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车站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01
颗粒名称: 诏安车站的变迁
分类号: F276.5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车站的变迁,从最初的诏和汽车公司到国营福建汽车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再到现在的诏安车站。
关键词: 诏安县 车站 交通运输

内容

我县第一家公路汽车公司——诏和汽车公司自1933年创建,至1951年10月并入国营福建汽车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的经过,本刊第8期发表的伍绍明文章《诏安汽车公司创建始末》已作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当时,县人民政府还保留一个公营的诏安汽车运输组,用仅有的2部日制客货两用汽车,专线行驶县内短途运输。这个汽车运输组直到1954年元月才并入国营漳州汽车分公司)。
  1952年2月,新建立不久的漳州分公司诏安车站开始和国营广东汽车运输公司衔接旅客,首次开展闽粤两省联营业务。当时设在中山路南门头的诏安车站只有8名职工。
  随着运输的不断扩增,诏安车站投建了简易候车室、停车场、小售票处和行李房,但总共面积不过300平方米,时过不久又不敷需要了。于是,在1956年又征用中山西路烈士墓对面的11亩地,投建新的车站。新建的车站虽然拥有停车场2400平方米,和一个能容纳4部汽车的车棚,一个130平方米,120个座位的候车室,一个10平方米的售票房,一个能容纳2部汽车的修理车间,还有一个小仓库以及一个拥有20个床位的驾驶员宿舍和食堂、办公室等设施,比原来的车站宽敞得多了。但是,随着运输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百废俱兴的实际需要,现有这个车站怎么能容纳得下每天周转客车达110个班次(其中本站直接发车和到达94个班次,过路车停靠16个班次),旅客吞吐量4000人次,住站停靠客车24辆,货车14辆的庞大业务需求呢?所以,第3次新建诏安车站的问题提上了议程,在上级公司和县党政领导的支持下,第一个基建项目闽粤交界诏安加油站已于1985年建成交付使用。
  在上述客观条件局限的情况下,诏安车站的广大职工除完成正常的客货运输外,还为本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在1963年6月21日歼击台湾派遣的小股武装特务战斗中,车站派出客、货车辆运送驻军部队,有力地支援了这场斗争的胜利,受到地区和县支前部门的表彰。在史无前例的10年动荡中,诏安派性斗争剧烈,但车站职工始终顾全大局,坚守岗位,基本上保证了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又如1984年7月,我县受到第7号台风袭击。农业生产受灾严重。车站在县委、县府的统一领导下,抽出150部货车奋战10昼夜,把2250吨救灾化肥及时运到官陂、秀篆、红星、四都和梅岭等乡镇的20多个灾区供肥基点,有效地保证了农时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期由国营公司垄断的汽车运输局面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组织运输,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新局面,汽车运输界万马奔驰,竞争激烈。诏安车站改变以往的官商经营作风和过去等货主上门、你托我运的老一套服务方式,深入物资单位或举行聘请座谈会去组织货源,改进服务态度,开展为旅客和货主“代购票、代托运、代提货、代中转”等优质服务和礼貌待客的竞赛活动。为了面向山区,面向农村和为短途运输服务,诏安车站早在1951年就于梅洲和四都分别设立代办站。1958年又设立官陂售票处。1959年设立太平售票处。1960年设立秀篆代办站。1963年设立官陂区乡站。1972年在宫口和红星也分别设了站。近年来,为了实现“一地多站,一站多点”的多种售票方法,还在县宾馆增设售票点,在良峰山交叉点增设夜间售票处。1987年11月还增设台湾同胞接待室和购票专窗,指定专人负责,并与中旅社和侨星大厦接洽,凡是台湾同胞需要车票,可用电话通知,即送票上门,还实行“购票、托运行李、招待候车休息、上车”等四优先,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台胞代办购票和托运手续,帮助搀扶他们上车,为台胞代找亲人。几年来,诏安车站为返乡探亲、观光旅游的台胞服务达460多人次,为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解放40多年来,诏安车站由日发班车6班次增加到62班次,增长量达9倍以上。有6部客车在县内的官跛,秀篆、太平,红星、进水、宫口等乡村住乡过夜;大大方便了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进水村老区人民高兴地说:“现在进县城买东西象山前山后割草、走菜园那样早出晚归,多方便呀!”
  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诏安车站又开展了“文明优质,礼貌待客”和“三优一学”等服务工作竞赛。为了方便乘客上落车买票,每部班车都配备了跟车售票乘务员。过去全县设立32个停靠站,现在只要乘客一招手,车就停靠承运,态度诚恳和气、礼貌待客。为了满足学生往返学校的需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前还增设学生优先购票专窗,而且由提前3天售票延长到提前15天售票。现在各阶层乘客都称赞国营车站服务质量好,行车安全可靠。车站职工也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国有企业的转换机制更上一层楼。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乃松
责任者
伍绍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