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十载 培育八仙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24
颗粒名称: 风雨三十载 培育八仙茶
分类号: S571.1
页数: 4
页码: 197-20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培育新茶种八仙茶的过程中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 诏安县 培育 八仙茶

内容

风雨人生路。回首30多年来,是党的教育培养,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人民的关心信赖,使我增加了勇气、智慧和力量,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乌龙茶新品种八仙茶。我在不断耕耘的土地上,留下了一行艰辛跋涉的脚印。
  1962年秋天,我在福建省福安茶专毕业时还不到20岁,分配到诏安县后又被安排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秀篆公社的茶叶采购站。
  当我风尘仆仆踏上山间黄土道的时候,面对如画的青山绿水,心中涌起一阵阵涟漪,深深地陶醉了。然而,当我踏进秀篆公社的那一瞬间,眼前低矮破旧的农舍,泥泞的碎石路,衣衫褴褛的农民,却在我的心灵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解放这么多年了,这里为什么还未摆脱贫困?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由旧祠堂改成的茶叶站。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表示了真诚的欢迎,也有个别同志出于关心,问我说:“山区条件差,你能习惯吗?”
  开始,我确实不习惯。这里没有电灯,煤油灯昏黄的微光忽悠忽悠,成群结队的长脚蚊子嗡嗡响成一片,老鼠大模大样在屋中吱吱地穿梭往来……,扰得难以入眠。环境艰苦,语言不通,孤身一人远离家园,在此荒凉贫瘠的地方生活,我的思想曾一度产生过波动。但是,热情厚道的茶站领导和同事们的亲切关怀,淳朴农民的真诚期望,犹如春风温暖了我的心,使我逐渐习惯了环境,安下心来。
  我安心于山区工作之后,茶站杨焕成主任既关心又放手让我独立工作。我经常到茶农家中作调查,讨教栽茶和制茶技术。有一回,我到一位老茶农家,见老人用鸡毛扇煽着小炭炉,小水壶里的水在沸腾着,不禁随口问道:“这里为何饮茶这么盛行?”老人家笑哈哈地说:“生在茶山爱喝茶,祖祖辈辈传下的习惯了。”他的老伴说:“喝茶祛病。逢年过节,吃鱼吃肉,喝几杯茶可以去腥腻,满口清爽舒服。”老人忽然叹了一口气:“唉,俺茶山不出好茶,全靠政府茶(即商品茶)。”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心中无法宁静下来:是啊,秀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什么不能培植出优良的茶种,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茶叶呢?我暗自下决心,要尽自已的努力,培植出能与安溪铁观音相媲美的新茶种来。
  此后2年多的时间里,我翻山越岭,跑遍全县160多个产茶队,踏遍茶叶产区的山山水水。我攀登海拔上千米的乌山,发现一株树冠直径8米多、高达5米多的百年老茶树,我爬上点灯山顶,在坪林村的一块废圩石壁缝中,看到一株数十年前遭山火浩劫后余生下来的茶树根部再生长出的新枝绿叶……,我记录下一条条的调查笔记,请教了数以百计有经验的茶农,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查阅了诏安的有关史料,证实诏安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从而坚定了我培育新茶种这个研究课题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我终于在秀篆的一个自然村——凹背畲的茶园中,从有性繁育茶树群体中观察到20多株萌芽早、芽头密、长势好的变异茶树,然后加以精心栽培。1965年春,我将这批茶树移植到茶站品种园,再从这一小片茶树中精选出优异的3株,继续观察它们的生态特征,终于在1967年春采制了第一批乌龙毛茶。经茶站几位茶师品评,认为这种茶具有香高味浓的特点。翌年春,我再将这3株茶分别进行单株采制加工,进行综合比较,筛选出出类拔萃的单株茶树,于同年5月初剪取20个扦插穗,带到西潭公社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进行短穗扦插育苗。为了对该茶树进行各种性状生态的垒面观察比较,又同时扦插了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占、菜葱以及平和的奇兰、武夷水仙、潮安的凤凰水仙等7个品种。1969年春这批茶苗进行移苗定植时,我选育的20个扦插穗,存活了17株。
  那时,正值“文革”极左思潮横行的时候,在“以粮为纲”的冲击下,有的领导说“茶叶不能当饭吃”,下令挖茶树种杂粮。我和大家苦心培育茶苗又面临一场毁劫。这时,我四处呼吁,并赶往汀洋茶场,同茶农一起保护它们,在我全身心投入新茶品种的培育工作时,工作组在“斗私批修”会上横着眉批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要我不要埋头拉车,要抬头看路。还是杨主任说了公道话,帮助我坚定了信心。
  “四人帮”垮台后,我们培育的新茶种迎来了生命的春天。这时,我已调到县茶叶公司工作,距汀洋茶场有38华里路程,但我还是不管烈日当空,酷暑难耐,还是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到达茶场,总是一搁下自行车,就立刻到苗圃去看遮荫物会不会压在茶苗上,茶树会不会被风刮折,然后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定纪录。在育苗、种植及采制试验的10多年里,我同当时茶场技术员钟继春(现已破格吸收为国家技术干部)配合默契,共同管理。钟继春也十分勤奋,克服文化低的困难,硬是帮我观察和记载试验数据,掌握了新茶种采制技术,成了我的好助手。汀洋村村长钟振春以及茶场场长钟王文、茶农钟锦星等,对我们培育新品种的工作,也始终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培育新茶种,我20年如一日,坚持在实践中勤奋学习有关茶叶理论,查阅有关资料,研究茶叶科研成果,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茶农、技术员请教,终于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新茶种的特性,对其初制操作提出“二晒二凉、适度闷堆,促进发酵”的要领。
  新茶种1982年2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颁发“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合格证书”。
  1982年4月,龙溪地区科委组织各县科委,农业局、茶厂科技人员来诏安对新茶种进行鉴评,认为新茶种是在西潭公社八仙山下的汀洋大队茶场育苗定植的,特命名为“八仙茶”。
  经过多方面相关性状的观察对比,采制乌龙茶毛茶品质鉴定后,“八仙茶”比其它良种茶树具有越冬芽萌芽早的特点,即每年2月下旬萌芽,“清明”前后可采摘制作成品,比同一地区同样肥料培育管理的毛蟹、梅占、铁观音等品种,可提前15-20天采摘,属早芽种,而最后一次采摘又可延迟20-30天,年芽梢抽长六轮左右,有效生长期为265-270天,一年可多采1-2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其它茶种明显减少;茶多酚、咖啡硷,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其他良种,最适制乌龙茶。
  鉴评会肯定了八仙茶为“很有希望的茶树新品种”后,诏安县党政领导和农业、科研、茶叶等部门,都很重视其移植推广工作,广东省一些地方也积极前来引进。到1986年,累计育苗260多万株,出圃235万株,在福建、广东两省12个县市茶区定植茶园1160亩。
  1986年11月1日,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组在诏安召开福建省八仙茶鉴定会。专业组詹梓金、林雅藩、王乾镐、李冬水、李一金、朱寿虞、黄修岩等专家、学者,在通过认真审评后一致认为:八仙茶“根据其品种内在特征,采取相应的采制工艺,其品质特征表现:外形紧结,香高爽(品种香显露),滋味浓厚,耐泡,回甘爽口,有其特殊风格,可作为适制乌龙茶的新品种”。
  1987年,省推荐八仙茶参加全国首批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在湖南和广东两省茶科所进行区试。1988年,八仙茶选育获漳州市科技进步2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2等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铜奖。1994年春,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知,已将八仙茶申报审定。1994年八仙茶入选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写的《中国名优茶选集》一书。初略统计,八仙茶已在闽、粤、湘、苏、桂5省的54个县(市)种植55000多亩。我们诏安县已有八仙茶园24000多亩,1993年产八仙乌龙干毛茶900吨,产值2300万元;1994年预计可产八仙茶1300吨,产值3400万元。
  20多年的呕心沥血、辛勤浇育的“八仙茶”终于获得成功。这对于我来说,是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对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莫大的安慰。我仅仅做了一个党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而党和人民却给予我莫大的赞赏和荣誉。1987年,我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列入漳州市第1期(1989-1992)和第2期(1993-1995)市管专业技术人才,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还被评为高级农艺师,接纳为中国农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员;还被选为政协诏安县委员会常务委员,漳州市政协委员,中共福建省第5次代表大会代表。
  我县八仙茶的选育成功,并获得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面凝聚着各级领导、同行专家的心血,广大茶农的辛勤汗水。正如在1986年福建省八仙茶鉴定会上,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省农业厅经作处王乾镐处长所说的:“诏安县选育成功八仙茶是对乌龙茶事业的一大贡献,我代表福建省茶叶生产部门对诏安县表示感谢。”除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外,县科委、科协、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的同志,以及太平镇的胡瑶金、胡石金,建设乡的胡德发,红星乡的许朝生,西潭乡的吴俊武等茶农技术员,也都为八仙茶的栽培管理、采制技术培训和推广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我很感谢他们。我不陶醉于成绩和荣誉。我还想抓紧退休前的几年时间,不遗余力地继续完善八仙茶的研究,为不断提高八仙茶的质量而工作,以此来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厚爱。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兆钦
责任者
杨焕成
相关人物
钟继春
相关人物
钟振春
相关人物
钟王文
相关人物
钟锦
相关人物
詹梓金
相关人物
林雅藩
相关人物
王乾镐
相关人物
李冬水
相关人物
李一金
相关人物
朱寿虞
相关人物
黄修岩
相关人物
王乾镐
相关人物
胡瑶金
相关人物
胡石金
相关人物
胡德发
相关人物
许朝生
相关人物
吴俊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