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本龙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34
颗粒名称: “太兴本龙眼”
分类号: S66
页数: 1
页码: 2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州市的龙眼优良品种“太兴本龙眼”的起源、特征特性、产量及繁衍后代的情况。
关键词: 龙眼 产量 诏安县

内容

我县的龙眼优良品种太兴本,传入至今巳达130多年,主要分布于深桥镇上营、华表一带,现有挂果树1000多株,面积近百亩。该品种树势旺盛,果大,单果重11克左右,果肉质地酥脆,味甜风味浓,高产稳产,常年挂果累累,其高产优质闻名于省内外,果品畅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相传在十九世纪中期,上营村村民叶维添的先祖在本村开设当店,号为“太兴”。有一年,太兴老板赴漳州府试后,带来一株龙眼苗植于太兴当店的院子内,经过多年培育,结出果大肉甜的龙眼来。因此,这株龙眼便被群众称为“太兴本龙眼”。此树虽历一百多年沧桑,至今仍活在上营村学仔巷叶维添院子内。太兴本传至现在虽已有五代人的时间,但由于历来种苗并不外传,子代繁殖不多,具有40年树龄以上的株树不上500株,故历史上仅上营和下园村的新宝自然村有这种龙眼品种。上营附近的其他乡村和广东省的饶平县也有少量传入。广东省农科院1982年介绍的13个优质龙眼品种中,太兴本名列其中。
  1990年至1991年,漳州市农业局组织全市龙眼品种鉴评会,我县农业局选送太兴本龙眼母株样品参试,结果被列为漳州市龙眼品种优良单株,1991年选送下园村春保自然村第四代太兴本样品参试,被评为鲜食优良品种第2名,并列为漳州市推广的龙眼优良品种;1992年还选送样品到广州参加全国优良龙眼品种鉴评。
  “太兴本”在我县的大量繁殖和推广,是在1988年党政领导重视开发“两水”(水产、水果)生产以后,以县水果开发中心等单位为主体的太兴本龙眼繁育苗木工作很快落到实处,先后建立了“太兴本”嫁接繁殖圃,加速繁殖“太兴本”苗木。几年来共嫁接育苗近20万株,推广种植面积也获得迅速扩大,至今已达10000亩,主要分布于深桥镇的上营、下园、华表、樟朗、溪南、仕江村,西潭乡的后陈、新厝、潭东村;桥东镇的内凤村;四都镇的梅洲、港口、东峤村;白洋乡的湖美、白石、汀洋、旧庙村;建设乡的月港、水头、三林等村,生长势头都很好。今后各乡镇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使太兴本成为我县龙眼的当家品种。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龙生
责任者
沈鸿耀
责任者
叶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
相关机构
漳州市农业局
相关机构
诏安县农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