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跨世纪彩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33
颗粒名称: 架设跨世纪彩虹
其他题名: 福建南大门第一路建设纪实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6
页码: 99-10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诏安县在国道324线(漳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经历和成就。文章从漳诏公路的历史背景开始,详细描述了改扩建、改线等不断发展的进程。在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对漳诏公路的重视和改建过程后,文章重点讲述了诏安县在国道324线建设中的努力。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筹措资金、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交通管制等一系列措施和努力,最终实现了国道324线的改建和完工。整个工程历时多年,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地材供应等方面的问题,但诏安县通过组织、规划和合理调度等努力,最终实现了国道建设的艰辛但值得骄傲的成果。
关键词: 诏安县 跨世纪 彩虹

内容

国道324线起点是我省福州市,终点于云南省昆明市,全长2748.5公里,漳诏公路176公里,诏安县境区内40.1公里。漳诏公路原称龙汾公路,始于原龙溪县,终点是诏安县汾水关。1922年漳诏地方团体曾发起组织“漳诏公路期成会”,敦促政府修筑龙汾公路。原国民党陆军49师师长张贞,中央执行委员林学渊都关心过龙汾公路的建设,他们促成政府投资、自己捐资,于1936年8月底开通了龙汾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龙汾公路的改扩建和养护,通过多次改造,至80年代末诏安段已建成7-9米宽的沥青公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道车流量日益增加,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诏安县于1988年10月成立“324线诏安城关改线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郑河水,副总指挥许炳生、沈水武,1990年下半年沈泗海常委接任常务副总指挥,实施了诏安虎蹄桥至加油站改建,投入资金1980万元,于1992年底竣工通车。该工程建成大大改善了城区交通繁忙状况,但是境内的其他路段仍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每天肩负着7-8千车次的车流量,时常发生交通事故和车辆受阻,从诏安到漳州140多公里,汽车要走四、五个小时。交通运输的滞后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而邻省的广东路段1991年底已建成15米宽的水泥路面。汽车从广东进入汾水关,旅客只需听到“咣当”声音,感觉到汽车跳荡颠簸,就知道进入了福建诏安地界。
  国道等级的强烈反差引起福建省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诏安县领导更是坐不住了,他们经过调查研究,痛下决心,形成“不惜血本修国道”的决策,决定把原“324线城关改线指挥部”改为“诏安县公路建设开发公司”,沈泗海常委兼任总经理,负责国道建设的资金筹集和实施。于是,我们开始前期准备工作,经初步设计概算,诏安境内40公里国道的改扩建需要投入资金1.8亿元,这样一个浩大工程,如按原有公路建设体制的补助和诏安财力起码要用8年时间才能建成,也就是说这坑坑洼洼的油路我们还要再走8年,这样的建设速度哪能行得通?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边拟出分期实施改建方案,边向省市有关领导和公路部门反映。1991至1992年,当时的县长林奕斌同志多次带我们上漳州跑福州,经过我们的一再要求,省政府终于同意了我县的改造计划。省政府办公厅于1991年7月份批复同意诏安设点收费,1992年9月3日,原副省长苏昌培主持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明确同意诏安国道建设的实施意见,随后省交通厅凌家榆副厅长、省公路局卓湘局长多次到诏安检查指导,确定诏安城关至汾水关14.51公里国道分三期实施,当年10月份一期和三期工程同时开工。从此诏安国道改建正式拉开序幕。
  为确保城关至汾水关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1992年9月17日,市政府召集专门会议,对该工程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随后林奕斌县长亲自主持县里有关会议,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事宜做了具体部署。决定由县324线改建指挥部负责(具体由沈泗海常委负责)第一期工程的建设管理;成立县外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三期工程管理(具体由胡寿春副书记、沈木聪副县长负责)。工程监理均由市公路局委派。工程资金由县公路建设开发公司向建行贷款1120万元,其中1000万元做为一期工程启动资金,120万元做为三期的启动资金。施工单位:一期工程以议标形式由漳州市振兴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三期工程以招标形式由饶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因当时考虑到我县开发区路段还须拓宽,一期工程原设计33米路基只施工20米,水泥路面15米(1995年初才拓宽到路基58米,配套建设了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投入资金750万元);三期工程为了与城市建设配套,公路部门只负责33米路基中的12米主车道路面,其他配套均由城建负责。一期工程(主车道)于1993年6月竣工,实际投资1280万元,三期工程1993年底竣工,投入资金770万元(含城建配套设施)。
  二期工程是城关至汾水关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计划投资3000万元,省市领导对该工程建设十分重视,对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做了明确指示。1993年7月底,原省长贾庆林同志带领省直、漳州市有关领导到诏安现场办公时指出:“广东的路面有多宽我们也要修多宽!”他要求把二期工程路基扩大到22米,主车道水泥路面15米,用半年时间建成“福建南大门第一路”,并一定要在1994年2月10日前通车!于是二期工程被列入福建公路先行工程的重点管理,又成为漳州市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这时市里决定二期工程由特别能打硬战的市公路局工程处来承担,同时漳州市、诏安县和承建单位自觉立下重奖重罚的“军令状”,市长韩玉琳、副书记李天森和副市长梁绮萍、杨水来等四名领导各拿出一个月工资作抵押,工程如期完成,每人各奖一个月工资,否则,给予同等扣罚。对诏安县和承建单位则确定:如期通车,分别奖给5万元和10万元。每提前一天,再加奖5千元和1万元,否则,也按同等数额扣罚,领导还要做检讨。严格的责任制,激发了高度的二1二作积极性。在施工现场,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各司其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急需资金马上筹措,千方百计保证工程建设需要。
  “国道,也是我们的镇道、村道,我们做点贡献算什么?”这是诏安群众的肺腑之言,工程开工前,沿线干部群众,砍果树、拆民房、搬电杆、拆除各类检查站等工作都提前5天完成任务。许多动人的场面和事件至今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使人感慨万千。出现了樟朗村“百岁老妪挥泪祭神砍荔枝”,梅岭镇“万民捐资为先行”,金星乡“千名打工仔回乡修国道”的动人事迹。汾水关二期工程开工前,要砍掉樟朗村大荔枝树207株,按规定每株荔枝树赔偿400元,仅这项该村每年要损失近十万元,记得下达任务的第二天,因病卧床的80岁老农杨全溪,第一个带着老伴和哑巴的儿子,亲手砍掉了自家的荔枝树后才上医院;老党员杨龙山家里一株百年荔枝,树冠覆盖面积0.4亩,是村里的“荔枝王”,年产荔枝千余斤,几代人享用它的果实,感情弥深,全家老小谁也舍不得砍它,8月14日这天清晨,老伴以农村妇女特有的方式,备了酒菜,来到荔枝树前烧香祭拜,挥泪说:“这是国家修路需要”,当天上午,全家老少一齐动手砍掉了“荔枝王”。四都镇外埕村村委主任李平文,率先拆除自己的楼房,还说服两个兄弟把一座新建不久的楼房拆除,带动了全村以及沿线的拆迁工作。
  总投资3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共需挖填土石方10.7万立方米,浇筑水泥路面12.1万平方米,修筑中小桥梁4座和涵洞19座。原设计工期两年。自8月16日开工以后,承建工程的800名干部、工人个个是铁汉,善打硬仗。他们调集3150多台套机械设备,战高温,迎风雨,一天劳动10多个小时。工程处还把竞争机制引入施工战斗,组成两个路基站,三个路面站,按照工程时限倒计时,很快形成了“路面跟着路基走,路面促进路基行”,各站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同时市公路局还在现场成立了质量试验室,把检验设备搬到工地,随时随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测试,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杜绝了工程质量隐患。1993年12月23日,二期工程15米主车道路面全线贯通,提前48天完成施工任务。
  随着二期工程的建成,一、二、三期工程连成一体,城关至汾水关原需坐车半个多小时,现在10分钟可以到达,诏安人民从此尝到修建国道的甜头。二期工程的建设速度促使省市领导下决心调整“先行工程”的建设计划,首先做出决定的是漳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二期工程的建设模式,1994年元月,漳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二年内建设324线、319线两条国道的决定。诏安县仍是任务最重的市县之一,竹港湾至虎蹄桥21.32公里要求在1年内完成,此时我省公路体制已经改革(公路局下放由市管理),建设任务被市委市政府以责任状形式下达我县,并要求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建设,路面、中桥资金均由市里控制,县里负责路基小桥涵的施工和资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建设计划,元月份,县委书记何红孙、县长黄河俊与指挥部、先行办领导一起召集几次会议讨论,形成94年先行工程建设方案,该方案包括工程筹资、投工投劳、路段安排、工程质量控制、地材供应、沿线交通管制等。根据建设方案,我们把该项目分成两期实施,第一期2月1日开工,第二期3月20日开工,路基工程以责任形式下达给各乡镇,要求乡镇第一把手亲自任指挥,具体负责。
  为了加强工程领导管理,根据黄河俊县长的要求,指挥部、先行办移到工地上实行“面对面办公”,县里要求常务副指挥沈泗海、副指挥沈木聪住进工地指挥部,从宣传部、交通、公路、城建、土地、水电、交警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职工,组成强大的指挥管理队伍,指挥部设有办公室、工程监理组、施工管理组、财务、宣传、文秘等部门,全体成员吃住在工地,及时解决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
  该项目需要投资6500万元,我县负责的路基小桥涵1500万元,资金筹措压力大,对此,县指挥部拟出“集资方案”,县人大通过《决定》,县领导发表专题讲话,指挥部宣传部门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工程简讯、宣传车、专栏等宣传工具和阵地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形成“乐为先行工程做贡献”的共识,2个月内全县共筹集工程资金近千万元,为路基施工提供资金保证。
  5月底,随着路基的不断成型,市里安排的路面,中桥施工队也相继上场,为确保各施工队能够如期完成,我们采取量化管理的办法,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与施工队签定工期奖惩协议,实行重奖重罚,并当月兑现奖金,大大促进了施工进度。
  整个工程需要大小石料40万立方,其中碎石23万立方,地材供应难度特别大,为保证石料供应,我们采取“鼓励开采,统一限价,统筹安排,保证供应”的措施。县指挥部和路面队投资20万元,开辟石料场10个,既保证了供应,又控制了价格。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为保证工程质量不出问题,除市里派住工地监理组外,我们又设立施工管理组,配足技术人员,采取分工负责办法,分项目包地段,各路段行政领导、技术人员共同负责。指挥部还成立质量检查巡回小组实行不定期检查,定期召开质量研讨会、调度会(每星期一次),及时解决各种质量问题。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也经常下到工地,鼓励、协调,急工程之所急,为工程排忧解难。各部门也为工程大开绿灯,为工程的建设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
  施工过程中,许多默默无闻,乐作奉献的工程管理人员更是令人感动,吴文桂同志是市公路局派住工地的监理工程师,1979年他因肺癌动过大手术,切除5×6公分的肿瘤和二分之一的肺,94年整整一年时间,他和我们一起住工棚,吃食堂,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沿线近20公里的工程,每座桥涵下基,他都要去看基础,做记录,时常下半夜到工地,有时我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桥梁的质量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马虎不得,我不在现场,心里不踏实。”年逾花甲的退休技术人员许长友也是这样,每天我们从桥东施工段经过时,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记得94年7月2日,外凤段一载重货车翻车,交通受阻,老许亲自铺片石,督促施工,汗水夹着尘土不断下淌,自己成了一个“土人”还一直干到晚上10点钟,我们劝他先去休息,他却说:“我的路还没铺完呢!”指挥部领导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记得梅州小桥施工因新桥挖基,旧拱桥出现下沉变型,一出险情交通就会中断,常务副指挥沈泗海同志闻讯后及时赶赴现场指挥抢修,亲自动手铺便道,连续参与战斗两天两夜,直到排除险情才离开现场。
  交通管制是公路施工的关键,此时的国道日车流量已达8000多车次,加上20多公里路上有10多个队伍在施工,每日过往车辆上万辆次。为确保畅通,指挥部交管所抽调交警、交通运管员和民兵,配备巡逻车和施救吊车,指定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陈伟才负责。实行24小时上路执勤,保证了整个施工期国道畅通无阻,施工场地井然有序。
  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我们凭借多年国道建设积累下的一些经验,各种管理措施得力,工程进展顺利。但由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施工力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非常大,个别地段挡墙砌体出现返工;中小桥施工还曾更换队伍,汕头公路直属局的一个队伍施工四都中桥和梅州小桥,由于技术力量不够,进展缓慢,指挥部研究后做出果断决定,把它撤换。路基快成型时,按照设计,我县许多降坡地段开始施工,又碰到雨季,保畅通压力越来越大,碰到这样的问题,县指挥部无权调整设计,还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决策:提出“贴地爬”施工方案,终于解决了这一大难题。95年春节前,当工程进入尾声时原设计路面两侧各3.5m沥青路肩,市里决定改成素土路肩,这时我县已有15公里铺上碎石基层,如不把碎石捡起来,素土路肩难以保证质量,这时县指挥部及时研究做出决定:要求各施工乡镇发动群众捡碎石。一时间上万名干部、群众、学生一同上路,用2天时间把几万立方的碎石从路上捡起运到各指定地点,供应各搅拌站。
  通过我们的精心组织实施,在各部门、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配合下,该项目于94年12月3日提前完工了。1995年元月11日,国道324线诏安段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副省长张家坤、市委书记曹德淦、市长韩玉琳、政协主席黄长茂、县委书记何红孙、县长黄河俊为工程的胜利通车剪彩。至此我县境内38.213公里国道提前实现水泥路面化。随后1995年初我们又组织实施了虎蹄桥至梅峰路段6.029公里的拓宽,投入资金2800万元,由漳州市路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该项目也在一年内提前完工。在国道改造建设中,县先行办先后被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县长黄河俊、工程常务副总指挥沈泗海被省委、省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沈泗海常委、南诏镇党委书记沈宝发、深桥镇书记陈君鹏被市委市府评为“建设功臣”,许多乡镇领导也受到表彰。
  这是本世纪以来诏安县最大的建设工程,从1990年起,国道建设共开辟路基土石方80万立方米;利用块石15万立方米;片石10万立方米;碎石50万立方米;水泥8.5万吨;钢材1500吨;砂19万立方米。投入人工142万工日;机械台班8万台次;建设大桥一座324.9米;中桥五座297.58米;小桥14座277.98米;大小涵洞125座1850米;投入资金1.8亿万元(含改线工程2400万元)。
  不久,云霄、漳浦、龙海等路段的国道建设也相继竣工。现在,从诏安开车到漳州,只需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建设者们眼望着宽敞平坦的水泥大道,舒心地笑了。我们架起了跨世纪的彩虹。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泗海
责任者
陈荣福
责任者
胡寿春
相关人物
沈木聪
相关人物
沈泗海
相关人物
凌家榆
相关人物
卓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昆明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