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我县十名留学生事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88
颗粒名称: 建国前我县十名留学生事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在民国时期出国的10名留学生,包括他们的姓名、籍贯、留学时间、毕业学校和回国后的职业。这些留学生珍惜自己的机会,勤学苦练,成为有一定作为的人才,其中有些还成为有全国影响的人物,为家乡增添了光彩。
关键词: 诏安县 民国 留学生

内容

谢继东
  我县自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建立第一所民间学校——渐山石屏书院,绍定年间(1228-1233)建立第一所官立学校——丹诏书院以来的数百年间,书院、义学、社学和各种形式的私塾纷纷建立,教育风气渐盛,人才迭出,科甲联登,截至清末废科举为止,中式的进士81名,举人466名,贡、监、副榜更多。民国以后,创办的新型学校渐多,1922年还办了初级中学,培养出不少初级人才,其中有些人还外出升学,据《诏安县志下编·人物志》(稿本)记载,截至民国30年(1941年),诏安籍的大学或专门学校毕业生有74人,虽然就名单看还有明显的遗漏,但已是相当可观的了,难怪我县被人誉为“海滨邹鲁”。
  遗憾的是,直到民国38年(1949年)底解放为止,我县还没有一所高级中学。学生初中毕业以后,要具有相当财力的家庭,才能支持到外县升高中。而这在民不聊生的当年是很难办到的,出国留学者就更谈不上了。因此,从清末到整个民国期间,我县出国的留学生仅有10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出国留学生都能珍惜自己的机会,勤学苦练,使自己成为有一定作为的人才,其中有些还成为有全国影响的人物,为家乡增添了光彩。现依他们出国留学的先后简介如下:
  林碧梓,梅岭林厝村人。少年时随父亲南渡马来亚的砂捞越古晋市。二十年代赴美国读书,毕业于美国美芝根大学水利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回新加坡后担任水利工程师,曾被选为新加坡留美学生会主席。五十年代,出任新加坡水利部长。1960年曾应我国政府邀请回国观光省亲。已故。
  沈向奎(1903-1971),仕江村人。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1923年赴日本留学。起先见习于日军第三师团,1932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营长、旅参谋主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48年3月辽沈战役前夕,任国民党新编第八军军长,授少将军衔。锦州战中,新八军被解放军歼灭,沈只身逃出。1949年元月又出任国民党第一二一军军长,回福州募兵。同年7月率部调泉州,整编为第五军。8月19日撤守金门,番号改为第二十五军。同年10月25日,因参与古宁头战斗抵御有“功”,11月被提升为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兼福建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官。1956年7月,又兼任金门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调台湾任“国防部联合作战委员会委员”。退役后在台湾任“福建省政府委员”。1971年在台病逝。
  胡应期(1904-1941),四都田墘村人。在黄埔军官学校第6期毕业后,参与派系斗争失败,被迫改名胡游。1923年赴日本留学。1932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历官至福建省保安第五团上校团长。1941年病逝。
  胡捷(?-1933),四都下美村人。师范毕业。1928年赴日本留学,1932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国民党陆军四十九师二九二团一营营长。1933年“闽变”时,任闽南讨逆军第四支队副支队长,率众攻打十九路军,中弹后被十九路军捕杀于漳浦鸡笼山。
  沈世雄(1905-),四都圩人。1923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日本城成学校军政班和陆军经理学校高级班,1932年毕业。回国后,历任黄埔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中校教官,国民党陆军第十三军上校军需处长等职。解放后在上海任工程师。
  李风澜(1904-1939),四都马厝城村人。诏安中学第一届毕业。先任本村小学校长。后到漳州国民党陆军四十九师师部工作。旋经师长张贞推荐,入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毕业成绩优异,经国民党中央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介绍,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先在华盛顿大学攻土木工程,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康乃尔大学进修,结业后留校任教。尔后又到密西西比河专研水利工程。1937年学成回国,奉教育部长陈立夫命到江苏省建设厅工作。因抗战爆发,转赴四川重庆担任民生轮船公司工程师。1939年夏江洪暴发,船坞出现险情,他在率众抢救时,因堤坝塌陷而跌殁江中,以身殉职,年仅39虚岁。
  林林(1910-),桥东后园村人。原名仰山。1938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同年夏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文学。因参加进步文学活动引起日本警察注意,乃于1936年夏辍学回国。初在上海执行《质文》和《诗歌生活》两杂志编辑,后参加《救亡日报》工作。1933年5月起,又参加了先后在广州、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编辑工作。1941年夏皖南事变后,他经香港奔菲律宾马尼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往中、南吕宋参加抗日工作。后回马尼拉主编地下进步报纸《华侨导报》,屡经风险。1947年底,回香港任达德学院和南方学院中文系教授,兼《华商报》副刊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广州,先后出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文艺处和广东省文化局领导职务。1955年夏,出任我国驻印度大使馆文化参赞。1958年底,调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对外文协工作,从1972年起任对外友协副会长,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还兼任中日友协副会长、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后改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等职务。他还是诗人、作家和书法家,有著作多种问世。
  谢君哲(1906-1970),南诏镇城内人。原名俊,字君哲,以字行。1934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系,获硕十学位。回国后,先后在香港、琼崖等地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后入军界,任国民党军队某师政治部上校主任。抗战胜利,任上海接管敌伪财产的高级职务。1947年,任福建省政府社会处专员,1948年调任社会处荐任视察。1949年7月,调任华安县县长。1949年底赴台湾。1970年病逝。著作有《经济战争论》等。
  沈福文(1906-),太平科下村人。1924年入集美师范,得业师、名画家张书旅启迪,奠定后来走美术之路的志向。1929年经名画家潘天寿推荐,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后因参加进步艺术团体“一八艺社”,并赴上海展出木刻受到鲁迅赞许,而于1932年夏被学校开除。不久,插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四年级。1933年夏毕业,受聘为私立北平美专教授。后因参与组织平津木刻大展,被当局逮捕。出狱后,乃于1935年赴日本留学,被松田权六教授的精湛漆艺所迷,决心向他求教。经蔡元培亲笔推荐,终于考进松田漆艺研究所。他勤学苦练,尽得松田技艺。1937年底学成回国,先后执教于美术院校。课余继续从事漆艺研究,融合古今、中日的造型、髹漆、图案、设色技艺于一炉,所作漆器、漆画精美,独具一格,因此被誉为“新漆艺的开拓者”。漆艺作品流传国内外,被收藏家视为珍宝。著作有《中国漆艺史》《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等。建国后,历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等职。他的传记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与其他古今美术大师并列。
  林德平(1912-),桥东林都村人。毕业于青岛大学,获理科学士。1946年赴美国留学,入威士空星洲大学研究院,获物理学博士。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先后任旧金山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单位教授、研究员。
  此外,侨居国外或港澳台的诏安人士及其子女,出国留学者为数也不少,但他们或因出生于外地(如许启谟),或因出国留学时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如沈子雍),不属本文收录范围,这里只好从略。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继东
相关人物
宋绍兴
相关人物
林碧梓
相关人物
沈向奎
相关人物
胡应期
相关人物
胡游
相关人物
胡捷
相关人物
沈世雄
相关人物
李风澜
相关人物
戴传贤
相关人物
陈立夫
相关人物
夏江洪
相关人物
谢君哲
相关人物
沈福文
相关人物
张书旅
相关人物
潘天寿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蔡元培
相关人物
沈子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