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历忧患 古陂呈异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83
颗粒名称: 故土历忧患 古陂呈异彩
分类号: TV62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通陂是诏安县成陂较早、灌溉面积较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灌溉五通、溪东、南陂等行政村的1500亩稻田。
关键词: 五通陂 诏安县 水利工程

内容

五通陂是我县成陂较早,灌溉面积较大的一处古代水利工程。
  陂在我县主河流东溪上游的五通村(霞葛乡)白藤径,汇来自官陂、平和大溪诸水,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灌溉五通、溪东、南陂等行政村的1500亩稻田,是单一的防旱灌溉工程。
  史载,陂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由知县梁士楚倡建。其时,梁知诏伊始,面临外遭倭寇侵袭,内受盗贼骚扰,且旱魔频仍,民不聊生。他当极力调度,外御倭寇,内抚盗贼,戎马间隙,又不忘兴革。抗倭名将戚继光对士楚推重备至,曾说:“士楚用兵英武,皆由善教得民,非继光所及。”(《诏安县志·职官》)五通陂就是在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知县倡导下而兴建起来的。工程初干砌河卵石坝,百年后由于汇水面积大和累受洪水冲决,所以至清康熙年间就残破不堪了。康熙末年,五通籍总兵官黄靖(字宸钦),为解除族人及邻里荒旱之患,又将原陂址向上游移动,择在溪中及两岸有坚硬岩盘基础之地(即今址,称新坡),改原干砌河卵石坝为白灰浆砌石坝。既成,两岸农田重获甘露,村民无不额手称庆。至今这一带民间还到处传颂着总兵官及其夫人如何捐资和亲临现场指导施工的动人故事。
  乾隆七年(1742年),为保护该陂不受破坏,永保灌溉,本村监生黄必遇、黄时可等联名禀报,请求县正堂发布指令,予以示禁。知县王宏珏遂于四月发布禁令与灌区庶民周知。且勒石立碑于“五通宫”西厢房外墙上。碑高1.68米,宽68厘米,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全文照录如下:
  县正堂示
  诏安县正堂加一级记录二次王①
  为恳天循例示禁,以全国课民命事:
  据监生黄必遇、黄世敏,生员黄时可,陂首黄悦清、黄日上、黄瑞河,张世恒,黄上桂、黄寿享、黄继祖、黄云中、赖斌等具呈前事。词称:“八政”以食居先;“四民”以农为重。食出于农,田资乎水,堤防不筑,安问起舞之商羊;堰石倾颓,休怪为虐之旱魃。遇等目睹前弊,无奈鸠工整理。石陂之灌田甚多,河东西之民命实寄,所系匪轻小也!
  上年呈给示禁,蒙历任爷台恩准炳据,而水流故道始终不改。讵不法棍徒敢放柴树过陂而冲弃,或毁陂而网鱼;或断圳绝流,贻害连乡,课命难给,乞循例给示严禁,以儆顽徒,庶陂永固,国课有供而命可活等情到县。据此合行示禁,为此谕诸乡人等知悉。嗣后务须凛遵法纪。如有故放柴树冲毁以及破陂,断圳网鱼,竭涸水道,许陂首人等,指名赴县具禀,以凭究处。
  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乾隆七年四月日给
  由此可见该陂之重要,以及时任父母官受命于民之坦荡胸怀!他对水利与农业的关系,农业于国计民生的关联之认识,皆跃然纸上,读后不禁令人顿生敬仰。②
  此后,直至民国27年(1938年),该陂才毁于洪灾。当时政府虽予以资助,但百姓无力修复,故两岸农田又成“看天田”,民食惟望旱魔恩赐。如此情景,年复一年。民国32年(1943年)天大旱,两岸稻田几乎颗粒无收,逃荒者不计其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视水利为农业命脉,竭尽全力修陂筑渠。1953年,饱受旱灾之苦的五通人民,当即提请政府协助修复五通陂。县府遂责成建设科派员前往查勘。经技术人员细心测量,精心设计,终于1958年冬季破土动工,苦战一个冬季,一座高8米、长60多米的水泥浆砌石坝便屹立于东溪上游。如今又是将近40年过去了,然陂仍很坚固,源源不断的陂水始终灌溉着两岸的千亩稻田。

附注

注: ①“王”指王宏珏,清乾隆六年至七年任诏安县知县事。 ②五通陂示禁碑文系引自县水电局《关于建议列五通陂及“示禁”碑石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告》之附件。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士楚
相关人物
黄靖
相关人物
王宏珏
相关人物
黄世敏
相关人物
黄瑞河
相关人物
张世恒
相关人物
黄上桂
相关人物
黄寿享
相关人物
黄继祖
相关人物
黄云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