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照亮康庄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34
颗粒名称: 明珠照亮康庄道
其他题名: 略记我县水电、电网的发展
分类号: F426.9;F426.61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诏安县水电和电网的发展历程。首先回顾了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电力供应状况,然后详细描述了诏安县小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县电网的建设过程。文章强调岭下溪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电力供应和县电网发展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县电网和水电站的技术改进和扩建工作。最后,文章总结了诏安县电力发展的成果,指出水电和电网对县域经济和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诏安县 水电 电网

内容

一、历史的回眸
  解放前,诏安县境内没有电力,煤油灯及蜡烛便是群众最好的照明。解放后到1951年,桥东镇澳仔头村沈丽生到广东雇用丁之良等三名机工,在城关开办“丽光私营电厂”。用船用24匹木炭机为动力拖动一台15千瓦直流发电机发电,开始经营照明供电业务,这是诏安用电的开始。
  1952年由诏安县“裕民合作社”出资和合并“丽光私营电厂”,改称“公私合营裕民电厂”,县任命林天河为副厂长。购买了一台40匹煤气机带动24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县政府和主要街道开始用电照明。1953年4月“公私合营裕民电厂”改名为“地方国营诏安电厂”,继续营业。到1957年才从广东购买一台100匹船用柴油机带动64千瓦三相同步交流发电机组。供电范围仅限于县政府,广播站和城关的企事业单位。
  二、农村小水电的蓬勃兴起
  1958年,县重点水利灌溉工程——三姑娘渠道工程建成通水,此工程是省市水电主管部门进行勘测设计的。其中三姑娘渠道水流途经马头村地界有一处16.5米的落差,便配套设计了一个小水电站,称为“马头水电站”。第一期工程安装了一台104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压力管使用木质管,于1960年10月正式建成发电。发电机出线为400伏电压,由变压器升为10千伏,再由10千伏线路输送到城关配电变压器,降回400伏电压供电,诏安县始有变压器和高压架空线路。从此县城开始全日供电,原小火电便成为补充和备用机组。但电力供不应求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电力缺乏一直是困扰着诏安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凡建一个工厂都必须考虑配备一台小火电机组,以防突然断电影响生产。
  1964年马头水电站增建第二机组250千瓦,和第一机组并车送电,直到1973年马头水电站才更换原两个机组为700千瓦容量,并将原木质压力水管改为钢管。
  1970年至1986年,这期间是诏安县小水电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是山区有水资源的地方都兴起建设小水电的高潮,但都是泾流开发和容量不大,乡镇村自建、自发电和自经营供电。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115座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242千瓦。
  1986年统计,全县共有100千瓦以上水电站14座,装机容量为6665千瓦。其中4个属于县办的骨干电站,装机容量3800千瓦,是县电力公司直辖单位,年发电量约1301.9万千瓦小时,其他10个10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属于乡镇村所办,装机容量为2865千瓦,年发电量约174.06万千瓦小时。因没并县网送电,利用率很低。
  现将14座100千瓦以上水电站分述如下。
  (一)县属4座小水电站:(1)马头水电站于1960年开始投产到1973年技改结束,装机容量700千瓦。(2)湖内水电站于1977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200千瓦。(3)梅花水电站1982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200千瓦。(4)亚湖水电站。位于亚湖水库坝后,1983年开始投产到1985年先后建二个厂房,装机容量700千瓦。亚湖水库有效库容2500万立方米,但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灌溉服务,由于发电尾水不能利用,所以枯水期便不允许发电。
  (二)乡镇村办10座100千瓦以上水电站:(1)秀篆镇的河口水电站,1979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800千瓦。(2)秀篆镇的青山水电站,又称尚南电站,1980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25千瓦。(3)秀篆镇的杉坑水电站,1981年建成发电,装机115千瓦。(4)官陂镇的罗大田水电站,1983年建成发电装机250千瓦。(5)官陂镇的彩下村水电站,1981年建成发电,装机200千瓦。(6)霞葛镇的五通村水电站,也称赤竹坪三级电站,1979年建成发电,装机400千瓦。(7)太平镇的新营村水电站,1979年建成发电,装机200千瓦。(8)红星乡的红星水电站,1982年建成发电,装机300千瓦。(9)金星乡的湖内村水电站,1984年建成发电,装机225千瓦。(10)四都镇的四都水库坝后电站,1980年建成发电,装机250千瓦。
  三、群星灿烂,大展宏图
  1985年县委、县府十分重视水利水电建设,决定停工多年的岭下溪水库工程重新上马,由水电局局长黄瑞国具体负责。
  1987年12月是诏安县电力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诏安县电网并入省大电网运行,从此农村用电和电网才开始全面铺开,电网逐渐延伸到各乡镇和行政村。乡镇村办小水电站也才有机会并上县电网运行,从而提高电能质量和发电量,充分发挥了小水电的效率和效益。然而有一些微型水电站由于体制没有改革,多年失修和管理不善,处于半瘫痪状态,行政村一用上电网的电,便被忽视以致报废。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县微型水电站就只剩下约65座在运行。但县网并上大电网运行后,枯水期仍受大电网限电拉闸,供电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1988年初岭下溪工程成立了两个工程指挥部,由县长郑河水亲自抓。一个是岭下溪水库电站工程指挥部,任命原水电局长黄瑞国任指挥,负责岭下溪水库和坝后电站建设工作,另一个是岭凤输变电工程指挥部,任命农委主任莫义文任指挥,负责岭下溪到凤寮变电站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和凤寮110千伏变电站,包括理顺原电网各进出线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要求机构精干有力,速战速决。按预定期限1989年12月岭下溪一级水电站建成发电,其配套工程岭凤110千伏输电线路和110千伏凤寮变电站相应建成投入使用,一时缓解了诏安电力不足和网损偏大等问题,为诏安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县委、县府对岭凤输变电工程指挥部颁发了“嘉奖令”。所以1989年12月是诏安县电力供求基本好转和县电网开始摆脱落后面貌且初具规模的里程碑。
  1991年元月成立诏安县岭下溪水电开发公司,任命黄瑞国为公司经理(原水电局长兼任),负责岭下溪一级水电站的经营和管理并投建岭下溪二级水电站。岭下溪二级站是利用岭下溪一级电站尾水,虹吸过溪再开渠引水发电,共三个机组,装机容量1500千瓦,投资680万元,水头16.9米,于1992年6月建成发电。1994年岭下溪水电开发公司又改名为“龙潭水电股份公司”,发行内部股票(还未上市),任命县人大副主任沈鸿发为董事长,后由沈汉溪副书记接任,黄瑞国为总经理,继续投建岭下溪三级水电站的右岸电站,位于原三姑娘渠道的坝头,单个机组装机容量为500千瓦,发电尾水仍流入三姑娘渠道,水头10.6米,年发电量为315万千瓦小时,投资1709.5万元,于1996年10月正式发电。同时该坝的左侧分出一条引水渠,长1.5公里,建左岸电站,水头23.1米,共三个机组,装机容量为2400千瓦,发电尾水直接下到东溪干流,所以枯水期受限制发电,该站于1997年4月建成发电。从1989到1997年岭下溪梯级水电站已全部建成和并网送电,总装机容量8850千瓦,年发电量共计3405万千瓦小时,约占全县1997年发购电量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县电网的骨干电站。
  1995年到1997年,乡镇村以股份集资办的水电站还有3座,装机容量750千瓦,年发电量计223万千瓦小时。即(1)霞葛镇的银溪水电站,1995年建成发电。(2)秀篆镇的龙吼水电站,也称狮头楼水电站,1996年建成发电。(3)官镇的龙坑水电站,1997年建成发电。
  据1997年统计,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7542千瓦。其中装机100千瓦以上水电站有19座,共装机容量16065千瓦,全县水电总发电量6161万千瓦小时,占全县发购电量的53.44%。其中县电力公司属下水电站发电1581.65万千瓦小时,岭下溪梯级水电站发电3165万千瓦小时。乡镇办水电站装机100千瓦以上12座,发电1283.62万千瓦小时,微型电站发电130万千瓦小时。
  这样比较庞大可观的水电系统,对我县的工农业、乡镇企业生产,真正地起到了“先行官”的巨大作用,城乡人民的生活用电,也有了较大的保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起了骨干和主导作用。
  四、电网的形成和发展
  诏安县电网原来也是一片空白。从1951年到1956年,虽有小火电供电,但都是就近拉线的照明线路,谈不上什么“电网”。
  1957年100匹柴油发电机组发电后,开始在县城中山路、三民路、县前街架设杉木杆低压架空线路,用电户以灯泡或电器容量每月包价缴费,到1960年后才逐步改装电表收费。
  1960年马头水电站发电,由市水电局组织勘测设计向城关送电的10千伏线路,全长17.5公里,使用杉木电杆,采用二线一地制(即只架设二根导线,一相接地。后由于对通讯干扰和接地体维护难等原因而改为三线制)。马头水电站安装主变一台,在西郊场安装一台配电变压器进行供电,1965年延伸到中山路,另一路向环城路延伸,增加了4台配电变压器。1973年马头水电站机组扩大,便新架设了一路35千伏线路17.5公里,并在良峰山下建一座简易35千伏降压站,称为城关变电站。形成了以35千伏线路为骨架,以城关变电站为中心,辐射10千伏出线4路,构成简单的县电网。1977年湖内水电站建成发电,梅花、亚湖两个水电站也先后建成送电,都梯接到湖内水电站向城关送电的35千伏线上,变成三个水电站共接在一条线路上,电网结构十分脆弱,可靠性差。
  1986年大电网110千伏常山变电站建成,形成浦、云、诏、东联网供电。县成立了常峰输电线路工程指挥部,由县水电局牵头组织进行路线勘测、设计和施工。由于经济拮据和时间紧迫,决定先从常山变电站架设一线路接通湖内水电站,送城关35千伏线路过渡,于1987年12月顺利联网送电,线路长17.6公里。1989年继续由湖内延伸到凤寮变电站,全长32.6公里,投资47.3万元。
  1988年县成立了“岭凤输变电工程指挥部”,由县长亲自抓,筹备资金和组织勘测设计110千伏凤寮变电站和从凤寮变电站到岭下溪一级水电站的110千伏线路。设计方案经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审查核定,于198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施工。1989年12月配合岭下溪一级水电站投资发电,110千伏凤寮变电站和岭下溪到凤寮变电站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同时投入运行使用。变电站采用新设计、新技术设备和电脑监测控系统,总投资312.93万元。岭凤110千伏输电线路全长38公里,投资119万元。我们还研究开发了计算机系统线路故障测距和10千伏小电流接地系统一相接地的选相选线判断两个全国先进项目,经专家鉴定是成功的项目,达到领先水平。1990年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凤寮变电站设计的小型化技术,获省水电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水利部四等奖。1994年常山到凤寮变电站的35千伏联网线路,技改升压为110千伏电压。1997年由于大电网莆美220千伏变电站建成,诏安和原大电网110千伏联络线从四都断开,改向莆美变电站架设18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改由莆美变电站供电。至此,诏安县电网便以110千伏输电线为骨架,北至岭下溪一级水电站,东至云霄莆美变电站,基本贯穿我县南北西东。凤寮变电站为枢纽,主要变压器二台,总容量515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联络各水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线路辐射到各供电区和各乡镇。通过岭下溪一级水电站110千伏输电线路的联络,还分出3回10千伏线路向北部山区的秀篆、官陂,霞葛3个乡镇电网联网,各乡镇和行政村都已通上电,县电网覆盖面已达到95%以上。
  1997年统计,全县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二座(即下寮和马头),110千伏主变压器4台67600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2回73公里;35千伏主变压器6台1890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4回32.2公里;10千伏配电变压器561台46650千伏安,10千伏线路共计345.6公里。全县最高负荷20932千瓦,年发电量10152万千瓦小时。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学宗
责任者
林天河
相关人物
黄瑞国
相关人物
莫义文
相关人物
沈鸿发
相关人物
沈汉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马头水电站
相关专题
湖内水电站
相关专题
梅花水电站
相关专题
亚湖水电站
相关专题
河口水电站
相关专题
青山水电站
相关专题
杉坑水电站
相关专题
彩下村水电站
相关专题
五通村水电站
相关专题
新营村水电站
相关专题
红星水电站
相关专题
湖内村水电站
相关专题
三姑娘渠道工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