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68
颗粒名称: 棉布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分类号: F426.8
页数: 2
页码: 352-3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棉布行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棉布 社会主义 改造

内容

1949年,我县解放时,在城关经营棉布商业的有和益、振茂、南康成、新裕隆、玉成、八一三、文珍、庆丰、合茂等10余家店铺。这些店铺,或是独资、或是合股,进货、销售各行其是;税收缴纳,有的较为守法,有的唯利是图,有机就乘,造成严重偷税、漏税。1951年,县工商科和税务局加强对工商行业的整顿,把城关开业的10多家棉布商店组织起来,成立棉布同业公会,作为沟通政府和各个商店的桥梁,并指派专人联系,加强领导。1952年在全国广泛开展“三反”的同时,我县也在工商业界开展以反投机倒把、反偷税漏税为重点的“五反”运动,通过听报告、学文件、对照政策和对店员的热情帮助启发,大部分工商业者提高思想觉悟,如实交代偷税漏税情况,自觉补交税款。在棉布行业,和益号补税最为积极,表现最好,其他店主也踊跃自报。经过公议和领导核准,全行业共补交税款10万多元,取得一定效果。
  当时的私营工商业者,经营资金来源靠两条渠道:一是自己投入资金,称为“实有资金”;二是靠向进货行铺赊购,先进货,后还款,或半现款,半赊欠。这种靠信用作为保证而取得经营的资金,称为“信用资金”。“五反”补税后,各商店的“实有资金”显得薄弱,大部分需靠“信用资金”辅助,因而周转不灵,棉布行业一度出现萧条景象(这种情况在整个工商业中都出现过)。为了挽回市场疲软局面,党和政府认真贯彻“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方针,在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各商店向银行贷款,增强进货财力,充实货源。1952年11月又组织全县工商业者在西校场举办大型物资交流会,促进销售。此后,行业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逐步繁荣,又呈现了一派生机。
  1954年间,棉布行业在国营纺织品公司的领导下,率先走上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道路,实行“统一管理,联营经商”,货源从国营公司直接购进,分别供应,各店销售。1956年,国家加速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棉布行业各经售店,积极进行清产核资,随时准备迎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六月份,我县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棉布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纷纷响应,所有工商业者都手执标语,排成长蛇阵,敲锣打鼓地向县委,县府报喜。从此,全行业顺利过渡到国营商业轨道上来。党和政府为了照顾资方利益,实行“赎买”政策,给资方以出路,有关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国营商业,领取固定工资。对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积极,并做出贡献的工商业者,分别安排在国营公司任职。如沈应雄被委任为公司业务股长,沈园任业务副股长,吴财坤、蒲细母分别任门市部主任,使他们的才干得以发挥,继续为社会主义商业服务。
  1957年,机构合并,县纺织品公司并入百货公司,原参加纺织品公司的私营棉布业从业人员自然也随之纳入百货公司。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江顺
责任者

相关机构

诏安县工商科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