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济宽先生《中国游踪》诗选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99
颗粒名称: 沈济宽先生《中国游踪》诗选抄
分类号: I227
页数: 3
页码: 114-116
摘要: 本文选抄了一组沈济宽先生的《中国游踪》诗,这些诗是他在中国各地观光时所写,表达了他对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感怀和赞美。
关键词: 沈济宽 诗歌 怀念

内容

沈江顺搜集
  编者按:沈济宽先生是我县深桥镇仕渡村人,1935年过洋,侨居砂捞越古晋坡多年。他一生积极倡导华裔办学,并身体力行,从事教育事业于始终,先后担任过古晋坡中华教育会委员,福建学校、中华公学、第三中学、振南小学、岭坡小学等校校长或教员,并任过中华公学校董会校董和砂捞越诏安会馆副主席、梅山公所秘书。他还创办过《砂捞越时报》,积极宣传全民抗日,激发侨胞爱国爱乡。
  济宽先生已于1992年11月病故,享年84岁。他的事迹履痕,可参阅本刊第6期的《风雨重洋忆故人》和第10期的《八十话济老》2篇文章,这里刊发的一组七铯,是济宽先生1991年秋天返回祖国各地观光时写的《中国游踪》诗的选抄(诗的题目和词句均保留原样),作为我们对济宽先生的深切怀念!
  广州怀古
  华南重镇古羊城,曾是反清大本营。
  昔日抗英摧敌舰,驱胡卫国久闻名。
  黄花岗里埋忠骨,烈士长眠世所悲。
  洒血捐躯寒敌胆,终成大业逐胡骑。
  路过汕头
  昔年去国尘游履,今日重来似故知。
  名列特区前景好,春风得意正其时。
  桂林山水
  芦笛岩洞世所稀,幽深宽广不为奇。
  几疑身入神仙府,意乱神迷半似痴。
  叠采为名美可知,洞前岩壁尽题诗。
  石阶曲折通山上,游客如云竞探奇。
  西湖揽胜
  西子湖边夕照红,柳丝依旧傲秋风。
  远山如画笼烟霭,游船归时动晚钟。
  孤山面对小瀛洲,柳暗花明近晚秋。
  山上高楼悲日暮,湖中客掉尚遨游。
  上海屐痕
  黄浦江中半日游,乘风破浪乐无俦。
  吴淞港水分兰色,原是江河汇合流。
  苏州古寺
  虎丘古塔渐倾斜,老态龙钟叹岁华。
  借问剑池清浅水,当年曾否照娇蛙。
  小桥流水今犹在,山寺古钟夜尚鸣。
  倍问客船停泊处,有谁省识此音声。
  无锡风物
  惠山工艺数泥人,色色形形假似真。
  撮土手中成妙用,英雄儿女尽传神。
  南京访古
  石头自古属名城,历代几番作帝京。
  王气已消残照里,登临谁不发幽情,
  钟山气势似苍龙,一代伟人葬此中。
  亲谒陵园欣有幸,千般辛苦亦从容。
  大桥横卧长江上,南北车行得畅通。
  上下两层相辅用,对民对国有殊功。
  首都北京
  燕山绵亘似屏风,万里长城起伏中。
  见首神龙难见尾,堪称人力胜天工。
  人民大厦用途多,三十省厅似网罗。
  国会开时容万众,迎宾宴客复高歌。
  故乡感旧
  少壮离家老始归,故乡面目已全非。
  良峰葬地皆工厂,黉宇民居绕四围。
  自从少小至成人,早悉民间尽苦贫。
  势易时移今昔异,丰衣足食已翻身。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济宽
相关人物
沈江顺
相关人物
董和砂
相关人物
胡卫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