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竹僊先生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23
颗粒名称: 回忆竹僊先生二三事
分类号: I267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吴崇先生对已故的竹先生的回忆。竹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曾在集美师范、诏安中学、厦门中学等学校任教,也曾在南洋女子中学任教。
关键词: 诏安县 竹僊 人物

内容

按:这是吴崇先生写的一篇回忆录,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亲切可读,特别是它出自一位耄耋老人的手笔,更是难能可贵,特予刊出,以飨读者。吴老先生早年教过书,任过校长;现年91岁,居四都镇大梧村。
  偶阅《诏安文史资料》第一期秋燕同志写的《竹僊校长》一文引起我忆旧的情趣。我与竹僊三代世交,又同在南洋一起生活多年,对他的情况颇为了解,写这篇短文作秋文的补充,为文史留下一点资料,这亦是对故人的一种怀念。但因年事过高,记忆衰退,为行文的方便,只能按时间的先后分点叙述如下:
  (一)
  1925年竹僊(后改得先)先生受聘任集美师范17组国文教员时,曾竭力鼓励学生写作新体诗。邱若琛同学潜心研究,独得心传,以后终于成为星马著名的新体诗家。这一年的3月,孙中山不幸逝世,学校召开追悼会,缅怀国父业绩,得老代该组同学写了一幅“革命到底”的挽轴。寥寥4字,言简意赅,颇受与会者的赞许。
  (二)
  2年后,得老返回诏安,受聘出任诏安中学校长。以后又卸任前往厦门中学执教。到11937年,得老接受新加坡赫赫有名的南洋女子中学聘请,到那里当国文教师。因他教导有方,颇受学生爱戴。其中有一位姓陈的女同学,由敬慕而生爱。她不顾家庭阻挠,愿委身相事。那时,得老的年纪已40开外,老家还有发妻,虽然结婚10多年没有生养,按时行的古礼,亦可准其再娶,但该校校长刘××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对重婚的男人抱有成见。所以对他俩的结合大加反对,借口“有损校誉”而与得老翻脸,使得老不得不弃职与陈女结合,另谋他就。及日寇南侵,他料势必殃及星洲,便挈妇携雏,北上半岛的宁宜,在族亲吴泗滨的大橡胶园内住下。吴家的橡胶园足有700多英亩大,名为“长城山庄”,委托其胞侄吴太山管理(太山,原名鹤汀,在故乡时曾任过松斋小学校长)。太山先生慷慨好客,凡避难来投的同乡知识分子,无不接纳收容,被人戏称为“孟尝君”,只是由于战时受封锁,庄内粮食缺乏,所有避居的人都得觅些空地种薯芋和蔬菜度日。得老当时年纪己近五旬,又是个不知耕稼的文弱书生,实在拿不起锄头耕种,最后只好仗其会骑自行车的本领,时常载些农产品到附近的小街场去卖,赚些微利来维持生计。这样,亦居然支撑了3年8个月之久,也着实难为他了。
  (三)
  日寇投降后,他离开了“长城山庄”,欲往槟城谋生。路过吉隆坡时,因无车可搭,只得暂时在客栈安身,然后携其小女到马共主办的民声报社访友求助。当时,我刚好在报社内,下楼梯时听到他与朋友的谈话声,才认出了他来。随即同他到客栈叙旧,并托一友人找到一辆货车,让他附搭北上。我知道他囊夹空空,于无办法中张罗了40元给他带上,谁知他抵槟后有失所望,不久又南下新加坡。1948年6月,当地平仪小学校长沈洹(字卫涯,沈侍卫的长孙)要回国,才接任其职。不久,在当地中华女子中学任校长的汪女士(集美校友)听到他的境况,便请他去当国文教员。过了一段时间,汪校长退休,董事部要提升原教务主任盛女士承乏;盛女士自忖年轻识浅,不敢承受。得老知道了,极力鼓励她,并表示愿竭力相助。盛女士这才安下心来接任。从此,学校的外务事由校长应付,内务事概由他协助处理,二人相处,欣洽无间,使校誉日隆,几乎可与南洋女中媲美。得老此时心情很好,学校的匾额和教室名以至通道名称,一概由他包揽写上书法。当时,他的书法已有名气,这样一来,声誉更好,那一带的学校、商店都上门来求他赐墨宝。开始都是代劳的,后来,他听了朋友的劝说,才定下润格,收取一些报酬来补充家庭经济的拮据。
  竹僊先生1961年以后就常卧病,不时请假休养,直到1964年夏天病逝。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崇
责任者
吴崇
相关人物
竹僊三
相关人物
邱若琛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吴泗滨
相关人物
吴太山
相关人物
孟尝君
相关人物
沈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诏安县集美师范
相关机构
福建厦门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