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峰古庙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215
颗粒名称: 良峰古庙考略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49-51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诏安县的良峰古庙进行了考证。文章首先介绍了该地区对唐玉钤将军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崇拜,并提到有关陈元光和部将的庙宇多达10座,其中良峰山将军庙规模仅次于州城和漳浦县。然后,通过对古庙名称、规制、建立以及毁坏情况的考证,对该古庙的历史进行了约略的分析和订正。文章提到了庙的不同名称和民间俗称,以及庙的规模、建立朝代和毁坏时间等方面的资料,还进行了对民间传说的澄清和辨正。文章试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权威资料的结合,还原了良峰古庙的历史面貌,旨在揭示古庙的真实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诏安县 良峰古庙 唐玉钤

内容

诏安是唐玉钤将军陈元光的重要活动地区,诏安的居民又多半是陈元光和他的部将的后裔,所以这里对陈元光等人崇拜特别强烈,奉祀陈元光及部将的庙宇多达10座。其中,列入祀典(由县当局主持祭祀的)的良峰山将军庙,地位和规格仅次州城和漳浦县(原附廓县)。而今,这座古庙已毁430多年,而流传下来的佚闻故事却仍脍炙人口。但因年湮代远,其中有不少是属于以讹传讹者,需要加以订正。兹将民国《诏安县志》的有关记载,结合其他资料,对这座古庙的名称、规制、建立、烧毁等情况进行约略考辨。
  一、庙的名称
  据县志所记,与民间称谓,大约有以下3类庙名:
  (1)唐玉钤将军庙(唐玉钤庙、玉钤庙)
  称“唐玉钤将军庙”者,有明末邑人林日瑞的《唐玉钤将军庙碑》(载县志卷十六《艺文志上》)。
  称“唐玉钤庙”者,有清康熙《诏安县志》总纂戴冠的“良峰古庙”释文:“唐玉钤庙存者石马耳——”(载县志卷三《名胜志·二十四景》)。
  称“玉钤庙”者,上述林日瑞碑文有“……故玉钤庙在焉。”又有清嘉庆间岁贡生谢声鹤的《怀恩竹枝词》:“玉钤庙址草萋萋”(载谢声鹤《雪溪诗钞》)。
  按:这座庙主祀的开漳剌史陈元光,全衔是“泉潮守戍、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据陈元光《清建州县表》,载《漳州府志》),故后人称陈元光为玉铃将军。
  (2)唐将军庙(将军庙)
  称“唐将军庙”者,见县志卷七《典礼志·祠祀》。
  称“将军庙”者,见县志卷四《建置志·祠庙》。
  (3)九落庙(九间九落庙)
  称“九落庙”者,见《建置志·祠庙》“将军庙”条下释文:“即九落庙……”。
  而“九间九落庙”则为民间的普遍俗称。
  (4)良峰古庙
  由名胜名称转化为庙的名称,见县志卷三《名胜志·二十四景》。
  二、庙的规制
  县志对庙的规制很少涉及,仅存片言只语。如《建置志·祠庙》“将军庙”释文:“庙旧九座”;《典礼志·祠祀》“唐将军庙”释文:“庙中六将神像俱全”。据上述点滴资料,说明:①建筑物达九座,②除奉祀陈元光外,也奉祀陈的六位部将。其余一概没有提及。
  按:民间称该庙为九间九落庙,间与落都是座的方言用语。九间九落并提,是语气的加强,并非九间加九落一共十八座之谓,实际上仍只有九座。现存岑头村柔懿夫人庙:上厅三座,中祀陈元光夫妇,两旁分祀陈政夫妇和陈元光之女柔懿夫人,下厅两廊六座,分祀陈元光的六个营将许天正、马仁、李伯瑶、欧哲、张伯纪、沈世纪。九落庙的规制是否如此,因囿于史料,无从臆测。
  三、建庙朝代
  《建置志·祠庙·将军庙》说:“元建,明嘉靖间寇乱庙毁。”《典礼志·祠祀·唐将军庙》说:“庙原在良峰山麓,元时建,嘉靖间寇乱庙毁。”《艺文志上·林日瑞〈唐玉钤将军庙碑〉》也说:“西庙建自前朝,年代不可考。”
  按:林日瑞为明朝人,他说的前朝,指的应是元朝无疑。以上3处记载,都说建于元代,可作定论。
  四、庙毁时间和毁于谁手
  上节所引的几段记载,都说该庙毁于“明嘉靖间寇乱”,但毁于嘉靖间那一年的那一起贼寇作乱却没有写明。我们考卷五《大事记·寇乱》,嘉靖间进扰过县城的寇乱事件(毁庙记载没有明确提到倭寇,故这里排除倭乱),只有三十九年(1560年)六月溪东村钟宗桓等逼攻县城和四十年(1561年)二月饶寇(张琏?)掳掠县城北门外两起。据此,毁庙罪魁不是钟宗桓便是饶寇了,而毁庙时间就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六月到四十年(1561年)二月这九个月间,似乎也可以定论。
  但是,民间传说却把罪名挂在与此相距九十五、六年后的郑成功部将九甲万礼身上,说什么九甲兵火烧溪南堡后,夜过良峰山,宿歇于将军庙,见许多兵将从壁上跳落,举刀枪相向,至天亮寻视庙外却毫无踪迹。因见壁画中人物与夜来兵将相似,便怒不可遏,先用泥土将壁画糊掉,然后再纵火焚庙。九甲兵走后,县城居民争抬神像回城区安置。后来的威惠庙的陈元光像,南坛庙的欧哲像,真君庙的沈世纪像,林家巷村的许天正像,都是九落庙的原物。
  这一传说因有留传下来的神像作证,颇能混淆视听,不少人便以讹传讹,流毒甚深。但只要翻开县志《大事记·寇乱》的记载:“清顺治十二年乙未,贼将黄、万等陷溪南堡”。这与溪南村会真祖(俗称祖公妈)墓碑署“乙未仲冬”是吻合的。顺治十二年乙未即公元1655年,距古庙被毁时间(1560-1561)已近百年。把百年前发生的毁庙事件,挂到百年后的人们头上,岂非笑话!至于如何评论当年坐镇闽南的郑成功抗清部队派部将黄廷、万礼来诏安征募粮饷,遭到溪南抗拒而酿成的这一起惨案,那是另一回事,但将烧毁将军庙的罪名挂到郑成功部将头上,则是歪曲历史,混淆视听,不能不予以澄清辨正。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诏史
责任者
唐玉钤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谢声鹤
相关人物
许天正
相关人物
马仁
相关人物
李伯瑶
相关人物
欧哲
相关人物
张伯纪
相关人物
沈世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唐将军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