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文学”——歌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47
颗粒名称: “闺中文学”——歌册
分类号: I27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湖南江永县和粤东闽南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妇女文艺活动形式——唱歌册。唱歌册是一种以潮州方言写作的长篇叙事唱本,传统上由妇女们在家庭聚会时唱出。这些歌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了各种故事情节,让妇女们通过听唱歌册来学习、了解社会、丰富文化生活,同时也加强了邻里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歌册内容丰富多样,取材广泛,包括历史故事、古代小说、民间传说和本地事件等。文章还介绍了歌册的形式特点和影响。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改变,唱歌册逐渐式微,但它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民间文学形式,仍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研究。
关键词: 诏安县 歌册 闺中文学

内容

在湖南省江永县一些瑶族村寨里,流传着一种笔画纤细,由右向左书写的特殊文字。它历来只为当地瑶族妇女所掌握,妇女用其写作、读唱及交往。这种“蚊脚字”被学术界称为“女书”。
  无独有偶,自明清以来,在粤东和闽南一带,也流传着一种特殊的妇女文艺活动形式——唱歌册。
  这种歌册是以潮州方言写作的长篇叙事唱本,所以也叫潮州歌册。古代妇女多不识字,也很少外出抛头露面,只在家中绣花、织布、织鱼网、理家务。中午或晚上,她们常常三五个、七八个聚在一起、在大埕边、榕树下、祠堂前、公厅内,由一个识字的妇女唱歌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妇女们听得如醉如痴,或评论,或沉思,或扼腕叹息,或潸然泪下。
  妇女们通过听歌册,学识字,长知识,了解社会,认识历史,丰富文化生活,通过听歌册,她们还辨善恶,明是非,接受礼教,陶冶性情。歌册使邻里之间联系密切,感情融洽。
  同时,歌册还随着华工妇女飘洋过海,在台湾和东南亚一带流传繁盛。
  学术界称唱歌册为“闺中文学”。它是闽南粤东一枝奇特秀丽的民间文学之花,是一笔值得珍惜的文化遗产。
  据考证,歌册这种民间文学形式起源于明代后期,繁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它是在潮剧、畲歌、词话,秧歌、民间俗曲等艺术形式和叙事内容的影响下产生的。
  歌册唱本最早为手抄本,以后多是木刻版本,规格一般为长18.5厘米,宽10.5厘米,玉扣纸或毛边纸印刷线装本。歌册每部短的有近万字,长的则有三、四十万字。如歌册《临江楼》,为潮州府内财利堂藏版,分上下二册,每册6卷,每卷以粉红色纸隔开。直行,每行4句,每句7言,每页刻10行为280字,每卷约800至1000字,上下二册约1万字。而描述杨家将故事的《双鹦鹉》则长达48卷计12万字。
  歌册以诗的形式写就,为七言古诗,四句一韵,也有连韵,多押平声,朗读时还带点潮剧的唱腔,每节的末句拉长音节,并略作间歇。文字又口语化、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
  “男童回家去挑葱,女婢回家去嫁翁(夫),男女婢仆一听见,呵啮(称赞)老爷好心人。”“目汁(眼泪)只是里里(不断)流,母女在此来离抛,铁石人闻亦怜悯,哭到无声硬了喉(哽咽状)。”
  歌册在叙事中还夹些说白,或是人物对话,或是简要交代事件过程,使故事眉目清楚,又加强了节奏感,说白以3、3、4或4、4、4、4等句式。如:
  “事敢做,自敢为,方是男儿。”
  “恶人设计,不测风云,贪妻嫁妆,心起不仁。”
  这种通俗诗歌的句式,朗朗上句,妇女易学易听。
  歌册的叙事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歌册取材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故事、古代小说、宋元杂剧、潮剧故事、民间传说和本地事件等。
  歌册中有的歌颂爱国英雄人物、秉公执法的清官、除暴安良的豪杰,如描述岳飞、杨家将、包公、狄青、海瑞、王昭君等故事的《万花楼》《双鹦鹉》《狄青平西》《罗通扫北》《双凤奇缘》等;歌册中有的倡导行善积德,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如《刘明珠》《双如意》等;有的激励士子注重名节、艰苦奋斗,以科举进身取得荣华富贵,如《张古董》《吕蒙正回窑》;有的赞颂忠贞爱情,历尽苦辛而缔结美满良缘的,如《明珠记》《陈三五娘》《二度梅》等;有的鞭挞谴责奸佞、祸国殃民、忘恩负义的邪恶小人,如《潘葛子》《陈世美》《潮阳案》等。歌册中也有不少封建糟粕,如颂扬一夫多妻、歪曲农民起义等内容,在描写宫闱斗争中又往往把国家的兴亡归结在一个后妃的身上,即所谓“国家中兴出圣后,败国多因出红颜。”
  歌册的作者大多是戏曲的编剧,落第的文人和小市民,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深切了解人民的疾苦和愿望,他们的作品能得到群众的共鸣。歌册的故事大多构思巧妙、扣人心弦、情节跌宕变化、波澜起伏。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历尽艰辛或悲欢离合,在山穷水尽中才见柳暗花明。它还仿照章回小说,在每一卷的末尾,在故事紧要关头,蓦地煞住,设置悬念,使人忍不住要继续听下去。如在第二卷的结束处:
  “状元夫妇能上京,生死存亡不知情,若要知他京中事,三本之中唱人听。”
  歌册中的故事大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照应了妇女善良的愿望和追求美满的心态。如《双如意》中所说。
  “俗话句句无羞池,恶人自有恶人治(对付),
  善人自有良善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在歌册中,大量使用了方言,如“目汁”(眼泪)、“天光”(天亮)、“眉头湾”(皱眉)等,同时,为了雕版和让群众识读的方便,又大量使用了简化字,如“仆、难,怜、机、义”等,有的把一些偏旁进行了简化,如“女、弓、〓、〓”等一律简化成“〓”。
  歌册由于以上原因,深受古代妇女的喜爱,从明代后期开始形成,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盛行了数百年。
  解放后,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收音机、电视机,VCD等家用电器的普及,歌册这种文艺形式已不适应现代妇女的需求而逐渐消亡。现在,除了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妪偶尔还聚在一起重温歌册的旧梦,年轻一代已没人感兴趣了。但作为一种地方性的特殊文艺形式,它需要我们去研究发掘,也需要我们珍惜保存。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无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万花楼》
相关作品
《双鹦鹉》
相关作品
《狄青平西》
相关作品
《罗通扫北》
相关作品
《双凤奇缘》
相关作品
《刘明珠》
相关作品
《双如意》
相关作品
《张古董》
相关作品
《吕蒙正回窑》
相关作品
《潘葛子》
相关作品
《陈世美》
相关作品
《潮阳案》
相关作品
《明珠记》
相关作品
《陈三五娘》
相关作品
《二度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