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旋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52
颗粒名称: 绿色的旋律
其他题名: 记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家吴阿周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310-31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梅州村南侧的高塘寨的农业综合开发历程,特别是企业家吴阿周在此领域的投资和成果。
关键词: 吴阿周 农业 经济效益

内容

位于梅州村南侧五里外的高塘寨,原是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1993年初,颇具超前意识的吴阿周把眼光投向这无人问津的荒原,办起了“新洲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他自己担任董事长。
  吴阿周,今年五十一岁,县政协九届委员。在人生的旅途中,他留下了一串串艰辛跋涉的脚印。早期,他是个默默无闻的泥水匠,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萌动了他一闯天下的宏愿——他离开了故家,来到古老的丹诏城经营建筑业,先后承包了单位宿舍、住宅小区等工程,还一度勇闯江西宜春,与当地的建筑名流角逐争雄。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个春秋的拼搏,他一跃成为家资数百万的巨富。然而,他并不因此而停步,并且做出明智的抉择——利用荒山秃岭搞农业综合开发。
  “新洲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初,1994年开始全面实施第一阶段经济发展计划,即以种养业为基础,以高优农业为重点,办起一个拥有730亩土地的优质果场,一个上百亩的立体农业试验场,一个瘦肉型良种养猪场和一个饲料加工厂,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种、养、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公司全体员工80余人,其中工程师、助理经济师和技术员8人,并聘请一名高级畜牧师作顾问,建立了一支优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队伍。
  至1994年,公司基地建设和生产开发总投资达387.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5.8万元,用于建一条3公里长的机耕路,架设一条3公里长的输电线路,完成一座容积215m3的蓄水池和容积800m3的化粪池,灌溉管道长达一万多米,纵横交错,结织成网,还修建猪舍180间,面积2400m2,建管理房、宿舍、食堂等的面积达1284m2。投入周转资金201.57万元,开发种植荔枝、龙眼、芒果、菠萝蜜等名优水果730亩,21600株,饲养瘦肉型良种母猪300头,种猪10头,繁育出栏小猪1200头,饲养生猪1400头,出栏600头;养殖淡水鱼近50亩,产鱼0.5万公斤。同时,采用“果、草、牧”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在果园地空间套种、轮种其他作物,以短养长,收成现利,共收获甘蔗60吨,西瓜55吨,香蕉25吨,芥菜、包菜、空心菜、南瓜及水葫芦等50吨。据统计,1994年公司的总产值达138万元,不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5年,在巩固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决定重点抓好百亩立体农业试验场的扩建与发展,计划分期投资100万元,增建猪舍800m2,化粪池500m2,沼气池10口,管理房250m2,引进瘦肉型良种母猪200头,公猪5头,年计划饲养及出栏生猪2000头,繁育及出栏小猪8000头,环绕试验场修筑围墙1200米,土池养鳗5万条,养鱼3万条,养蛙20万只,果园套种轮作南瓜1.6万株,西瓜0.5万株,木瓜0.2万株,各类蔬菜及乌麦草、百喜草300亩。以上计划,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潜力,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预计全基地年总产值可达600万元以上,创税利30万元。
  正因为吴阿周敢做敢为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所以他一鸣惊人,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94年5月5日,省人大副主任袁启彤在市委书记曹德淦陪同下亲临公司生产基地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如果每个县都有几十个、百来个象诏安吴阿周这样的企业家,那么我们的经济就会有很大的发展。”县农委调查组到公司生产基地调查研究后认为,该公司的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规格之高,开创了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先例。今年8月间,中央农业部林业司的负责同志前来参观,也给予较好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现在,吴阿周正满怀信心地沿着这条新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不断思索,不断开拓……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荣钦
责任者
吴阿周
相关人物
袁启彤
相关人物
曹德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诏安县政协
相关机构
福建省人大
相关机构
诏安县农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