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诏安县古文化遗址、遗物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15
颗粒名称:
诏安县古文化遗址、遗物记略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263-264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的古文化遗址和文物发现,包括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商周时代的印陶文化遗址、古寨墙遗址、古城堡遗址、宋代窑址及居住遗址、石泉井石刻和古摩崖题刻等。
关键词:
诏安县
文化遗址
遗物记略
内容
省考古队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的专家学者,于1985年秋季,来诏安沿海、丘陵地带和山区,对古文化孑存,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丰硕的成果。现拾掇几则,以供研讨。
一、腊洲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腊洲山为诏安沿海内港七洲屿之一,海拔92.6米。省考古队,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专家在腊洲山顶部,北坡的断崖赔层中,发现了大量印纹软陶片(包括绳纹、堆纹)、陶纺轮,蚌器、石锛、石簇等,附近还有砺石块,堆积层厚度达20-30cm。这些遗物分布范围25000m2(200×100+5000)经碳14测定,属新石器时代器物,距今7000年。这一发现,把我省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3000年(过去认为福建开发较晚,仅有4000年历史)具有深远和现实的研究意义。(现整座腊洲山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商周时代印陶文化的遗址
于官陂乡陂里后山,彩霞村北山,溪背岭;霞葛乡下河村弯门山顶,石桥村老虎首山顶。发现的暴露遗迹包括印纹陶片,泥质软陶片,石器,纺轮,砺石、墓葬、陶拍。其分布范围主要是沿东溪上游两岸延伸包括梅子林5个山头,彩霞北山6个山头,溪背岭整个山头,各有数万平方米。此外,官陂上官龙窠山亦有零星分布。
三、石寨山古寨墙遗址
位于桥东乡林中村后的山上,当地人称为石寨山。海拔约90-100公尺,寨墙筑在山头上,长约300公尺,半径40×50m,系用大小不等石块筑成,近圆形,石墙上有土墙痕迹,估计当时可能在石墙上再筑土墙。石墙宽约1公尺。
石寨中部靠东墙有一石头建筑,是向地下挖,四边形,估计属于指挥部之类。石墙基本完好,仅西南方有一块小缺口,土墙则仅见一小部分残迹。
据当地人传说,寨墙建于唐代,但寨里除一些陶瓦残片外没有其他遗物、遗迹,目前尚不能提供断代年限。
四、古城堡遗址
地点在桥东乡仙塘村西的小山顶(公路东侧)利用平整方块石垒成,石灰灌缝。城门分内外二道,门洞呈拱形,有附属设施,上面建有城门楼。城堡绕山而筑,呈不规则六边形,面积约100平方米,东西二门保存较完整,建堡时代尚不能确定。
五、宋代窑址及居住遗址
遗址分布在西潭乡赤水溪村西南,为侯山窑址,范围近1万平方米,包括支具、瓷片(罐、壶、盆为主)瓦片、窑砖等。
宋代居住遗址,包括塘东村后壁山,上陈至岑头村间的高地,麻园村西北等处。其遗迹包括瓷片,瓦片,瓷砚,简瓦,瓦当等。(现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六、石泉井石刻
地址在桥东乡牙头村东北,林中村东南的山道边(系古官道)石刻在一巨石截下一个完整的断面上。共分5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明万历间4块,崇祯间1块。整个石刻范围长约5-6米,高3-4米,保存完好。石刻前立有一石碑仅能辨出“大都督郑公”几个字。
七、古摩崖题刻
地点在官陂乡上官陂马坑村狮子山,山上有仙人石数块,摩崖石刻有2块,山相对高度约100米,极为陡峻,其摩崖石刻的时代尚未确定。
诏安山区的秀篆、官陂、霞葛等乡尚有不少生土楼古建筑和分布于乌山及其他地方多处的崖画、古石刻、古墓葬、洞穴等尚待考察。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合订本,共五期,分为 第七期、八期、九期、十期、十一期,其中包含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特辑、光辉业绩、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蒲福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彩霞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