江省温州博物馆副研究员胡珠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陈在正、副教授副所长邓孔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育民和邵雍,《光明日报》社主任记者罗章生和葛增福等十四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和记者,联合对诏安长林寺等的历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由十位著名历史学家联名给诏安县政府留下一个重要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闽南地区是天地会的发源地。天地会会簿中提到的创始人万云龙,已经一些专家论证,其原型为长林寺开山僧道宗。现在诏安境内长林寺遗址,及其碑记的发现,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距该寺四华里的望远亭的石刻对联,也在天地会会簿中有明确的记载,这对揭开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注意的天地会起源的秘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上述意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肯定了诏安长林寺开山僧万五道宗是天地会的创始人。
然则,这位创始人。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原来的出身和身份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出家为僧呢?对此,三百多年来云雾缭绕,烟霭弥漫,他自己从未表露过,其他人也从未看清过,因此,神奇得很,始终是一个迷。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正面的记载,因此,要探明这个神奇,破解这个迷,根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理,只能运用逻辑的方法,逆证(或旁证)的方法,从已知到末知,即从他已经为人所知的史实中,也就是从他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以后的所作所为和一言一行中,从他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探寻、去求解。现在我们已经据此,从中知道了他的才智、谋略、心态和历史作用等都很神奇。而这些神奇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根据这种内在联系寻源追根,终于发现他就是崇祯皇帝的三子朱慈炯。(论证分析从略)兹谨将其一生历史简述于下:
一、高贵的出身和身份
朱慈炯,1631年生,是崇祯皇帝第三子,性颖悟,自幼深得父皇的喜爱。孩提时即读圣贤书,十岁封定王。据《明史》卷120《定王传》记载:“崇祯十四年,三子慈炯已满十岁。崇祯皇帝特命礼臣:‘敬尊祖制,宜加王号’……是年九月,慈炯封为定王。崇祯皇帝特选进士为检讨,国子助教等官为侍诏,充任定王讲读官,以两殿中书力充侍书。希望定王能在这些饱学之士的教导下学业精进”。“崇祯十五年八月,定王出阁读书,讲读为著名学问家方以智,仿书为刘明翰。”“崇祯皇帝并不满足于太子与定王学习书本知识,一有机会,还让他们了解国情与时局。崇祯十六年。他召府部九卿科道,亲自审问史部文选司吴昌时,特命太子与定王也参加廷审。其用意显而易见,即一方面让太子与定王了解他处断的风格,另一方面让二位对官僚队伍的复杂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时,由于李自成农民军已经由陕入豫,席卷中原,而关外清军也加紧了进攻,明皇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覆灭的严重威胁,崇祯帝看到大势已去,即作好了“国君死社稷”的准备,他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太子与定王身上。据《崇祯皇帝大传》所载:“曾经有大臣建议南行,可当时崇祯帝还未料到明亡如此之速,没有应允。崇祯十七年,农民军围攻北京城时,他已悔之晚矣。当他剑砍长平公主,呼催后妃自尽之时,他竭尽全力,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太子与定王,他把太子与定王召到自己的身边,亲自卸掉二人的皇子冠服,换上便衣,令二人出避民间,并一再叮嘱:‘今后慎毋露皇帝家形迹’”。据《明季北略》卷20、《内臣献太子》记载:“二人寻机出城,走周奎(周皇后之父),周奎高卧不起,闭门不纳。李自成占领京城后,内臣献太子与定王给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定王为宅安公”。后来,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清兵长驱直入北京城。据《崇祯皇帝大传》记载:“清兵入关后,太子、定王不知所终。太子去向之迷,一时让人众说纷纷,但始终未得其解。”不久,“伪太子案”发后,世人才知道太子已经遇害。定王则如《香花僧传本》记载“事因西闯赶根苗,暗下奔逃至南寮。”
二、从弃俗归禅到参加万姓集团
定王在南逃过程中,他牢记崇祯帝的一再叮嘱,便服为民,丝毫不露帝王家的形迹,因此,在熙熙南逃人群中,未曾被人发觉。这时,他已经十四岁了,由于他从十一岁起,即深受讲读官、大学问家方以智(明亡后,出家为僧,是佛界知名的大智大师)精通天人哲理的思想影响,而父皇死别时“毋露帝王家形迹”的叮嘱和把生寄托在他身上的希望。所有这一切,这时在他的脑海里都起了作用。于是,为了顺自然,保生命,长退隐,他终于下决心弃俗归禅。于次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春,十五岁的朱慈炯,便到被誉为南少林的仙游九座寺,行礼受戒。这事《贵县修志局本》“忠义少林寺碑图式”中有一副对联,即作了如实的记载:“少年出家洗净全身修正果,林中入寺诚心斋戒念弥陀。”受戒以后,因该寺寺运转微,僧渐离去,因此,他便以云游僧身份,继续南下。那时,清军正大举攻入福建,明皇室遗臣纷纷退到闽南和粤东地区。据《诏安县志》记载,明镇国将军朱由树,被隆武帝署为诏安正官,德化王朱慈烨也退到这里,而老德化王朱常汶的四郡主招赘郡马胡仲愔,他们的郡马府以及府上“天溺潢懿戚”的御笔挂匾,都在诏安上湖村。这一好几个皇亲国戚聚集一起的情势,朱慈炯心照不宣。1646年(即顺治三年)春,他不露声色地进入诏安二都,选定山高林密的长林山区作为落脚点。这时,他已经十六岁了。他想起父皇亲政时也只是十七岁,于是决定在这里开基创业,据《长林寺记》记载,他学习曹溪智药禅师独辟宝林和嵩山跋陀禅师鼎建少林的掌故,以道宗名行世,四出化缘,开山建寺,招徒讲经,首创了长林寺,成为该寺的开山住持僧。就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开基的需要、情义的作用和环境的促成,他同早几年已在长林山区起义的义军首领万礼等,结下了深交,并加入他们的万姓集团,成为他们的兄弟。万礼等为他的长林寺的发展,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他则为万礼起义军的发展献计献策。在万姓集团中,万礼为大,叫老万,或万大。道宗年纪轻,排行第五,人称万五道宗。由于万五道宗卓越的才学和智慧,万姓集团对他无限尊敬,每事必问,实际上成为他们的化外军师。
就在万五道宗的帮助下,万礼起义军迅速发展。由长林山,进据点灯山和犁壁石山,“三山”互为犄角,夜灯可以互相映照。他们牢牢地控制着整个诏安二都地区,并向四周闽粤边境发展。
三、从拜会洪门到创立天地会
1646年(顺治三年)秋,福州弘光帝败亡,清军入漳,明皇室和遗臣义士,也随着节节南移退避诏安二都。这时原已控制二都的万姓集团义军,同南逃的明朝皇室和忠臣义士都面临被清军攻灭的共同威胁,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在具有多重身份和巨大影响力的明朝都督、梓里干城的黄调阳,明朝知州、地方名绅的沈起津和万姓集团的方外军师万五道宗等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于是年仲冬,在诏安二都的镇龙庵,以演戏的形式,发动大家联合起来,以洪为姓,拜会洪门,次年()顺治四年)二月,正式举礼推举德化王朱慈烨为盟主,展开了扶明抗清的斗争。这件大事除了有镇龙庵内《精忠洪门》挂匾、附近丰田洋村石砌三角井、原始会凭和黄氏族谱遗诗等确凿的遗物、遗址和延续至今每年仲冬演戏以资纪念的史俗可以佐证外,《福建通志·通纪》中也有明确的记载:“顺治四年二月,平和县曾庆和诏安等处义军拥立德化王朱慈烨。”《贵县修志局本》中的一些诗和门对,对此也有明确的展示。如《问你住何处》诗:“左边桃李又发芽,梅山聚会入洪家。花亭聚义同饮水,松柏林中是我家。”诗中展示了拜会洪门的时间,正是桃李发芽的早春二月,而地点也正是《镇龙庵记》中所说的梅山拱前,左有桃李林,右有松柏林,观音亭紧靠,亭下流水潺潺的镇龙庵。《问你入看乜物》诗:“头门跪下拜母烨,合掌同心拈桂枝,忠心义气来结拜,好比桃园结义时。”诗里的母烨,母为慈之隐,母烨即慈烨也。证明朱慈烨确已成为会众头门下跪共拜的盟主。《在路上有人问你借钱》诗:“百万兄弟俱姓洪,洪家兄弟四海通。”《门对》:“入洪门非亲非故,到此地非义不来”。《义会店对》:“夺得清国一点洪,露出天机天不容”。上述诗和门对,说明洪门系以义结盟,入得此门都姓洪,四海之内皆兄弟。它的宗旨是扶明抗清,它的纪律极严,泄密天诛。
顺治四年春,万姓集团义军同明朝南逃皇室、遗臣联合起来拜会洪门以后,扶明抗清的斗争便在闽南各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顺治五、六年间,他们连败漳浦、云霄和诏安等县的清军。闽南地区的抗清斗争,开始出现高潮。但是,据《先王实录》记载,到了“顺治六年十一月,清兵克延平将军寨,明德化王朱慈烨死之”。从此,战事便出现了逆转。漳浦、佛潭和诏安二都等地军民连遭清总兵王邦俊血洗,守盘陀岭的郑成功将领柯震枢也随着败亡。在这战事逆转的重要时刻,万五道宗继起谋划指挥。他一方面留黄调阳镇守犁壁石山根据地,另一方面派万礼统率主力投靠郑成功。《诏安县志·大事记》载:“顺治七年五月九甲万礼以其众数千来归”。《台湾外记》也记:“万礼奉命带领黄梧、郭义、蔡禄、张进和黄万等率军数千加入郑成功军队”。郑成功军队自得到万礼数千军队加入后,声势大振,屡败清军,连克漳浦、诏安、海澄和漳州诸城,并进略泉州。闽南抗清斗争又再度形成高潮。
由于万礼勇猛善战,在郑军中屡立战功,成为郑军主将之一(前冲镇),永历帝封他为建安伯。他的结义兄弟郭义和蔡禄等也成为郑军重要将领(左、右冲镇)。永历六至八年(顺治九至十一年),他们先后受命回诏安二都和平和等处“略地措粮”,还进军闽西龙岩、永定等县措粮筹饷。万五道宗认为这是巩固和强化长林根据地的大好机会,于是便趁机乘势,大规模扩建长林寺,据《长林寺记》所载,他得到了“天檩越藩府拓其基”,“缘首永安伯黄暨列勋镇诸公奠其成”,万礼等诸将都捐资助建,万礼的义父张子可更是慷慨捐赠田舍,经过一番努力,长林寺焕然一新,规模宏敞。它坐北朝南,寺前小溪常年流水不断,总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二进一殿三院。扩建竣工后,金碧辉煌,晨钟暮鼓,烟火盛,根基固。万五道宗周围还团聚了一批高层发僧和名士,整个寺区,僧众熙熙,善信济济,呈现出一片祥和兴发的景象。
顺治十二年以后,清朝大举增兵福建,猛攻闽南义军。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双管齐下,形势骤然恶化,据《漳州府志·大事记》载:“是年十二月,漳浦陷落。次年六月,黄梧、苏明以海澄降清。黄梧降清使郑成功的反清斗争遭到难以补偿的损失,接着数年间,诏安二都径口、深丘里和环沙寨等先后遭到血洗,江景融被捕后,死县狱中。郑成功兵败南京,万礼死难。犁壁石山根据地因吴钩叛变,主将黄调阳惨遭杀害,根据地被摧毁,就在这形势十分险峻之时,郑成功决定移师攻取台湾。出师前,因受告密,把万礼神像撤出忠臣庙,并疑其部将郭义和蔡禄有异。万五道宗得此消息,深感受辱,并意识到情势危殆,于是亲自赶到东山,策动“铜山之变”,激励郭义和蔡禄叛郑投清,实行假清养军的谋略,自己则以化缘、传经和行佛事等为掩护,往返于闽南各名寺古刹之间,收集诏安和附近各县的义军余部,团聚反清志士,向群众宣传扶明抗清的道理,积极积聚反清力量。
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时,他便暗使郭义和蔡禄投吴反清。蔡禄因事泄全家尽被杀害,郭义则乘势得到了很大发展,官至勇威将军,秦彝伯。这时万五道宗又与攻回闽粤沿海的郑经修复关系,并收集蔡禄南逃的部将士卒,联络郭义及其他反清势力,共同对敌。当他看到反清浪潮正滚滚向前,而当时社会上又广泛流传着萧山名士蔡仲光因全国多处大地震而散发的天下必将大变的预言,它正有力地推动反清斗争的发展时,他深感自己所拥有的反清组织和实力,因如下三个原因已大受削弱:(1)万姓集团的主将,洪门的中坚如万礼、黄调阳、蔡禄和江景融等已先后牺牲。(2)黄梧和施琅等叛变降清。(3)黄延和黄万等随郑成功到台湾去。因此,他认为必须及时整顿和壮大自己的反清组织,才能适应当时反清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并有力地推动其向前发展,于是,便毅然由长林寺到离该寺七、八里远的更为隐蔽的高隐寺去扩建僧舍,召集僧众,并由自己主持,以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三十名洪门和尚做骨干,于康熙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在高隐寺立名同拜天地会。
创立天地会这件大事,在扩建高隐寺的石碑碑文中,在道宗主持下,由三十名洪门和尚,在高隐寺立名同拜天地会的原始抄件中,以及在一些会簿和遗书:如《贵县修志局本》“反清复明根苗第一”中和《古来寺赞集》“源头曲词”中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四、天地会初期的反清起义
天地会创立后,由于万五道宗重义气,不忘祖。他遵循“义高万古”的原则和匡复皇明的宗旨,以替结义兄弟万礼、黄调阳、蔡碌和江景融等万姓集团主要成员之死报仇,和为了解除大众深受异族统治之苦相号召,在“反清复明”的总目标下,于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到《香花僧秘典》“木杨城曲词”中所说的高溪庙,即万礼原驻军处的山子园附近的大头顶庙,利用中元节盂兰盆会的传统习俗,为亡兄弟设祭,亲自主持水陆法会。在僧俗群情激愤的气氛中,造起木杨城,歃血盟誓,有组织地发动起义。对此《贵县修志局本》“反清复明”诗中有生动的记述:“新造木杨城,惊动众洪英,干戈重重起,反清又复明。”
起义后,义军分两路进军,北路由黄靖、廖琠等率领进入云、和、诏边区,在平和南部打败靖南王耿精忠的军队。这时耿精忠虽然已经响应吴三桂反清号召,参加反清,但因其贪贱暴虐、荒淫无耻,民愤极大,因此,义军仍给了他迎头痛击。接着,这一路义军便在这一地区坚持斗争。南路以叶尚、陈升等为主,率领义军进入广东,乘势加入潮汕地区的郑经军队。康熙十四年五月,郑经军与清军在汕头鲎母山,展开激战,因遭伏击,郑军惨败,尸横遍野。事后,万五道宗以方外僧身份,前往战场收尸。《台湾外记》载:“是役也,道宗和尚于战场收尸骨骸,计三千有余,麈冢者五,尚有不能遍及者”,上述起义,有得也有失,北路因讲究策略而得以保存实力,坚持斗争。南路因遇强敌,遭到惨败。
康熙十五年以后,耿精忠和尚之信反清失败后,又先后降清。形势紧逼。为了巩固反清基地,发展反清势力,万五道宗通过天地会便以朱寅(暗示排行第三)为名,号召起义。据《福建通纪·清三》(第三、五页)记载:“康熙十六年,漳浦巫者朱寅,挟左道,诡称三太子……附者日众,蔓延于漳泉属县,凡深山、穷谷、严寨无所不到,派粮以食,头裹白布(表示为崇祯帝带丧复仇),时谓之日白头贼。”“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蔡寅(即朱寅)拥众万余,突犯安溪……四月漳州安塘报副都统穆赫林、海澄公黄芳世等师处湾腰树,与贼蔡寅(即朱寅)战失利,平和失陷,贼逼潮州。”上述记载,说明义军势力己遍及闽南和粤东。后来,由于清廷急派康亲王调集各省清军,合力围剿,因此,起义又归失败。这时,清朝统治巩固,国力强盛。万五道宗看大势已去,为了保存实力,他又号令会众全面转入地下。授意黄靖投清蓄锐,长期隐蔽。据《福建通纪·清二》(第11页)记载:“康熙十八年三月,总督姚启圣奏、廖琠、黄靖等率众据水晶坪,联络山海贼冠为害地方。臣遣官招抚,廖琠、黄靖等率伪官三百余员,兵一万二千余人,诣军前降。”由于黄靖曾痛击耿精忠军队,姚启圣还以他攻耿得胜,助平“三藩”之乱有功,奏请封赐,朝廷特授黄靖为荣禄大夫左都督,领兵镇守红花岭。黄靖借此掩护和保存了一部分反清实力,并带头助修辖区内镇龙庵、高隐寺和五通宫等名庵古寺,还建筑水坝,兴修水利,建文昌阁兴学育才,做了不少好事。
五、“义高万古”,“仙道皈宗”
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收复台湾,全国统一,天下大定。万五道宗审时度势,他利用黄靖的掩护,继续以长林寺为中心,坐禅奉佛,说法传经。为了崇奉忠义、纪念和祭祀万礼及其他阵亡将士的亡灵,他依靠群众筹资在官陂墟附近创建万古庙,(原称“万公祖祠”)。大门上悬挂“义高万古”大匾,前殿供奉关帝神像,后殿供奉万礼及其他将士神牌。他自筑后楼,思明奉佛,保真养性,深修苦练。万古庙建成后,他亲自主祭,寄托对已亡故的诸义兄弟的哀思和祝愿。这在《贵县修志局本》“祭亡兄诗”中有很具体和深刻的体现。该诗云:“一杯酒,敬东方,东方甲乙木,兄弟又和睦。二杯酒,敬南方,南方丙丁火,兄弟有结果。三杯酒,敬西方,西方庚辛金,兄弟又齐心。四杯酒,敬北方,北方壬癸水,兄弟莫多嘴。五杯酒,敬中央,中央戊己土,兄弟万万古,”这诗语言通俗,以五方十天干配五行。由于洪武开基,有定制:以后子孙名字皆须以五行相配。如明成祖朱棣,属木;仁宗高炽,属火;宣宗瞻基,属土;英宗祁镇,属金;宪宗见深,属水;孝宗佑樘,属木;武宗厚照,属火;穆宗载坤,属土;神宗翊钧,属金;光宗常洛,属水;熹宗由校、思宗由检,属木。列祖列宗皆以木、火、土、金、水等配之。因此,很明显,这实际上更寓有祭奠明皇列祖列宗的深意。如此,则作此诗以祭之者的万五道宗,其身份便是不讲自明了,此诗以“兄弟万万古”结尾,这也正点明了庙以万古名的主旨。
从此以后,他继续整理会史,制定会规,撰写诗篇、赞词、拜会互答、门对和偈语,改革佛事礼仪,开创了香花僧教派。他还经常以行佛事,授徒传经,或拜师会友为名,来往挂锡于闽南各名寺古刹之间,例如他曾先后到过诏安凤山报国寺、东山铜陵古来寺和九仙岩等,在那里说法传经,并完成《古来寺赞集》(罗炤教授名之曰《香花僧秘典》)的撰写工作。住九仙山岩时还在石崖上镌刻了很多寓有深意的题刻,例如在岩道要口镌刻“燕泉”两个大字,以示源出燕京,不忘根本。在岩道崖壁上镌刻步韵林钎(崇祯进士、官至大学士)的八首七绝诗,抒写自己的襟怀和心境,在山顶鲤鱼石上镌刻“仙道皈宗”四个大字,展现自己的抱负和心志,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诗中自称老衲。此外,在艰险的逆境中,他还同厦门万石岩和金门太文岩的高僧和文士,书信往来、寄语唱和。例如金门文士卢若腾,便在他的《次韵答达宗上人》诗中写道:“忆昔相逢臭味亲,谁分德士宰官身,遭时翳景苍天醉,老我繁霜白发新,丧乱伤心空有泪,凄凉说法向何人,开缄喜接旧朋侣,偈语传来字字真”。从这一答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凄凉悲愤的心境。但是,就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仍然胸怀天地,志连日月,继续派人四处传经,培植后进,把希望寄托在后来者身上。就由于他同一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志士和徒弟的不懈努力,这才奠定了终清一代的天地会不绝世的牢固基础。
相传万五道宗圆寂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时年72岁,其遗骨一部分葬于云霄下文马山(林太史墓前)(文革中被毁)。另一部份与其他僧人遗骨合葬于诏安凤山报国寺附近的普同塔。
神奇的天地会创始人长林寺开山僧万五道宗,寻源追根,出身于明朝皇室,是崇祯皇帝三子定王朱慈炯。他的一生除了高贵的童年之外,是虔诚奉佛和艰险复明斗争的一生。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