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诏忆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008
颗粒名称: 丹诏忆旧
分类号: G629.285.7
页数: 3
页码: 247-249
摘要: 本文描述了学校的环境、校舍、园艺劳动和上“疏散课”的情况,并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了沈聪慧校长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诏安县 丹诏小学 抗日期间

内容

我于1941年间,就读丹诏小学,时值抗日期间,丹诏的人和事给我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印象,虽时过半个世纪,犹历历如在眼前,今就记忆所及,整理出来,有许多东西,我认为还是有借鉴作用的。而错谬之处,尚望知情者批评指正。
  一、环境校舍
  在旧社会民生凋敝,疮痍遍地的景况下,丹诏小学的条件,设备和师资,不能不说是当时文教界的一枝花。我当时还是个7、8岁的童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到了学校里,即顿感环境幽静、美丽。老师,同学都很和睦,亲爱。校长是教育界知名人士沈聪慧先生,教师有陈燕琼、钟嗣德、郭郁周、陈逸夫、沈奠国、谢君兰、谢耿南等先生。这些先生都热心教育,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任的。有了这样的素质和水平的先生,我认为这是丹诏小学能够办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丹诏小学的校舍,环境,算是全县学校中首屈一指的。主楼为1座百多公尺长2层的洋楼,作为办公厅和学生教室。此外,原来孔子庙(文庙)都让给学校作为教室和学生活动场所,还有怀德堂等祠堂,孔子庙大成殿前的三阊门,三阊门外的双圈池,还有怀德堂前的方塘,都水清见底,遍植荷花,夏日红白色荷花怒放,荷香四溢,游鱼出没其间,别有一番情趣,加之校舍周围,教室前后隙地,都种上紫荆、绣球花、槐树、梧桐、芭蕉等,增添了环境的美丽和幽静,学校又紧邻原来的中山公园。学生课余活动,就直接可以到公园里去。
  记得,沈聪慧校长很重视体育活动,他自己每天早晨,必定带领全体师生,在操场上做八段锦等体操活动。下午课余时间,则搞些园艺劳动。学生们每天生活在整洁的校舍,花树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是很愉快的。
  二、园艺劳动
  园艺劳动是当时丹诏小学师生们一项有意义的、令人回味的良好活动,因丹诏校园内有许多空隙,成片的有孔子庙三阊门外石路两旁约近2亩土地,其他的如双圈池边等处零星小块。这些空地,学校都利用起来种上棉花、地瓜、蔬菜等。成片的土地,基本由教师带学生集体劳动、管理;小块的零星地,就按年级划给学生们去自种自收。同学们每天在上课前、放学后,都热热闹闹地在园子里劳动着,忙碌着;学习着锄草、松土、栽培、施肥等园艺技术,这样,既培养大家自小爱好劳动的精神,又锻炼了身体。这项园艺劳动,人人都得参加。当时,就是那些县里有钱有势的缙绅、富翁的子弟,也不能例外。教师不但亲自带领同学们劳动,还给学生记分。特别是沈聪慧校长,他怀里揣着小本本,随时到园圃里同学们劳动的地方,检查、点名,发现管理不好的,或无故没有参加劳动的,就点名批评。所以,偷懒、逃避劳动的人也很少。在当时抗日期间,社会风气很差,人心紧张,生活艰苦,但丹诏小学的学生,能坚持正常学习,没有听说过有人到社会上参加打架、赌博、盗窃等事,这与当时校风的良好、学生们有了正当的学习、劳动等是分不开的。
  三、上“疏散课”
  上“疏散课”,这是丹诏小学当时流行的,带有历史性的名词,原来,自1939年6月以后,日寇飞机不断侵扰诏安。飞贼们鉴于国民党当局无力也不敢打击它们,竟肆无忌惮地对诏安的城关、农村进行扫射、滥炸,他们可以低飞到群众看得见坐在机身内的日本飞行员。但没有人敢于对他们开一枪。人民的生命、财产,都操在这帮飞贼手中。气氛之紧张,恐怖,是难以言容的。丹诏小学也遭受了轰炸,学校的礼堂、孔子庙的大成殿,都被炸得瓦砾遍地,屋顶坍坏,屋柱倾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为安全故,又为了学生不致荒废学业,故搞出个特殊的教学方式,叫上“疏散课”。所谓“疏散课”,就是把原来上、下午正常的上课时间,为了躲避敌机的袭击,“疏散”开来,改为早晨的5时至7时,下午在4时以后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把教室改迁到北关外的真君庙附近一些祠堂去。办公厅也设在真君庙后的厢房里(庙祝住的地方)。
  就是在当时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丹诏小学的学生们,在教师的认真、负责的教导下,学习还是很认真的。我记得,早晨,我和几个小同学常常踏着黎明前的月光,到学校上课,老师就在一片银色的月光的操场上,组织学生做体操,有时也教给大家一些防空、防毒的常识,天稍亮,能够看得见书本上的字了,我们就上课,一般早晨是上两节课,七时以后,大家就回家了。有时,还在上早课时间,便听到警报,日寇的飞机已“光临”了,大家只得在慌乱中下课归家。
  四、师生关系
  提起丹诏小学当时的老师与学生的状况,关系,首先得提到沈聪慧老校长。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位长者。一位受人尊敬的,朴实无华,生活坚持艰苦、俭朴、热爱劳动、平易近人的社会知名人士。社会上的人,学生家长、学生们都对他很敬重。他生活朴实无华,谈话直率、风趣,令人倍感亲切。冬天,穿一套磨破了衣袖的黑大衣;夏天,经常是穿一套褪了色的灰色中山装。据云,聪慧校长青年时代患了痨病,这种病在旧社会是一种绝症,罕能治愈的。但他不知听了什么人的指点,每天很早起床,坚持锻炼,使得他不但治好了病,身体也变得很健康。因此,他有了这个切身的体会,也身体力行的带领学生锻炼。工余时间,就到园圃里劳动。
  聪慧校长对教学是抓得很紧的,据说,当时教师上班,都得签到,缺席或迟到的,要受到扣薪水的处罚。如果教师请假了,其所负责的班级他马上派别的教师去代上课,或者自己亲自去上课顶替。聪慧校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特别是学习不好、偷懒、不爱参加园艺劳动的人,批评起来很不客气。对学生中,少数有钱家庭的子弟,穿奇装异服到学校,聪慧校长更是毫不宽容,他当面指责,非叫这些穿着花俏奇异的同学回家换衣服不可。他批评学生中的这种不良风气,常说:“现在读小学就这样装模做样,等长大了,要变成什么样?”他就是以这种勤苦学习,生活朴实的精神来教育学生的。
  当时国民党的教育实质上是搬了封建的和法西斯的教育那一套,最突出的是“棍棒教育”,为了维持教学秩序,教师许多是“棒”不离手,上课时都带着藤条,学生出了什么问题,或不如老师的意的,就藤条加身,有的学校的教师,常常把学生打得钻进课桌下去。丹诏小学的老师,虽也有拿着藤条上课的,但据笔者当时所知,对学生很少使用,更极少发现同学被老师打得痛哭流涕,或者打得钻进课桌下去。倒是师生融洽相处,师爱生,生尊师。当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的时候,老师不但每天把抗日的消息告诉学生,还于每周的星期六下午,组织全校学生,在孔子庙的大院里,集会联欢,由各班级选派学生扮演抗日故事的节目.师生们在这样的集会上,每次都尽欢而散。
  总之,丹诏小学在旧社会能办得受人欢迎,出人才,因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与教师办学的认真,对学生管理认真负责,以及尊师爱生,团结融洽等等,是有相当关系的。作为当时学生的一员的我,有如是感觉。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诏安文史资料》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合订本,共五期,分为 第七期、八期、九期、十期、十一期,其中包含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特辑、光辉业绩、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兆聪
责任者
沈聪慧
相关人物
陈燕琼
相关人物
钟嗣德
相关人物
郭郁周
相关人物
陈逸夫
相关人物
沈奠国
相关人物
谢君兰
相关人物
谢耿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