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鸣阁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81
颗粒名称: 沈鸣阁二三事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沈鸣阁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将领,他的一生事迹包括参加抗日战争、担任国民党军队的师长和参谋长等职务。他在家乡的影响力较小,但在抗战期间曾参与过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为保卫祖国做出了贡献。他的二三事包括他从小具有藐视封建礼教、敢于抗争的精神;投奔武汉后协助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处理军事后勤业务;病逝于汉阳医院等情况。
关键词: 沈鸣阁 生平事迹 民国时期

内容

沈鸣阁是我县在民国时期的一位将领,历任过国民党军队的师长、代军长、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中将次长。他自小离乡,长期在华北一带工作,家乡人对他的了解甚微。我虽在抗战初期在武汉曾与之共事,但也只有短短数月,后在陪都重庆见过一面,也是匆匆握别而已,所以对他的一生事迹,知道的也无非是一鳞半爪。为使这位抗日将领能为乡人所知,谨抛砖引玉,祈待乡人和他的海外亲属予以补充订正。
  沈鸣阁,字丹文,1892年生。湖内长田村人。父沈瑞舟,登前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武进士,历任光绪、宣统两朝御前四品花翎侍卫。民国初,任过徐州镇守使,与当时一些风云人物如安徽督军柏文蔚、山西督军阎锡山均有交往。晚年解甲归田,乡人称之为“侍卫爷”。诏安的沈氏宗祠竖有他中进士的旗杆和“陆军少将”的木匾。鸣阁为妾所生,排行第六,余五位兄长均为嫡出。他少时生母亡故,入殓时按例需穿无袖婢服,出殡灵柩要从侧门出。鸣阁抗争不已,便问:“如我死了,灵柩能否走正门?”答曰:“可以。”于是,他强行爬卧于母棺之上,非出正门不可。诸兄及族亲虽仍坚持不让,但终于感动老父,同意灵柩从正门出。此举一时轰动城乡,可见他从小具有藐视封建礼教,敢于抗争的精神。
  不久,他提出要外出求学,得到老父赞许,叫他去找柏文蔚,由柏推荐入陆军小学。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许多后来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军政要员,都是他的先后同学。
  军校毕业后,他一直在河北、山西一带工作。曾任河北省大名道尹,山西军的师长,代军长等要职。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与蒋介石大战于山东、河南,鸣阁参赞戎机,出奇制胜,阎军中称之为“小孔明”。不久,出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成为阎锡山手下的一员重要将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奔南京陷落后的战时军政中心武汉,出任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具体职责是协助他的军校同学、第九战区兵站中将总监耿幼麟处理军事后勤业务,为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作出贡献。我当时也在武汉,由他推荐入兵站军械处供职,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数月。武汉撤守时,他率兵站人员溯江而上,到达重庆。我则奉令乘最后一列火车撤往洛阳,后转陕西,从此与他分手。
  1938年1月,原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改组为军令部,徐永昌出任部长。徐与鸣阁是山西军老同事,于是又荐他出任军令部中将次长。
  1942年,我任军政部驻陕军粮局审核科长时,因公至重庆,到军令部去拜访他。在战争的年代里,乡人重逢,他显得十分激动,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向我询问了家乡二次遭日寇骚扰的情况。我见他部务繁忙,不便久留,便匆匆告别。谁知此一别,竟成永诀!
  抗战胜利后,我奉调任后勤部华北被服总厂天津军需工厂厂长,公出北平,顺便到漳州会馆打听居留北平的乡人近状,先看到沈侍卫当年练武用的百斤大关刀仍保存完好。又得知鸣阁夫人及子女居于馆内,当即趋访,始知鸣阁于战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途中,已病殁于汉阳医院。
  与鸣阁夫人叙谈中,得知鸣阁在重庆任职时的一些情况。鸣阁在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时,曾被选定参加接待中共代表,并专负陪同周恩来同志之责。他每对家人谈及,对周氏之远见卓识,深表折服,并以此次结识周氏为平生幸事。还都之前,他本已抱病,故乘江轮顺流而下,途经汉口,病危,乃上岸入院,抢救无效而逝世。家属扶柩返北平旧居,卜葬于陶然亭附近。
  鸣阁夫人杨德英,汉口人,1976年卒于诏安。子女10人,北平和平解放后,举家一度迁回诏安。后除幼女沈芗奉母居诏,其余分赴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长子沈源,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军队营长、诏安县警察局长等职。妻潘英,北京大学生,鸣阁之三兄沈剑秋,1933年12月继杨伯凯任过诏安县长。
  1987年,鸣阁子女多人从各地聚集北京,同到陶然亭扫墓。但因首都扩建,墓址竟成青山一座。经查询,得知当年改造陶然亭风景区,曾公告迁坟,凡无主者,均代迁移,上覆以人造山丘。但见芳草离离,树木葱葱,凭吊而返。编者附记:本文见刊前蒙沈鸣阁先生之女沈芗女士的订正和补充,谨此志谢!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世雄
责任者
沈鸣阁
相关人物
沈瑞舟
相关人物
阎锡山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孔明
相关人物
耿幼麟
相关人物
徐永昌
相关人物
杨德英
相关人物
沈剑秋
相关人物
杨伯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陕军粮局
相关机构
汉阳医院
相关机构
黄埔军校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