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难忘的教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66
颗粒名称: 终生难忘的教诲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林仲姚老师在个人求学阶段对自己的教诲和引导,强调了他的严谨教学态度和注重教书育人的进步教育思想。作者列举了自己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对他终生难忘的教诲的回忆。文章最后总结了林仲姚老师对作者成长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林仲姚 散文 文学

内容

林仲姚先生是孜孜不倦地教诲我成长、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敬爱老师。现在,虽然时隔多年,但他在教学上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注重教书育人的进步教育思想,仍然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
  我和仲姚老师首次见面,是在十几岁的少年时代。当时,我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由堂兄傅泗湖带我到武馆参加老师办的补习班学习。班里有10多名学生,他一人既教语文,又教数学。他给我们补习小学算术时,是每天在小黑板上出一两道习题,先要大家独立思考,自行演算,隔天才通过黑板解给大家看。在解题过程中,他一再鼓励大家提问;然后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反复讲解。有时还指定某位同学到黑板解答,他在旁边指导,发现错漏之处再进行剖析。就这样,我们共演算了一两百道不同类型的应用题,逐步掌握了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审题、解题的要领和方法,尝到了突破难题后的喜悦,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我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较差,经过仲姚老师的精心指导,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后来上初中,仍坚持多练多做习题;不但跟上一般同学的水平,而且达到了优等成绩。
  在语文学习方面,仲姚老师强调要打好基础,就要多读多看、多想多写,而且特别强调多读和多背诵古文。他常对我们说,一个人如能背诵古文百数十篇,将终生受用不尽。补习班每周教授1至2篇古文,多数是从《古文观止》中选的,间或补充一些初中《国文》课本上的文章,有时还读点古诗词。教学方法基本采取面授的方式,重视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古词义,逐句解释,对一些重点字还逐字剖析,对一字多义、多音和音形相近的字,还给予反复说明。他又很注重读古文的声调和音韵。教读范文时,他的声调铿锵,感情充沛,音乐感很强,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章的意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还不仅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在授业中进行“传道”和“解惑”,经常有机地结合课文讲些生活道理和人生的哲理,有时还联系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启发大家思索。如讲授陶渊明《归去来辞》一文,他就突出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贪墨的“乡里小儿”折腰的高风亮节,极力推崇陶渊明的高尚品格。讲授刘基的《卖柑者言》时,他又着重讲解卖柑者为何针对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巍巍乎可畏”的腐朽官僚,揭露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坐縻廪粟而不知耻”的本质,帮助学生加深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腐败现象的认识。
  由于有仲姚老师的教授基础,上初中后教师要求背诵古文,就不感到那么困难了。从补习班到初中,先后背诵的数十篇古文和许多诗词,都是那样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子里,一些名篇经过数十年时间仍然可以琅琅上口,这对我一生的阅读写作和工作都是受益不浅的。每当我想到这一点,就不由激起了对仲姚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
  (二)
  我同仲姚老师较常接触的七、八年,正是我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时期。通过老师日常的教诲和善诱,使我得到不少启迪,引导我走向光明。他教书育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在讲课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启发,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从中加以引导。他要求学生要在学好正课的同时,多涉猎课外书刊,博览群书,从祖国浩瀚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份。所以,我们都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不仅读了《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而且读了许多近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彷徨》和一些杂文,以及茅盾、郭沫着、巴金、冰心、郁达夫等作家的著作。家里藏书不多,就经常到图书馆阅读和向同学借。仲姚老师对鲁迅尤为推崇,凡课文中有鲁迅的文章,他总是讲解得特别细,而且一再热情地颂扬鲁迅热爱祖国,甘当孺子牛的高贵品德和对黑暗势力横眉冷对、不屈不挠的斗争勇气。在他的影响和引导下,不少同学激起了爱国热忱。我就是从一个埋头读书,不问世事的学子,逐步关心起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来。在我念初中三年时,有一次,他拿了一本通俗的社会发展史借我,要我好好阅读。这本书帮助我懂得了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些道理,并初步认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旧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才能发展,历史才能前进。书交还时,他问我有何心得?我把这种看法告诉他,他欢喜地点头称赞。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介绍我读高尔基的书。我连续读了《我的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对我的成长帮助都很大。以后到外地读书,经常利用暑假回家去探望他,向他借书读,碰上没有客人在座,就同他倾谈读书心得,向他请教。几年中,我不仅读了《大众哲学》和《西行漫记》,也读了邹韬奋主编的生活丛书。后来,老师还把香港出版的《文汇报》《华商报》借我。读了这些书报,使我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变化,尤其在读了《西行漫记》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加深了一层,脑子里强烈地萌发追求光明参加革命的念头。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他,他微笑点头赞许。以后,我同漳州地下党有了接触,积极投入学生运动,在张方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参加了党组织,进而上乌山参加游击队。所有这些,都是同仲姚老师的多年启迪教诲分不开的。
  解放后的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教育文化战线工作,老师的感人形象一直鼓舞和鞭策着我,他的进步教育思想和严谨教风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促使我把关心教育下一代,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当作自己毕生的任务。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