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一号芦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32
颗粒名称: “白叶一号芦柑”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1
页码: 2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白叶一号芦柑”的发现经过、特征特性、选育过程和推广种植情况。
关键词: 芦柑 诏安县 推广种植

内容

1972年,我县开展柑桔资源调查时,在太平公社白叶大队长源生产队的当飞坷发现一株老芦柑树,树上金果累累,树势高大,生长正常,当年估产约200公斤。经调查,该树是本村陈成璧的祖父青年时所种植的,是一株树龄110年以上的植生树,其树高530厘米,树冠780×750(厘米),常年产量保持在100-300公斤之间(1978年达到325公斤)。象这样健壮的老柑树当时在全国是稀有的。因此引起各级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的专家和中科院柑桔所的同志接踵而来,并先后为该树的保护抚育、繁殖试种和鉴定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区别其他优良单株,把这株百年芦柑树定名为“白叶一号芦柑”。
  从1973年起,福建、广东两省有关部门多次对母树果实进行鉴定,并开始繁殖后代和试种研究。经鉴定,母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32克,果形扁圆端正,无裂果,皮橙黄有光泽,可溶性固形物14%以上,肉质脆嫩,化渣,汁多,甜酸适中,风味浓,品质优,12月开始成熟。1973-1980年分别被广东省和福建省列为省级良种。其后代经嫁接繁殖,在较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定植后三年开始结果,表现早产、高产、优质。经观测:三年生平均单株产8.5公斤,最高单株产13.2公斤,五年生平均单株产37.5公斤,最高单株产60公斤,七年生平均单株产90公斤,最高单株产150公斤。后代果实基本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1981年开始,诏安县农业局和广东省汕头柑桔研究所每年分别向地(市)、省及中央逐级送果实样品鉴评,均被列为优良株系,其中1982年在全国柑桔生产区划良种鉴评会上,名列第一。
  1985年又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奖,1986年该品种选育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现在,诏安县白叶1号芦柑巳在闽粤两省普遍推广种植,特别是成为广东省潮汕地区出口的主要品种。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叶才
责任者
陈成璧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