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为知新 立言而求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60
颗粒名称: 温故为知新 立言而求索
其他题名: 记谢绍美老师的学术生涯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327-3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谢绍美老师在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以及他担负的社会工作。
关键词: 谢绍美 历史教学 学术研究

内容

在我县学术界人士中,谢绍美老师应是耕作较勤,收获也颇丰的一位。他毕生从事历史科的教学,而又不满足于一般性的课堂讲授,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而是穷理研凡,寻找历代兴废盛衰之由,以史为鉴,心有所得,充实了教学内容。进而挥笔成文,撰写有关历史教学、教育与人才、经济和哲学等论文多篇和专著1部。其成果令人仰慕以至惊诧。他有多少时间和精力?
  作者所知,时间和精力来自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手不释卷,放眼社会,课堂勤执教,灯下爬格子,这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一)
  谢老师一生与中学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历任龙岩省立高级农校、广东南澳中学教员,诏安一中总务主任、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史地教研组长、高中年段组长,桥东中学教员和城关中学校长,退休后又出任一中顾问和教研员至今,算来已近50年了。
  由于他教课认真,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都有突出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和赞誉,也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先进工作者,1982年还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83年当选为省六届人大代表。
  他原毕业于龙岩高级农校,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熏陶,自幼有较好的文学和史学基础,因而转行教历史。所教的高中历史科,学生高考成绩常名列前茅,1958年、1959年连续二年成绩冠全省。
  在担任城关中学校长期间,他和全校师生一道,迅速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行了大胆的教育结构改革,创办了职业高中班,使之逐步转办成为职业中学。当时的教改方案,曾得到省、市和国家教育部计划司的肯定,《福建日报》还作了专题报道向全省推广;在他出席省人代会时还得到胡平省长的接见,并让他参加省教改座谈会。
  基于上述成果,所以在他退休后,还破例地被补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他的名字,在1992年被收入《当代教育名人录》,1994年被收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
  (二)
  在从教育人,探索研究的同时,也提高了他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门墙桃李已是繁花处处,园中老树也自然硕果累累。他写的《教与学的辩证法》一文(载《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讯》,获全国优秀论文奖),正是他实践的结晶。
  他在繁忙的教育和社会工作之余,还孜孜不倦地从事著述,他的教学经验多篇在全国性的史学刊物《历史教学》上发表,引起同行学者的重视,推荐他参加省历史学会等学术团体,在参与这些团体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又促进他积极研究和著述。他还被《历史教学》聘为特约撰稿员,参编参撰多部史书,并涉及地方史的研究。几十年来,他在报刊发表和在各级学术会上交流的作品共有论文58篇,其中在全国性报刊发表的7篇,省级的17篇,并有3篇获全国论文奖,1篇获省论文奖。他的专著《论智力开发》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又再版一次,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作为学术著作,必须有新的观点,言前人之所未言,这正是他着意追求的。一个新观点的形成,要经过观察、发现、探索、比较和反复验证等的艰苦过程。他在《论智力开发》一书中提出的“才贵善于自用”的观点,正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联系到历代多少人才之被埋没和摧残,却又有人发挥其能动性得以自用。前者有贾谊之放,晁错之死,后者如张良之全节,毛遂之脱颖,都涉及古今中外用人之道,对当政者的要求。批判对不善自用者的出世、避世、厌世、玩世、混世、欺世和负世等思想观念,读来发聋振聩,受到激励。试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多少默默无闻者“自用”起来,收到成效,就是这个新观点的验证。
  (三)
  谢绍美老师还担负着不少社会工作,请看下列:
  福建省第六届人大代表,诏安县政协第四至九届委员,省历史学会会员,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省人才研究会会员,漳州市中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漳州市人才研究会理事,漳州市德育研究会理事,诏安县离退休教师协会副理事长兼中学分会理事长,漳州市委和诏安县委知识分子联络员,诏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学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校外辅导总站副站长、报告团报告员,诏安一中顾问兼教研员、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诏安县文联顾问,诏安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丹诏乡讯》顾问……
  “头衔”一大串。有人说;这些“头衔”不值几个小钱。是的,他的经济收入唯有城关中学(现称职业中学)校长的退休金,还有为数不多的稿费,其余的社会工作都只有奉献而无索取。有些人不理解,甚至哑然失笑……各有不同的人生观,由他笑去!
  其实,这些职务和工作并非仅仅是空衔而已!真是空衔,也还罢了!偏偏是他要名副其实。他积极提议案,提建议,说真话,反映民意。提案之一:向省人大会请准诏安县为贫困县,提案之二:请建岭下溪水电站和赤石湾500吨泊位码头……。他仗义执言,通过他向党和政府反映实情,得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教师就有10多位。
  1984年他在城关中学校长任上,因病提前退休了!卸下了沉重的工作,一般人都会松了一口气,从此安度晚年。可是他还不停地思考、著述。诏安一中请他当顾问和教研员,作为老校友、老教师,义不容辞地又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他目睹诏安一中还存在“文革”后的一些落后状态,决心使其恢复“文革”前先进的荣誉。在1991年,积极倡议和协助学校筹办建校七十周年庆典,撰写《诏安一中七十年史略》,指导出版《校庆通讯》,组织校史展览,协助筹备成立校友会,并总结“文革”前的办学经验,撰写《乘校庆之势,打翻身之仗》等文章,在全县范围内掀起筹办校庆高潮。全校师生精神振奋,校友群情激昂,庆典之日,海内外校友云集,各项活动都获得成功。从而引发和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成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动力。作为倡议者、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之一的谢绍美老师的贡献应载入校史!
  为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谢老师按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安排,奔走于城乡,向基层干部和中学生作有关“法制教育”“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专题报告。基于他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渊博的知识,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谢绍美老师已届古稀之年,依然精力充沛,耕耘不辍。除了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之外,还有赖于他的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愉快地学习、工作,愉快地生活。他写道:“悟道常乐,奉献常乐,育才常乐,知足常乐。”有此四个常乐在心,难怪他成果叠出,不知休止!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学宽
责任者
谢绍美
相关人物
胡平
相关人物
谢绍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广东南澳中学
相关机构
诏安一中
相关机构
桥东中学
相关机构
城关中学
相关机构
福建人民出版社
相关机构
诏安县政协
相关机构
诏安县文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