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事要闻辑录(续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16
颗粒名称: 地方史事要闻辑录(续一)
分类号: D665.1
页数: 12
页码: 157-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前后1921年至1929年诏安县的重大事件。
关键词: 地方史事 诏安县

内容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前后
  1921年(民国10年,辛酉)
  1月
  △“诏安学生反日救国联合会”和“诏安各界人民反日救国联合会”被进驻我县的北军强行解散。
  △24日,四都马城群众与驻四都盐警发生磨擦对火。
  县知事冯春生率兵前去究办,群众被勒索巨款后息事。
  春季
  △县立师范讲习所改制附设于丹诏小学。
  △私立师范讲习所创办,附设于北门侨办松斋小学。
  △县电报局改称电政局。
  △林头一带骤降冰雹。
  △白叶一带天花流行。
  夏季
  △霍乱在全县流行,溪东一带尤剧。
  秋季
  △附设于丹诏小学的县立师范讲习所停办。
  △县创办毓英女子学校。
  8月
  △20日(农历七月十七),发生水灾,东沈溪岸和下河埭岸被冲垮。
  9月
  △县立梅溪小学校创办,址在仕渡村。
  1922年(民国11年,壬戌)
  夏季
  △霍乱继续蔓延。
  8月
  △2日(农历六月初十),全县发生严重风水灾。
  △丹诏小学附设幼稚园于黄厝祖祠,此为我县幼儿教育的开端。
  秋季
  △松斋小学附设的师范讲习所和侨办田庄小学停办。
  △广东饶平海匪首领陈阿尖、陈阿水等纠集匪众冒称官军进驻县城,公开打家劫舍,扰乱社会治安。
  9月
  △县知事冯春生获悉北军即将离闽,恐时局有变,托故将县政交付秘书吴修(本省闽侯人)代理,自已脱身离去。
  10月
  △6日,县创办县立中学于城内考棚,此为本县中等教育之始。
  11月
  △粤军贺瑞庭率队进驻诏安。原驻北军所部离去。
  △代理县知事吴修离职,缺由“众母局”(即育婴堂之前身)董事会公推谢锡铭(本县人)接替。
  12月
  △粤军撤退。北军臧致平率部入诏。
  △谢锡铭离任,由臧致平委其秘书刘丽辉接任县知事。
  1923年(民国12年,癸亥)
  2月
  △北军撤,粤军洪兆麟部入据。
  △县知事刘丽辉随北军他去,缺仍由众母局董事会公推谢锡铭代理。
  春季
  △城区东关创办“私立单级师范学校”于朱厝祠。
  △“私立乙种农业学校”和“私立乙种商业学校”分别创办于顺庆堂和松斋,不久皆因经费拮据停办。
  △县立平化女子小学校创办,私立培英女子小学和侨办毓英女子小学同时裁撤。
  △“诏安美术研究会”成立,址在西门内钟厝祠。美术研究会还附设国画专修班,每年举办2次美展。后因驻军频繁干扰,美研会停办。
  △“华侨公会”成立,址在东关隆兴路。不久停业。
  △天花继续在县内流行。
  4月
  △代理县知事谢锡铭离职,缺由粤军委郭慎传(广东东莞人)接任。
  6月
  △县知事郭慎传离职,缺由沈龙滨(本县城区人)以巨款贿赂驻军接任。
  7月
  △鼠疫在全县流行,山区尤剧。
  秋季
  △基督教会办的崇道、崇德2小学停办。
  8月
  △浙军张鸿翔率部入据。诏、饶著匪陈阿尖、陈阿水、吴保兴、林祝之等均被招募收编。
  9月
  △县知事沈龙滨被驻军撤职,缺由浙军委杨卓夫(广东饶平人)接任。杨亦官亦匪,东门口常有抢劫事件发生,社会秩序混乱。
  △12日(农历八月初二)发生风水灾,沈厝寨溪岸崩。
  10月
  △浙军撤。粤军马永年部入据。
  12月
  △县知事杨卓夫离职,缺由粤军委詹培勋(广东饶平人)接任。詹也“亦官亦匪”,扰得民心惶惶。
  1924年(民国13年,甲子)
  1月
  △粤军撤。北军入境。
  △县知事詹培勋随粤军撤离,缺由北军委随军人员提乾元(江苏东台人)接任。
  3月
  △天花继续蔓延。
  4月
  △17日,有粤军数十名自饶窜入后岭抢掠,还捕去群众40多人(后3名被杀于黄冈)。
  6月
  △西北山区鼠疫流行。
  7月
  △北军以第八路讨贼军何成浚、张贞部为左翼,闽军以臧致平部为右翼,联合进攻潮州粤军所部,失利后退据云霄,诏安又为粤军洪兆麟部占据。洪部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社会秩序混乱。
  8月
  △霍乱继续蔓延。
  9月
  △秋旱严重。山区并发虫灾。
  11月
  △县知事提乾元离职,缺由粤军委陈乃扬(福建同安人)接任。
  △林学渊自粤东人诏,在城区设立“国民党员登记处”,开始登记国民党员工作。
  1925年(民国14年,乙丑)
  春季
  △诏安县劝学所改称诏安县教育局,配局长、督学各1名。
  △私立师范讲习所停办。
  △天花继续蔓延。
  夏季
  △鼠疫继续蔓延。
  6月
  △粤军林虎部与北军张贞部在四都马厝城遭遇,发生激战。
  △县知事陈乃扬离职,缺由沈璟(本县人)接任。
  7月
  △私立幼雅园创办,址在北门外何秋爷楼。
  △公立耀东小学、竞业小学合并,称县立竞耀小学。
  △12日,驻漳的北军师长张毅令所属团长孙效曾带4连战士,警备司令提乾元带警备大队入诏驻据。
  △23日,县知事沈璟被北军撤职,缺由提乾元兼任。
  8月
  △中旬,台风袭击我县,暴雨成灾。
  9月
  △16日,东湖地区爆发抗捐事件。原因是地方士绅陈熙台向政府承包东湖田亩捐
  后,由其侄陈汉荣前去加额催讨,首先引起沈厝寨群众持械反抗,后周围各村亦群起响应,将陈痛打后囚禁在上陈村。陈熙台与县知事提乾元密谋,先置兵于西姑山,然后假意核减捐额,骗取群众放回陈汉荣;陈一返回,又随即进兵军寮,纵火焚村。经过3小时激战,群众终于被镇压下去。至此,提乾元仍不罢休,又血洗了毗连的10个村庄,枪杀无辜群众70人,毁屋480多间。
  10月
  △13日,提乾元派警备兵协同有关人员到含英乡催缴捐款,强行勒迫群众要在1小时内缴纳600银元。群众被迫持械反抗,将官兵痛打后囚在村中。提乾元率队前去救援时,亦遭群众伏击而败回,10天后,再带领大批人马进剿,仍为群众击败。
  秋季
  △秋旱继续。
  11月
  △4日,北军所部和提乾元警备队离诏。
  △粤军第七师师长谢文炳、第三独立旅旅长刘志达率部1000多名入诏。
  △5日,粤军派独三旅参谋李隽(广东乐昌人)接任县知事。
  △6日,驻诏粤军第七师调平和。
  △9日,粤军独三旅调云霄。李隽随军离职。“福建建国军”独一旅旅长张鸿翔率部入诏驻防。
  △10日,县城豪绅李琼琳用巨款贿赂驻军窃取县知事一缺。
  △18日,城区各民众团体武装包围张鸿翔部驻地。这是由于张限期勒索军衣、军毡和军费共1万银元引起的。后张遁逃,军队被缴械。地方各族士绅公推陈海波和林国光分别充任独一、二团团长,统管放下武器的建国军。
  12月
  △19日,原福建警卫总队队长许显时,根据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的指示,自广东入诏,一方面着手收编前被北军打散的部队,一方面筹设靖国军干部学校于丹诏小学。
  △23日,县知事李琼琳离职,缺由驻军委李之益(广东饶平人)接任。
  1926年(民国15年,丙寅)
  2月
  △县知事李之益离职,缺由驻军委徐鹏(本县人)接任。“县知事”一职改称“县长”,“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并增设第三科专管教育工作,科内“视学”一职改称“督学”。这时,县政府开设电话室,配备管理员1名。
  春季
  △县成立“教育改造委员会”,着手整顿全县学校。
  3月
  △4日,饶平黄冈镇驻军补充团联合我县驻军,以大布乡与黄冈补充团的逃兵共同谋反的“罪名”,发兵进剿大布,打死无辜群众18人,焚毁民房760多间,乡里财物、牲畜被洗劫一空。
  春季
  △天花继续蔓延。
  4月
  △1日,本县农工商学兵各界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声讨日本帝国主义者炮轰我大沽口罪行。
  由国民党左派余佩皋组织的诏安农民运动考察团,一行8人,前往广东海丰参观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回来后不久,县成立农会,推举诏中校长沈璟为会长。
  6月
  △23日,本县农工商学兵各界及各社会团体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强烈抗议英帝国主义者一手制造“沙基惨案”罪行。
  夏季
  △国民党在城区成立“诏安县党务指导委员会”。
  △诏安县妇女会成立。
  △诏安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省农会委沈次琬(本县人)为主任。在此之前,县内已有1个由许楚帆等筹备成立的农会。两个农会无法统一,形成对立。
  △鼠疫在山区继续蔓延。
  7月
  △19日,(农历六月初十)沿海发生风水灾。
  秋季
  △“县立中学”改称“诏安县初级中学”,“县立丹诏小学校”改称“第一区县立第一小学”,“县立竞耀小学”改称“第一区县立第二小学”;城区南关公立震南、薰南、南藩等小学合并为“第一区县立第三小学”(址在东城象山祠堂),城区北关公立三育、培英、启蒙等小学合并为“第一区县立第四小学”(址在北关世德堂);东门内私立涤亚、望益、东华等小学合并为“第一区县立第五小学”(址在城内顺庆堂);南门内公立明新、毓奇、达材、耀藻、乐育等小学合并为“第一区县立第六小学”(址在城内许厝祠堂)。还在东门内继述堂创办1所经费由厦门集美学校侨资支持的“诏安公学”。尔后,成立县教育会,着手清理积欠教育经费。
  9月
  △15日(农历八月初九),发生风水灾。
  10月
  △10日,驻云霄的北军张毅部荣宝兴团开抵四都,同国民革命军警卫总队发生战斗。后,警卫总队失败,退入饶平黄冈。13日,北军占据县城,当晚又撤回云霄。
  △县长徐鹏随警卫总队撤走。
  △13日,警卫总队委任许书(本县人)为临时县长。
  △14日,警卫总队两个连自黄冈返县驻据,火焚勾结北军的陈熙台“大夫第”。
  11月
  △4日,临时县长许书离职,缺由吴斌(广东顺德人)接任。
  12月
  △下旬,许显时率警卫总队离诏参加北伐东路军东征,担任右翼前卫。靖国军干部学校同时并入黄埔潮州分校,成为黄埔第五期学生参加北伐。
  1927年(民国16年,丁卯)
  春季
  △县立各小学校长一职改称主任委员,由县直接委任。
  △天花继续蔓延。
  2月
  △28日,县长吴斌离职,缺由蔡文谟(广东潮阳人)接任。
  3月
  △省府派员抵县清查办理土地、房屋等产业的契据纳税工作。
  4月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各地开始“清党”。“诏安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改称“党务清理委员会”,重新清理登记国民党员,并整顿基层组织,设立3个区党部、10个区分部和4个直属区分部。
  △国民党县党部抽调骨干分子组织县农会。
  △全县开征“水油捐”。
  夏季
  △鼠疫流行。
  8月
  △省府颁发筹集“金库券”令,分配诏安应收额数千元。
  △县政府第三科改称教育局。
  秋季
  △发生虫灾。
  冬季
  △县府撤销承审员一职,改设司法委员1人;县监狱署改称看守所。
  △泥水、木匠、裁衣、理发等行业工会各推选出代表若干名组成总工会。
  1928年(民国17年,戊辰)
  1月
  △1日,国民革命军第11补充师第2团入据诏安,团长曾汉明。
  △13日,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饶和埔诏游击总部”在饶平县上饶九村成立。
  2月
  △中共饶平、大埔2县委的部份工作人员,陆续潜入我县西北山区,以理发、裁衣、打铁、教拳等职业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第一区县立各小学主任委员一职改称校长,校名亦同时更动,第一小学改称“怀恩区县立丹诏小学”,第二小学改称“怀恩区县立城东小学”,第三小学改称“怀恩区县立城南小学”(址移东城九户祠堂),第四小学改称“怀恩区县立城北小学”,第五小学改称“怀恩区县立东垣小学”(址移宪伯第世恩堂),第六小学改称“怀恩区县立南雍小学”(秋天校址移沈公书院)。
  △县立平化女子小学停办。
  春季
  △天花流行。
  △县国民党召开党代会,正式成立“国民党诏安县党部”,内设组织、宣传,总务3部;并选举执监委员组成“国民党诏安县党部执监委员会”。
  5月
  △6日,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师1个营入诏驻据。
  △22日,县府通令开展查验契据纳税工作。
  6月
  △5日,县府奉令增设“诏安县清匪委员会”。
  △9日,县府增设“公债委员会”,筹募公债额2.5万银元。
  △诏安县各界人民反日救国运动大会成立。
  6-7月
  △饶平、大埔、平和3县的革命根据地不断遭受国民党军队、地主武装的“进剿”。3县的区、乡部分工作人员和伤病员陆续转移入诏安西北山区隐蔽。饶平的丘阿
  挠到秀篆石下“理发”,大埔的罗时元到官陂浮山办“拳馆”,大埔的温仰春到官陂南陂学堂教书,邓法楷、邓松年、黄娘寿等也以各种职业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夏季
  △城区中小学联合举办首次中小学生运动会。
  8月
  △县长蔡文谟离职,缺由萧其燊(福建闽侯人)接任。
  8-9月
  △转移到诏安西北山区的大埔县埔东区委温仰春、饶平县委的张亚钱、平和县委的陈彩芹,在饶平的西岩山西竹寺召开饶、和、埔3县流散工作人员会议,成立工农革命军饶和埔诏独立支队,詹阿遂为支队长,温仰春为党代表。支队下辖3个大队,实行机动灵活战术,活动于4县边境。
  9月
  △县成立教育会筹委会。同时成立会员审查委员会,开始登记审查会员工作。
  △县教育局改称教育科。
  △县立丹诏小学附设的幼稚班与北关私立幼稚园合并,创办县立幼稚园,址在城内黄厝祖祠,不久移顺庆堂。
  10月
  △县教育会审查会员工作结束,公布全县合格会员115名。
  11月
  △县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选出执行委员9名。
  △与中共东江特委失去联系的饶和埔诏革命组织同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接上关系。福建临委先是派前去汇报工作的饶平县委余丁仁到平和县委,并指定余到平和大溪、诏安官陂一带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归平和县委领导。尔后,在诏安平和边境建立2支部,大埔与平和的边境分别建立1支部,共4个支部,合组成一指导机关,定名为饶大特委。省临委派谢汉秋同志前来指导,拟时机成熟组建诏安临时县委(以后形势变化没有实现)。
  12月
  △县府开始征收公债捐2万银元。
  1929年(民国18年·己巳)
  春季
  △中共闽粤边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刘锡三,组织部长温仰春,宣传部长余丁仁。工委机关隐蔽在官陂的南陂厚安村文圃学堂。
  △“诏安县书报社”址移文昌宫,改称“诏安县图书馆”。
  △上官陂陂一带山区天花流行。4月1日,县长萧其燊离职,缺由萧宜璋(广东潮阳人)接任。
  △县设置司法公署,由县长萧宜璋兼任检察官,下设正副司法委员、主任书记官、书记官、通译员、检验吏各1名,法警5-6名,还设民事调解处和监狱署。监狱署配管狱员、看守长各1名,看守生2名。
  △21日,县府又开始征收公债捐2万银元。
  5月
  △4日,诏安中学学生集会许厝祠堂前广场纪念“五四”青年节,与前来捣乱的国民党分子发生冲突,最后集会被强行解散。
  6月
  △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谢卓元,执委陈彩芹、张阿钱。“四县苏”在南陂厚安村隐蔽。
  △县教育会进行改组,重新成立“审查委员会”审查教员。
  △饶平著匪杨义鸣受国民党第四十九师“云诏剿匪司令行营”收编。后,该部有200多名入诏,夜晚常明火执仗打家劫舍。
  △鼠疫再次发生蔓延。
  8月
  △“诏安各界人民救国运动大会”易名“诏安反日会”。
  △国民党扬义鸣部借口“剿匪”,开抵官陂南陂村洗劫,遭南陂、五通、溪东一带农民群起反击。
  △下旬,“诏安公学”改称“公立丹集小学”,“怀恩区县立南雍小学”并入“东垣小学”。“私立松斋小学”停办。
  △27日,驻饶城的国民党蒋光鼐部教导团第三营第十三连80多名战士倒戈反正,为我饶平县委接收改编为红军独立连,后由饶和埔诏军联委带到诏安官陂龙伞岽大山集训。后东江特委派员进行改编,以此为主力补充饶和埔3县分散的武装力量,组建为东江第六军第十六师第四十八团,人数增至140多名。分别由罗时元、温仰春担任团长和政委,连半天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0月
  △红军四十八团在官陂游击队的配合下,袭击霞葛国民党盐馆,开盐仓赈济缺盐农民。
  11月
  △国民党杨义鸣部开到霞葛催迫烟苗捐,各村聚众反对。双方对火后,杨被群众活活打死,其余士兵亦死伤30多名。
  △10日,县教育会召开二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成立执行委员会。
  △中旬,县府开征中山公园建筑捐。
  12月
  △官陂的马坑、陈坑、赤竹坪、栗竹头、霞葛,秀篆的东坑、石下、炉坑及太平的新营等乡村,先后建立苏维埃和农会组织。马坑、陈坑、栗竹头、石下、东坑、炉坑等村开始分地。
  △国民党四十九师教导团团长黄南平率部到霞葛究办“杨义鸣案”,群众房屋被焚50多间,被勒索银元2.8万多元。
  1930年(民国19年,庚午)
  春季
  △天花流行。
  4月
  △省财政厅批准将中军府废署交付诏安中学使用。
  5月
  △县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将原12个行政区重新划为6个“自治区”。即以怀恩、遵化、梅岭3个区并为第一区,以原思政区为第二区,以维新、东湖2个区并为第三区,以奇湖、梅港2个区并为第四区;以原太平区为第五区;以霞葛,官陂、秀篆3个区并为第六区。各区成立筹备处,设主任1人,助理员2人,办事员2-3人;区以下设乡(镇)、闾、邻。最基层以户为单位,家长称户长,5户为1邻,设邻长,5邻为1闾,设闾长;若干闾为1乡(镇),设乡(镇)长。
  △县政府成立“粮食赈济会”,向全县摊派“米捐”。
  5月
  △县成立识字运动委员会。
  6月
  △县举行小学毕业班会考。
  7月
  △国民党地方军队开赴秀篆石东一带“围剿”红军,推行“三光”政策。补充大队第一、二中队,先后开赴太平“清查”参加革命的群众,“围剿”革命地区。
  8月
  △县政府教育科改称教育局,内增设教育经费管理处。
  △县商会改组,成立“诏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
  △杂粮、国药,布业、百货、烟酒、屠宰,京果,纸业8个同业公会成立。
  △13日、县长萧宜璋离职,缺由何实军(广东梅县人)接任。
  △28日(农历七月初五)发生风水灾。桥东头溪岸崩。
  9月
  △1日,县农工商学兵各个团体集会抗议德商偷运化肥进口的不法行为,并联名通电全国,要求政府依照中国法律严加制裁。闽南舆论界亦纷纷发表评论,支持诏安人民的爱国斗争。事件的起因是:上月30日,德商开办的汕头爱礼司肥田粉分公司,与本县永春堂,泰裕行成交的一大批肥田粉,违反中国政府严禁外国肥田粉进口销售的通令,强行运肥到诏安,并辱骂不给办理过税的海关人员和不予装卸的工人,还捣毁了海关办事室,从而引起了公愤。由于行凶的德商亨士祺被保护入县衙内,所以群情一直未息,延续到9月8日;才由德办香港爱礼司肥田粉公司通过外交途径,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强奸民意,下令保释亨士祺和发还肥田粉了事。
  秋季
  △龙溪公路局派员到诏安设立“云诏工程处”,着手筹划开辟“云诏公路”和“诏黄公路”2干线和“诏和公路”支线。
  △城区的桥头街、水车街、南门头街、大路尾、篾货街、五显街开始拆房,开辟中山东西路三民南北路。
  △“中山公园”择址县衙前面动工兴建,历时一年竣工。
  11月
  县政府抽调壮丁充当开筑公路工役,并开征“公路捐”。同时加征“公债捐”1.5万元。
  12月
  △国民党驻诏军队集中“围剿”饶和埔诏县委在诏安开辟的革命地区。
  (下期待续)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慕辉
责任者
沈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