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求的淘海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51
颗粒名称: 不懈追求的淘海人
其他题名: 记华威铝塑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参大王”田经训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307-3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企业家田经训在面对强台风威胁时,对铝塑门窗质量的深刻认识和追求,以及他在开发铝塑建材方面的成功经验。文章还介绍了田经训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包括他在“淘海”起家后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文章最后强调了田经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以及他对家乡的热爱和贡献。
关键词: 田经训 铝塑门窗 投资方向

内容

1995年7月31日晚,第四号强台风在东山沿海登陆。狂风夹着暴雨的一阵阵狂鸣,猛烈地揪打着田经训——这位年近半百、事业有成但依然不懈追求的企业家的心。他坐立不安,彻夜难眠。第二天清晨,尽管他在海里还有200多亩的牡蛎吊养场和一个拥有上百台织机的梅岭镇针织厂,也面临台风的威胁,但他还是穿好雨衣,冒着狂风暴雨赶到最早由他办的华威铝塑建材有限公司安装的铝塑门窗的客户屋檐下,察看那些幕墙似的连体铝塑窗是否安全?他总觉得铝塑门窗的质量问题远比这些更重要。他一向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尽管他和同济大学共同开发的铝塑型材的技术指标已经符合GB8814国家标准,但产品还从未经受大自然的严峻考验,所以他仍放不下心来。经过实际调查,遭受这次强台风的袭击,别家安装的许多铝合金门窗和杉木门窗都损毁了,唯独“华威”给客户安装的铝塑门窗全部安然无恙。这一事实,使他对国家大力推广的质高价廉的化学建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新认准的这个投资方向更加有了信心。为了确定这个投资项目,他不惜花费近2年的时间,走遍半个中国进行调查、考察、试验、比较和反复的思考……他认为一个正确的投资方向的价值远远超过1-2百万元。现在,他的“华威”已取得初步成功:1995年10月13日和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曾连续数次向全国推荐过他的质高价廉的铝塑建材,他的产品已连续获得县、市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由市经委和省建委联合推荐列为我省的重大开发项目。因此,他也拥有了不少头衔,而他最满意的头衔却仍是“淘海人”。他常自称作“渔蛮子”。他于1993年建造在沿海的新居就叫“淘海楼”,而“淘海楼”里有一个金字匾额就叫“渔蛮居”。他博览群书,是一个文化科技水平颇高的人。1988年秋天,中国科协在合肥召开“全国食物发展学术会议”,他是中国水产学会两个正式专家代表之一,他和厦门水产学院陈灿忠教授合写的学术论文,折服了各学科的专家,是中国水产学会90多篇征文中唯一中选的一篇。他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没有任何技术职称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他确实和大海有不解之缘,他就是依靠“淘海”起家的。
  田先生美丽的家乡田厝村,就座落在诏安湾的西侧、梅岭半岛的中部,郁郁苍苍的木麻黄防风林带,使这个古老的渔村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村对面的腊洲山祥麟塔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遐思;又旺又甜的龙须潭泉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务实的田厝人。靠海吃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田厝人的人生信念,也培育了他们中的佼佼者象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距今100多年前,田先生的曾祖田考(字成玉)、祖父田祺德、二伯公田祺顺等,曾在今天的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为侨居地和家乡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或许正是先祖的启示和遗传,田先生自幼即胸怀大志。中学生时代的他命途多舛,曾因家贫和得肺病两次休学回家。他利用休学的机会,象小馋猫似的一部部地啃光了父亲留存下来的藏书。正因为他有超越同龄人的学识和经历,在1966年底,当许许多多同学对文革运动还执迷不悟时,他就下决心离校回乡当渔民。1970年初,他被招工到闽西北的省地质大队任外采,1991年以后,他调回家乡工作,得以经常和渔民们厮混在一起,并开始了他走上“海参大王”的道路。
  作为海上八珍之一的海参,历来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没想到我们家乡的海里就生长着丰富的海参。使海参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是田经训先生的一大功劳。八十年代中期,养对虾热开始在诏安兴起,当时田先生辞掉了在梅岭镇供销社的工作,他想自制一种价廉物美的对虾饲料以满足虾农的需要。他看中了以前从海里打捞上来做农家肥的“海鸡规”。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粪土的“海鸡规”终于遇上了自己的“伯乐”。他毫不疲倦地购买、攻读许多有关海洋生物的书籍,并到处请教专家教授,最后获悉“海鸡规”是自然界中近几百种海参中的一种,它的学名叫“二色桌片参”,然后经过他的无数次试验,终使“海鸡规”变成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在此同时,他还发现家乡海里还有一种贮量颇丰的“海番薯”,也是海参中的一种(学名叫“芋参”),他也下决心要把这一海底的宝贝都开发出来奉献给社会。他废寝忘食地走厦门,跑福州,做化验,寻找合作伙伴,并设想各种开发和加工制造成品的方案,最后终于确定和厦门水产学院联合开发这千百年来未被人发现的宝藏。为此,他花掉了全部积蓄,还向亲友借了不少钱垫上。他的第一批产品是在1988年春节期间,由他独自一人去沈阳市推销的。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中,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发泡好的“菱角海参”沿街推销,当他发现已有不少“回头客”时,他为自己产品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以至有时连人带车摔倒在冰地上也不觉得疼痛。当春节的末班列车从沈阳南下空荡荡地载着他往家乡奔驰时,他带着满意的收获和对海参销路的乐观估计,和着广播的歌声,大声地哼着。他胜利了!
  田经训率先开发的“振安牌”茭角海参、芋参和“玉珊瑚肉笋”(即“海扫帚”),不仅以其价廉物美畅销整个中国,而且以其优良品质打出国门赚取外汇,改变了我国海参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他使我国的食用海参从34种增加到36种。海洋生物食用海参史将记载下这位没有技术职称的“乡镇企业家”的大名!几年来,他不仅使自己富甲一方,而且解决了几百个亲友、乡邻的就业问题,并带动起诏安、云霄、东山三县沿海人民踊跃开发海参资源的热潮,由此给三县沿海人民增加了上亿元的收入。人们有口皆碑,亲热地誉他为“海参大王”。
  他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淘海人”!他的追求永无止境!除了现在他正在大力经营的化学建材事业外,他还要不断发展海洋养殖事业。养牡蛎、养海藻、养真鲷、养鲍鱼……人们预祝他。继成为“海参大王”之后,又能成为“化学建材大王”以及“牡蛎王”“鲍鱼王”……从而为家乡的经济腾飞不断创造佳绩!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桂武
责任者
陈灿忠
相关人物
田祺德
相关人物
田祺顺
相关人物
田经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梅岭镇针织厂
相关机构
同济大学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学会
相关机构
厦门水产学院
相关机构
梅岭镇供销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