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启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65
颗粒名称: 夜幕下的启迪
分类号: I267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母校诏中求学期间受到林仲姚老师的启迪和教诲,特别是在面临毕业时的情况。林老师对作者的劝阻和建议对于作者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林仲姚 散文 文学

内容

在欣逢母校诏中七十华诞之际,对于启迪过我、搀牵过我的许许多多恩师,我是永世难忘的!尽管时间已过去40多年,但这些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形象,却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特别是林仲姚老师,我的感念更是无可言比。当然,先生的道德风范,决非一篇千把字的东西可容纳得了的。这里,仅就个人在诏中求学阶段受其启迪教诲略记一二,以志怀念之情。
  我读初中三年时,正是我们祖国的命运进入最后决战的时刻。大江南北、长河上下,燃遍了解放战争的烽火。但是,这对于我们当学生的来说是不甚了了的。
  有一天下午,授历史课的仲姚老师在快要下课时,突然走到我的课桌前对我说;“放学后你到办公厅来一下,我等你!”
  那时我不外15多岁,个子瘦,胆子也小,所以先生的这一叫,可把我吓了一跳,以为是学习上出了什么差错。等到放学钟敲过好久了,我才踽踽地踱到办公厅去。办公厅就只有先生一人在读报纸。他一听到脚步声,还没等我喊声“报告”,就连忙站了起来,走来拉我去坐在他身旁的一张凳子上,然后问我道:“你是××的小弟吧?”
  我口头上虽然说“是”,可心里还七上八下得跳个不停。
  “听说,你大哥从安南给你寄来不少新的书刊?”
  原来先生问的是这件事,我舒了一口气说:“对。有几本。”
  “都是些什么书?”
  “有《北方文丛》,也有《文艺生活》,还有艾思奇、邓初民的。”
  “我听人家说,你把书借给同学了?”
  “借给一两个要好的。”
  “可是他们又传给别人了,你知道不知道?”
  “这我不知道。”突然,他变得非常严肃起来,“你年纪还轻,还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停一停,又说:“以后要慎重一些,不能让人随便去传。不知道你听懂我的话没有?”
  我点了点头。他又说:“还有几本在别人手上的书赶快设法去追回来。”
  那个时候,我很幼稚,实在不完全懂得先生的用意,更不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的时刻,只觉得先生是爱护我的。所以过后,我就照先生的话去做,把出借的几本书刊都收了回来,以后不论家兄通过何种途径寄来的书刊,再也不敢贸然外传了。随着年纪的稍长,耳闻目睹的事情增多了,对先生的崇敬也加深了一层。
  到全国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也快毕业了。此时的诏安城仍然是国民党垂死挣扎的一隅,许多残兵败将都麇集到这里来,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不惜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情况下,学校里的大多数同学的头上都罩了“毕业即失业”的阴影。我的家庭本来就在苦撑中挣扎,家姐和二哥早已半途辍学,所以我也注定“命该如此”了!可是,后来却又听说,有一间念公费的海疆大学要招生,我很想去报考。发信海外征求大哥意见,他急急忙忙地回信阻止,说那是国民党特务设的一个圈套,千万去不得!还安慰我说,“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是金鸡已经报晓,曙光还会久吗?以后还怕没书读没工作干?!”但我还是禁不住同学的怂恿,一直拿不定主意。最后连夜跑去武馆请教仲姚老师,问他我该怎么办?他当时说的具体话现在是忘记了,只记得他详详细细地给我谈了“目前形势”,再三强调我大哥的话是无可非议的,苦劝我打消这一念头。最后还说,如果要继续升学,就就近去云霄,不要跑得太远。后来,由于家境的每况愈下,加上兵荒马乱,我便什么地方也没有去,终日躲在小楼上啃尘封页漏的旧书。以后听说,那批“海疆生”都让蒋介石拐到台湾去了。我想,如果不是先生的极力劝阻,我也很可能难逃此劫,弄不好甚至早已身葬异地了!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