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第一家盐子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05
颗粒名称: 建国初期第一家盐子店
分类号: F426.8
页数: 2
页码: 129-1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建国初期第一家盐子店的创办过程和经营情况。
关键词: 建国初期 诏安县 盐业市场

内容

食盐是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而闽南沿海则是我国海盐的重要产区。因为用海水晒成盐,成本低,利润高,所以历来被政府收为专卖。抗战期间,在漳浦、东山、诏安、云霄几个产盐县建立了诏浦盐场,统一管理辖区内的盐业生产、运输和销售业务。为了控制私盐,还配备了一个武装精良的税警大队。盐场下设分场、盐坎等生产机构和转运站、承运处等运输销售机构。当时设在诏安县境的是林头分场(包括所属各个盐坎)和四都转运站。县城还有设在中山西路的诏安官盐承运处(由地方士绅集股设置),负责把从诏浦盐场(后改编为东诏盐场)购进的官盐销往广东和闽西等地。这就形成了产、运、销一条龙的官盐专卖体系。
  在全国解放的好形势下,1949年12月,驻东山县西埔的税警大队,在诏安县大嵼村宣布起义。随着诏安、东山两县的解放,原来的盐业机构,接管的接管,垮台的垮台,一条龙的官盐产、运、销体系解体了。新的体系还来不及建立,于是私盐贩子乘机活动,到处私盐充斥,不但影响了群众的消费,对新接管的的诏浦盐场更是致命的打击,这就大大削弱了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盐税的入库。
  1950年夏天,我在中山东路华顺转运行任经理。有一天,曾和我在漳浦县立中学同事过的武平友人彭逸先生来看望我。原来他已在西埔的东诏盐场工作,这次奉命来诏安开拓公盐销路。他要我推荐运销公盐的商行。我领着他去看商界朋友,走了一天,磨破嘴皮,总是无人愿意承销,原因是海上还有匪徒出没,怕担风险。他动员我自己干。我说,一是缺少资金,二是同样担忧海上风险。老彭想来想去说:“如果我们盐场把盐运到诏安县城关,资金和海上风险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我听了很赞同,又就运销的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商谈后分头行事。我到县公安局请示葛奠华局长:“这样做是否符合政府政策?”葛局长到县委汇报,不久即派通讯员来通知我:“县委武克书记同意你们办盐子店。他会通知太平区公所动员群众改贩公盐,禁止私盐买卖的。具体你们再和太平协商。”
  不久,老彭选中了溪边的仙公庙做未来的诏安盐站站址,知道我已获得县党政领导批准,十分欢喜,当即回东山场部汇报去了。我也着手集股筹组诏安盐子店。股东包括县城和太平区两方面的人。我任经理,振成丰行职员谢爱生任会计,华顺转运行会计许鸿波任出纳。太平方面雇用2人打杂。用华顺转运行的栈房作为盐子店店址,太平方面的人员来县城也在这里休息。我们还借用华顺转运行的银行帐号,并向诏安汽车公司租了一辆货车,专供运盐进太平等地。
  所有问题解决后,诏安盐站便告成立,站长彭逸,盐包从西埔直接运到盐站。盐子店每天上下午则自盐站各调1车盐运抵太平销售。价格由区公所核定,即盐本加运费再加小额利润,这就是批发价。购买者每人每次限购50公斤,凭盐子店开给的发票即可到乡村零售,也可转售到比邻的平和或广东农村。由于价格合理,手续简便,所以很受欢迎,业务发展良好,差不多每2天可销售5车。盐子店批发利润虽低,但集腋成裘,也很可观。每月收入扣除税收和工资外,还留下少量的公积金,然后按股分红。股东们(所有职工、杂工都入股)纷纷要求发展业务,但只开业半年,城区土地改革运动就开始了,盐子店便由区公所接管,另行安排新的职工负责经营。盐子店的职工只留用2人。到以后合作化高潮时,食盐归各区供销社经营,城关地面只保留在食杂商店下设一个食盐小组,那是后话,这里就不赘谈了。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大文
责任者
葛奠华
相关人物
谢爱生
相关人物
许鸿波
相关人物
彭逸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华顺转运行
相关机构
诏安县公安局
相关机构
诏安汽车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