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反对不法德商的爱国行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15
颗粒名称: 一次反对不法德商的爱国行动
分类号: D665.1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本文描述了1930年8月底,福建省诏安县发生的一次反对不法德商的爱国行动。德商亨士祺因违反中国政府严禁向外采购销售肥田粉和取缔私运外国化肥进口的通令,在诏安宫口湾和县城通济桥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和冲突。
关键词: 德商 肥田粉 爱国行动

内容

1930年8月底,我县曾发生过一次反对不法德商的爱国行动。这对于当时刚篡夺革命成果不久建立起来的蒋家王朝,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发生在8月28的台风刚过,洪水余渣还未去净,德商开设在汕头的爱礼司肥田粉分行,与本县永春堂、泰裕行成交的一批肥田粉(约300包),就利用航道水涨的时机启航运抵诏安宫口湾。海关办事员因事先接到国民党政府严禁向外采购销售肥田粉和取缔私运外国化肥进口的通令,便以该批化肥属非法入境而不让过税。随轮押货来的德商亨士祺恼羞成怒,拔出手枪指着海关人员破口大骂,最后还将宫口海关办公室尽行捣毁。当时宫口虽驻有警兵,但他们慑于外人,都龟缩在室内,不敢出来阻止,任其猖獗。亨士祺接着又胁迫停靠在海湾附近的所有小船,漏夜将这批肥田粉运到澳雅头。翌日清晨,又转运到县城通济桥边。
  不久,事先接到汕头“爱礼司”电报的永春、泰裕2行的人员来到桥边雇工卸货。这时,不少在溪边纳凉,浣衣的男女群众,一获悉是德商偷运肥田粉进口,都气愤不过,纷纷上前指责他的不法行为,也斥责永春、泰裕2行不该“吃里扒外”,蔑视国法。还有一些国民党人士闻讯也赶来阻止。可是,骄横跋扈的亨士祺理都不理,一味蛮横地胁迫工人赶快卸货。搬运工人动于义衷,理所当然地歇工不干。有的工人还气愤地说:“你们德国鬼同日本鬼一样,都不是好东西!”亨士祺顿时气急败坏,把工人的祖宗三代都骂个够。此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揍死这只疯狗!”亨士祺马上被愤怒的人们团团围住,正要开拳痛打,县府派出的几十名驻军和警兵赶到了,连忙吆喝住群众,保护亨士祺逃离现场,到县衙内避难去了。永春堂、泰裕行的人员也趁机溜走,把店门加锁起来,情绪激昂的群众气得将这2家的招牌给砸了。
  翌日(9月1日),诏安县城工农商学兵各个团体纷纷举行集会,支持广大群众的这一爱国行动,并联名通电全国,强烈谴责,抗议德商的不法行为,一致要求国民党政府维护国家尊严,惩办犯法歹徒。闽南各地舆论界也就此事件连续发表评论,刊登消息。对诏安人民的正义斗争给予有力的声援。
  事件持续了七八天。这期间,亨士祺安坐县衙内,一根毫毛也没有受到触动。地方上一些富有正义感的士绅实在看不下去,跑去询问县太爷何实军,县太爷一面慑于外人,一面又担心群众冲进来捉人,所以也没了主意,只有再三恳求地方士绅“安顿民情,等候上司处理”。群众担心官府暗中放走亨士祺,不少热心者只得日夜监守在县衙门口不走。据说此一事件发生后,德商设在香港的爱礼司肥田粉公司(汕头分公司的顶头上司),曾通过外交途径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最终迫使福建省政府下令诏安县府无条件释放亨士祺,将肥田粉发回汕头。
  9月8日,香港爱礼司肥田粉公司经理专程赶来诏安,出示省府指令,将亨士祺保领出境。广大群众听到这一消息,对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莫不气愤填膺。
  (作者附记:本文参照1960年林仲姚、沈聪慧、沈次琬三先生的采风记录材料整理)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楼
责任者
于义衷
相关人物
经理
相关人物
亨士祺
相关人物
林仲姚
相关人物
沈聪慧
相关人物
沈次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