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用上清净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36
颗粒名称: 千家万户用上清净水
其他题名: 诏安县自来水建设发展历程
分类号: TU991
页数: 3
页码: 114-11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诏安县自来水建设的发展历程。从1982年建成日产2000吨净水设施开始,详细描述了自来水建设的起步、扩建和改造过程,包括设施建设、管道延伸、水质改善和供水范围扩大等方面。文章指出,自来水建设的发展改变了居民的饮水方式,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诏安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诏安县 清净水 自来水

内容

诏安县的自来水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2年4月建成日产2000吨净水设施1套,年供水量在10万吨左右,经过15年的发展,至1997年有净水设施3套,日产1万吨,最高可达1.5万吨,年供水量达到365万吨,制水能力在漳州市居第二位,仅次于漳州市自来水公司,安装的给水管道超过3万米,县城南诏镇100%居民,近郊的桥东镇、深桥镇10多个乡村和“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等地群众都能用上自来水,用水户已达13000户。年产值近200万元,创利40万元。
  我县地下水所含矿物质超标,硬度高,不适合饮用,城区居民世世代代只得到东溪肩挑手提解决吃水问题。由于水流污染,特别是在洪水期间,水的混浊度高,很不卫生,既影响人民身体健康,也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迫切要求饮用自来水。在县委、县府的关怀重视下,在省、市建委的支持下,1980年决定在南诏镇建一座日产4000吨的自来水厂,第一期工程为日产2000吨,于当年6月成立由县计委、基建局、财政局和南诏镇政府等有关领导组成的“诏安县自来水筹建处”,从有关单位调进有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施工专业知识的同志参加筹建工作。在省建委给排水系统工程师的具体指导下,由已有多年供水经验的龙海自来水公司派技术员直接指导帮助,在县水电局、东西溪管理处、水文站等单位的协助下,经过多次实地勘察,查阅资料,选定梅峰村东溪堤边做为厂址,以东溪水作为水源。根据县水文站提供的资料表明,这里的水源是丰富的,从七十年代以来的枯水季节期间,每秒钟尚有3立方米的流量,属丰水地带,其取水口上游还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和其他影响水质的因素,所需水源水质通过净化后可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且距离城区较近,可节省输水管网费用。
  选点决定后即与有关部门办理4.43亩征地手续,并着手进行初步设计,预算一期工程投资为90万元。1980年年底,虽然实际资金到位只有三分之一,但仍然破土动工。经过一年零二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82年4月基本建成日产2000吨净水设施及部份配套工程项目。由于城区地形是东低西高,在供水调度设计采用机泵调整,在高峰期增大出厂水量,保证出厂水管网压力在0.28MPQ以上。
  为争取管道安装与净水设施土建施工同步进展,在给水管道安装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请进漳州市市政工程队,协助安装Dg300铸铁管道和施工部份供水点,筹建处派员跟班操作学习。到1982年春节前,完成安装从厂区至中山西路杉桥头及县政府门口的Dg300铸铁管道2877米,还设立7个供水站。
  1982年4月1日,“地方国营诏安县自来水公司”成立,4月16日正式向南诏镇居民供水。7个供水站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从此南诏镇居民开始能饮用清净的自来水。
  通过与漳州市市政工程队跟班安装,认真学习,实际锻炼,使我们安装队伍的技术得到迅速提高,短期间内的跟班操作已能自行承担管道工程安装任务,不但抓紧给水管网的扩大与延伸的安装工作,而且还能承担花墩糖厂生活区Dg100以上铸铁管道和大口径镀锌管道的安装工程,解决了糖厂的基建和生活用水。1982年7月份起,工矿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陆续安装入户。又扩建6个公共供水点,至此公用供水站有13座,用水单位59个,居民用水户200多户。
  为了做好供水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参照部分老水厂管理经验,从我县供水的实际出发,由公司拟文县政府行文,颁布了《诏安县自来水公司管理章则》和县府(82)诏政第091号文件《关于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理的暂行规定》,使供用水程序、设施管理、价格体系和供用水奖惩等具体细则,都有法可依。接着公司内部又分别制定了各种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完善搞好经营管理的各项措施。
  1983年继续加快扩大供水范围,首先做好管道线路的延伸工作,以增加用水户。同时,努力做到输配水能力与生产设施相适应,充分发挥制水设备作用。一年中铺设Dg100以上铸铁管道6100米,安装入户单位90个,用户1239户。这年的年产量和供水量均比1982年增长一倍以上。
  用水户虽然不断增加,但因我县工业用水量只占供水总量的10%,造成供水的变化系数较大,用水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早、中、晚,为了缓和、调节这一矛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海拔约31.5米处的西部良峰山顶兴建一座储水500立方米的高地水池。
  县城近郊的大美、仕江、岸屿3个村的村民,长期以来饮用由田野排放的沟渠水,这种水污染严重,不卫生,群众肠胃病日益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自来水公司于1984年,用二个月的时间,突击安装到这几个村的给水管道,使8000多农民兄弟能饮用上自来水。
  1985年4月,自来水公司的班子进行了调整,一批有技术、懂业务又有管理能力和革命事业心强的同志提到领导班子来。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走上正轨,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改变以往坐收水费做法,实行轮流分片抄收水费,既方便用户,又使公司的抄表率和收费率分别达到100%和98%,资金及时得到回收,堵塞安装用户预缴,水费缴交不及时和坐支、挪用现象。
  1986年,日产2000吨水已远不能供应工农业生产和南诏镇6万多居民的用水需要,在人们热切而深情地呼唤“水”时,自来水公司一方面对厂内设备进行挖潜改造,及时排除机械故障,采取值班开关闸阀,调节时间供水,使日产2000吨净水设施提高到能供2400吨;另一方面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下决心扩建一套日产4000吨的净水设施。4月开工兴建,至11月土建工程项目、工艺安装和一切的配套设施同时完成,经过一次性试产即成功,达到设计要求,做到当年投资,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工程质量被核定为优良工程。此项工程设计将全部净水设施和清水池融于一体,具有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净水设施设计。
  日产4000吨净水设施投产后,改变了南诏镇及近郊仕江片的用水紧张情况,并为再扩大供水范围创造了必需的条件。经过数年的努力,至1990年,全县供水户达8605户,年供水量达到206万吨,且水质良好,浑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数和余氯四项指标经县卫生防疫站检验,基本符合国家生活用水水质卫生标准。
  与此同时,还从1988年11月开始以总投资105万元资金扩建“诏安县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给水工程,包括厂区日产4000吨净水设施一套和相适应的配套工程,安装到贸易加工区的Dg300铸铁输配水管道3500米等项目,为贸易加工区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91年,县人民政府提出要办十件实事,其中的第三件就是要建成日产万吨自来水净水设施和供水管道改造设施。这些设施包括集水井,一级泵房的土建、工艺安装配套工程,扩装一条长1420米的Dg200-300铸铁供水主干管和一条长500米的Dg150铸铁支管道,耗资30万元。当年就办好了这件“实事”。从此,供水范围更大扩大,不但基本满足了县城南诏镇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管道逐步向城郊农村延伸,使10多个行政村的群众也能饮用上清净的自来水。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武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