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宜宜书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75
颗粒名称: 记宜宜书局
分类号: C289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宜宜书局的创办背景、经营内容、创办人吴鹤汀和经理谢澄波的贡献,以及书局在当时诏安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 宜宜书局 诏安县 文化教育

内容

1919年,北平爆发了“五四”运动,影响所及,我县的知识青年也受到鼓舞,急切需要新的精神食粮,宜宜书局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了。
  宜宜书局的创办人是吴鹤汀(字太山)。他激于爱国爱乡的热忱,也为了实现他发展新文化教育事业的一贯宗旨,于是筹集资金创办了宜宜书局,延聘谢澄波(字朗溪)任经理,并派人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选购新旧名著,还代办中小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并出售香港出版的《展望》杂志,使书局经营内容丰富,深受知识青年欢迎。
  书局地址在文昌宫东侧。笔者记得书局开办时不但经营书籍,而且有文具教具出售,品类繁多,排列新颖。在当时的诏安,曾引起文化界的瞩目。
  书籍类:有《辞源》(甲、乙、丙种都有)、《康熙字典》《学生字典》和动物、植物、矿物等类辞典和挂图,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和现代小说多种;还有《言文对照新尺牍》、古今诗话等实用书籍,有真、草、隶、篆各体字帖和中西画册,有中国历史图表和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甚至有诏安地图,有历史文物挂图和海陆空军兵械图,有各国国旗(缩张)等等,罗列满架,应有尽有。橱子下非陈列品还有《展望》杂志等进步书刊,那是分别对象出售的。
  教具类:有脚踏风琴、喇叭、大小铜鼓、大小算盘,有木枪、木哑铃、大小皮球、拔河绳子等体育用具,还有寒暑表、闹钟、吊钟、日曜牌等。
  文具类:有大小毛笔、墨、砚、自来水笔、土铅粉涂笔写板,各种铅笔、腊笔,水彩颜料,彩色粉笔;粉笔刷、拂尘;红、蓝、黑墨水;蜡纸,各式纸张,描红簿,钢笔,钢版,还有油印机、仿画机等。
  书局还附设印刷业务,起初只有石印机一部,后来又添置铅印机器,承印各机关团体学校的文件表格和私人名片等。当时,群众抗日情绪高涨,有诏安各界反日救国联合会、学生反日救国联合会等组织,各种宣言、传单、漫画等印刷品需求甚多。印刷工人都是爱国青年,他们不辞劳苦,日夜赶工,如期交货,只收纸墨成本,不计工资,深得客户好评。
  书局门面悬挂匾镜联,横匾书“宜国宜民”,上联是“宜书宜画”,下联是“宜古宜今”。这副寓意深刻的联匾和崭新的商品,热情的服务,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鹤汀一面经营书局,一面创办松斋小学、师范讲习所和乙种商业学校,经费负担沉重,负债银元3000多元,遂于1920年重往南洋筹回4000银元,清理了债务,然后停办学校,并将书局移交谢澄波接办,只身再次南渡马来西亚,从事教育事业。
  1933年12月,十九路军发动“闽变”,成立福建人民政府。不久失败,国民党右派卷土重来,诏安当局查出宜宜书局曾出售香港版《展望》杂志和中国民权大同盟主编的《民族战线》,便勒令停业;后经社会人士多方斡旋,才得复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各地交通阻滞,再也无法购进新的好书,书局经营不下去,只好拍买存货,自动歇业。
  宜宜书局创办18年来,为在诏安宣传爱国主义、传播新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作为书局的创办人和经营者吴鹤汀先生和谢澄波先生,都是值得记上一笔的。谨就记忆所及,写下这篇材料,供同志们参考。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士培
责任者
吴鹤汀
相关人物
于爱国
相关人物
谢澄波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诏安县宜宜书局
相关机构
上海商务印书馆
相关机构
中华书局
相关机构
诏安县松斋小学
相关机构
福建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