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诏安县行政区划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952
颗粒名称:
诏安县行政区划沿革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0
页码:
30-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自建县以来至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沿革,包括明清、民国时期不同时期的区划调整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关键词:
诏安县
行政区划
沿革
内容
诏安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县以来,历经多次变动,尤以解放后较为频繁。笔者根据手头资料,分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汇集,错漏之处,望指正。
一、明、清时期
据《诏安县志》记载,诏安县在唐垂拱四年(688年)属于漳州怀恩县南诏保,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县撤销,南诏保归漳浦县管辖。宋朝时属漳浦县安仁乡(当时漳浦县有一坊三乡),安仁乡统辖遵化、修竹、思政、海滨、永清、含恩六个里,其中的遵化、修竹、海滨、思政等里称为南诏场。明初改乡、里为都,海滨里分为二都、三都,遵化、修竹里称为四都,思政里称为五都(另永清里称为七都,含恩里称为十五都)。明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县的二、三、四、五都置诏安县。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一带)属于六都,仍隶漳浦县,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隶于诏安。民国5年(1916年)五都,六都(铜山)另置东山县,诏安县所辖之地即为原二、三、四都三个都(或是原遵化、修竹、海滨三个里)。本文所述的诏安县区划,只列以上三个都的辖地,不包括五都、六都,也不包括并置于南澳县的云澳、青澳。
《旧志》(《康熙辛未志》)对建县后的区划,分为都里、约寨,计有都三、约三十一。其中:二都(今太平、官陂、秀篆一带)有六约;三都有十八约(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胡厝陂、德新、含英、东沈、溪南、官牌、白石、平路、宝桥、后岭、溪东、长田、西潭、长埔);四都有七约(悬钟、菜园埔、厚广、大兴、上湖、梅洲、梅山)。(注;德新约即后林、双港等村,大兴约即奇材、西峤等村,梅山约即竹港、林头等村)
清代前期,分都三、图十七、保八十六。其中:
二都统第八、第九等二图,辖梅林、龙墩、大布、尚景、新营、麻寮、大埔、华茶、大元、南陂、天南、下溪、径口、庄上、福岭、龙径、白营、龙秀、河尾、埔坪、石麻、黄祠等22保;三都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等十图,辖城厢的城内、东关、西关、南关、北关等保,县东路的上溪、下溪、甲洲、园林、林家巷、西沈、东沈等保,县西路的港平、双港、磁窑、旧径、上营,三营、樟朗、东湖、西兰、永春、龙潭、溪塘、卢塘等保,县南路的仕渡、莲塘、溪南、仙塘、含英、西岐、岐头、洪洲、洋林等保,县北路的长田、龙腹、尾营、岑湖、上龙、赤溪、西潭、进宝、永安、埔尾等保,计44保;
四都统一、二、三、四、五等五图,辖风华,高何、东岐、腊前、魏洋、悬钟、田朴、临西、厚广、大兴、后墩、上湖、下湖、大碑、梅洲、林竹、港西、渡头、赤罗、南山等20保(赤罗、南山保于清嘉庆三年划归云霄厅)。
清末的宣统年间(1909-1911年),全县划分为12个行政区,原二都分为霞葛、太平、官陂、秀篆四个区,原三都分为怀恩、遵化、思政、东湖、维新五个区,原四都分为奇湖、梅岭、梅港三个区。各区辖地是:
霞葛区包括原华茶、大元、南陂、天南、下溪、径口、庄上等保;
太平区包括原梅林、龙墩、大布、尚景、新营、大埔、麻寮等保;
官陂区包括原福岭、龙径、白营、龙秀等保;
秀篆区包括原河尾、埔坪、石麻、黄祠等保;
怀恩区包括原城内、东关、西关、南关、北关等保;
遵化区包括原上溪、下溪、甲洲、园林、林家巷,仕渡、莲塘、溪南、仙塘、含英、西岐、岐头、洪洲、悬钟、洋林等保;
思政区包括原港平、双港、磁窑、旧径、上营、三营、樟朗、东湖、西兰、永春、龙潭、溪塘、卢塘等保;
东湖区包括原西沈、东沈、长田、龙腹、尾营、岑湖、上龙、赤溪等保;
维新区包括原西潭、进宝、永安,埔尾等保;
奇湖区包括原田朴、临西、厚广、大兴、后墩、上湖、下湖、大碑等保;
梅岭区包括原高何、风华、东岐、腊前、魏洋等保;梅港区包括原梅洲、林竹、港西、渡头等保。
二、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行政区划沿用清制,从民国元年至19年(1912-1930年),全县仍然划分为怀恩、遵化、思政、东潮、维新、梅岭、梅港、奇湖、太平、霞葛、官陂、秀篆等12个行政区。
民国19年(1930年)5月,开始筹备地方自治,将12个行政区并为6个自治区,怀恩、遵化、梅岭为第一区,思政为第二区,维新、东湖为第三区,奇湖、梅港为第四区,太平为第五区,霞葛、官陂、秀篆为第六区。区以下设乡(镇),乡(镇)以下设闾。
民国25年(1936年)7月,6个自治区并为4个区,下辖32个联保,256个保。
民国29年(1940年)夏季,整编联保为22个乡、镇。县城设立城内、东北、西南3镇,由县直辖;农村分为19个乡、镇,由4个区管辖:一区辖南江、英海、桥东、梅中、东西沈5乡,二区辖白洋、营西、东湖、碧湖、岩溪5乡,三区辖太平、霞葛、秀篆3乡和官陂镇,四区辖上湖、梅洲、竹林、朴梧4乡和鹳材镇。
民国31年(1942年)10月,撤销朴梧乡,将所属的港口、西张划归竹林乡,大梧、田朴划归鹳材镇,院前、大埔、邱城、菜园埔等并入梅中乡。同时,改官陂镇为上官乡。
民国33年(1944年)1月,县城3个镇合并为中山镇。6月,农村撤区并为10乡、2镇,即遵化、梅中、梅林、碧湖、东湖、思政、白洋、岩溪、霞葛、秀篆乡和官陂、奇湖镇,全县一共13个乡、镇,下辖161个保(各乡、镇辖保见《诏安乡谭》第4期《诏安县各乡镇区域表》)。
民国38年(1949年)1月,又把梅林乡分为梅洲、竹港2乡,至此,全县计14个乡、镇(乡11,镇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解放后,打破国民党时代的乡镇、保甲制,按区、乡、村作为行政区划,全县划为7个区,辖89个乡和8个行政街。其中:
县城设立城关区,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街。
第一区辖仕江、岸屿、仙塘、含英、洪西、桥东、林家、甲洲、凤西、邱前、石中、高霞、傅厝、宫玄等14乡;
第二区辖上营、溪南、京溪、双港、后岭、后埔、郭湖、塘桥、阳山、白玉、西桥等11乡;
第三区辖西潭、湖美、村内、新春、上陈、寨营、美营、龙山、湖内、新安、凤溪、梅墩、东沈、西沈等14乡;
第四区辖东峤、梅洲、上湖、林峤、田美、四都、厚广、朴殿、大捂、林山、西港、盐东、大嵼、竹港、峄外等16乡;
第五区辖太平、白叶、新营、元中、麻清、大布、景路、雄圩、走马、许寮、庙刀、马头、圆林、进水、坑河、南坑、天庄、五通等18乡;
第六区辖下官、新坎、坪汤、大边、凤狮、彩罗、公龙、埔坪、砾岭、焕塘、北安、堀龙、陈龙、寨河、青山、隔石等16乡。
1951年4月,从第五区划出坑河、南坑、天庄、五通四乡归第六区;从第六区划出埔坪、〓岭、焕塘、北安、堀龙、陈龙、寨河、青山、隔石等九乡成立,第七区。全县一共8个区,其中第五区为14个乡,第六区为11个乡,第七区为9个乡。
1952年2月,因战备需要,从第一区划出沿海的凤西、甲洲、石中、高霞、邱前、傅厝、官玄和第四区的大梧、朴殿等9乡,另置第三区。各区的名称,除第四区外。都作了更改: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一区改称第二区,原二区改称第五区,原三区改称第六区,原五区改称第七区,原六区改称第八区,原七区改称第九区,全县一共9个区。
1954年初,在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中,鉴于某些乡范围较广,村庄分散,领导不便,部分作了分析。全县仍保持9个区,乡增至118,加上8个街,共126乡(镇、街),其中:一区8街,二区12乡,三区11乡,四区15乡(大嵼乡于1952年划属东山县)。五区15乡,六区15乡,七区18乡,八区19乡,九区13乡。进行分析的乡有:二区的桥东析为桥园、溪澳,洪西析为洪洲,西霞;三区的邱前析为邱寮、埔前,官玄析为官城、玄洲,朴殿析为田朴(属三区)、公店(属四区);四区的林山析为林头、山后,西港析为西张、港口;五区的上营析为上营、樟塘,京溪析为京溪、白溪,塘桥析为塘西、深桥,白玉析为白石、玉楼,西桥析为汀洋、坪搭;六区的湖美析为湖美、后陈,龙山析为龙坑、山雷;七区的太平析为太平、科下,白叶析为白叶、孝峰,新营析为乾美、榕城,庙兜析为庙兜、朱厝;八区的下官析为下官、陂龙,坪汤析为坪汤、龙岗,彩罗析为彩新、新径,凤狮析为凤狮、马坑,公龙析为公田、龙狮,天庄析为天桥、庄溪、嗣下;九区的北安析为北坑、顶安,隔石析为隔背、石东,寨河析为寨坪、河美,堀龙析为堀龙、东径。
1955年6月,把9个区调整为7个区。原一区8个街,加上仕江、岸屿、梅墩、溪南、白溪、京溪、双港、樟塘、港头等计17个乡、街为城关区。原二区的林家、桥园、溪澳、仙塘、含英、西霞、洪洲。原三区的凤西、甲洲、邱寮、埔前、石中、高霞、傅厝、宫城、玄洲。原六区的东沈、西沈,计18个乡为桥东区。原四区15乡加上大梧、田朴、奇材计18个乡为四都区。原六区除东沈、西沈外的13乡,加上原五区的上营、后岭、后埔、郭湖、深桥、塘西、阳山、白石、玉楼、汀洋、坪搭等计24个乡为西潭区。原七区18个乡为太平区。原八区19乡为官陂区。原九区13乡为秀篆区。
1956年5月,全县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多数乡都全乡成立一个高级农业社,为适应新形势,全县并为一镇(城关)、四区(四都、西潭、太平、官陂),67乡,各区辖乡是:四都区有桥东、东沈、含英、洪西、宫玄、傅厝、凤西、邱前、大梧、厚广、四都。上湖、梅洲、林头等14乡(竹港、峰外后划属云霄县);西潭区有西潭、村内、塘西、新春、美营、新凤、湖内、阳山、港头、溪南、上营、白石、汀洋、仕江、深桥等15乡;太平区有太平、大布、景坑、走马、庙林、许寮、进水、元中、新营、白叶等10乡;官陂区有下官、新坎、大边、凤狮、龙狮、林畲、彩新、南陂、天庄、五通、陈龙、埔坪、堀龙、隔背、青山、寨河、焕塘、〓岭等18乡。
2.开展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958年5月,在“大跃进”形势下,撤区并乡,全县并为1镇(城关)、25乡(桥东、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营、白石、西潭、美营、太平、大布、金溪、元中、进水、下官、上官、下割、彩新、龙狮、陈龙、埔坪、青山、〓岭)。
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浪潮中,城关镇成立卫星人民公社,四都、梅洲、港口乡成立太阳升人民公社,桥东、下河、含英乡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西潭、白石、美营乡成立幸福人民公社,溪南、上营乡成立红旗人民公社,太平、大布、元中、金溪乡成立团结人民公社,下官、上官、下割、彩新乡成立上游人民公社,陈龙、埔坪、青山、〓岭乡成立和平人民公社。全县一共8个人民公社,还建立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
1959年1月,红旗、幸福人民公社并为红旗人民公社。全县计7个人民公社,辖93个管理区和8个街,3个农场辖19个作业区,实行“政社合一”,其中:
卫星公社辖8个街道和五一、梅峰2个管理区;
东方红公社辖宫口、玄钟、傅厝、下河、高坑、凤西、甲洲、林家、桥园、溪澳、西沈、东沈、仙塘、含英、西霞、洪洲等16个管理区;
太阳升公社辖梅洲、东峤、上湖、林峤、田美、四都、后港、田朴、公店、大梧、西张、港口、林头、山后、盐东、奇材、湖内、黎明、燎原等19个管理区;
红旗公社辖仕江、港头、双港、溪南、西京、上营、华表、考湖、塘西、湖美、西潭、上陈、沈寨、美营、后陈、阳山、新凤等17个管理区;
团结公社辖太平、白叶、新营、元中、大布、景坑、走马等7个管理区;
上游公社辖光亮、陂龙、吴坑、新坎,大边、马坑、凤狮、彩新、坑河、五通、南陂、天庄等12个管理区;
和平公社辖陈龙、埔坪、焕塘、北坑、顶安、寨河、青山、隔背、石东、堀龙、东径、〓岭等12个管理区;
建设农场辖水头、月港、马头、万石溪、白石、汀洋、下径、赤田等8个作业区;
红星农场辖进水、龙狮、五洞、公田、林畲、朱厝、许寮、坪林、圆林、小溪等10个作业区;
金星农场辖四都作业区。
1959年2月,公社以地区命名。卫星公社改为城关公社,太阳升公社改为四都公社,东方红公社改为桥东公社,红旗公社改为西潭公社,团结公社改为太平公社,上游公社改为官陂公社,和平公社改为秀篆公社。公社辖下的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基层行政单位。
1959年11月,西潭公社分为西潭、深桥2个公社,全县又为8个公社,生产大队增至118个。其中。城关公社仍为8个街、2个大队;桥东公社仍为16个大队;四都公社析盐东为盐仓、东割头,计20个大队;深桥公社辖仕江、岸屿、港头,双港,溪南、西坑、埔上、白厝、上营、樟朗、后岭、华表、下园、后埔、郭寮、考湖、深桥、凤溪等18个大队;西潭公社辖西潭、湖美、塘西、新春、上陈、岑头、沈寨、龙坑、山和、新寨、美营、新安、麻园、阳山、后陈、白石、汀洋、玉楼、搭桥等19个大队;太平公社增加许寮、员林计9个大队;官陂公社增加光坪、北坑、新径、店下坪、溪东、嗣下、龙岗、庄溪,计20个大队;秀篆公社增加东径、彩山,计14个大队。
1961年5月,通过贯彻《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开展体制下放,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规模划小,全县分为7个区,26个公社、4个农场,255个大队、88个作业区和8个街。四都区辖梅洲、四都、上湖、林头四社,桥东区辖凤山、下河、桥东、含英四社,深桥区辖深桥、溪南、华表三社,西潭区辖西潭、白石、东湖三社、太平区辖太平、大布、金溪三社,官陂区辖官陂,上官、下割、彩新、公龙五社,秀篆区辖秀篆、寨河、埔坪三社;还有城关公社、建设农场、红星农场、金星农场、西山农场。各社、场所属大队(作业区)是:
梅洲公社有梅洲、梅东、梅南、梅酉、梅北、梅溪、梅山7个大队;
四都公社有四都、外埕、马城、圣侯、奇材、后广、广明、田朴、林墘、公店、蟳寮11个大队;
林头公社有林头、东梧、西梧、港口、西张、林头、盐仓、山后、东砵头9个大队;
上湖公社有上湖、东湖、南湖、东峤、田美、西峤、石溪7个大队;
凤山公社有外凤、内凤、西山、林中、牙头、寮雅、邱城、院前、黎明等9个大队;
下河公社有东门、南门、赤石湾、宫口、玄钟、腊洲、田中央、下傅、田厝、林厝、下河、高坑、石城、峰岐14个大队;
桥东公社有林柄、上苑、后厝、楼仔、林家、林巷、桥头、桥园、溪雅、澳仔头、西沈、西浒、村东、村西、村中15个大队;
含英公社有含英、仙塘、先锋、东霞、西霞、洪洲、洪溪7个大队;
城关公社有8个街和湖内、湖中、龙冲、五一、梅峰5个大队;
深桥公社有深桥、万田、考湖、郭寮、庄上、径尾、西坑、双港、新寨、港头、后林、凤寮、赤水溪13个大队;
溪南公社有溪南、溪北、溪中、上寨、埔上、白厝、新溪、岸屿、仕南、仕江、大美、溪园、平屿13个大队;
华表公社有华表、后埔、下园、树美、上营、下营、后岭、樟朗8个大队;
白石公社有阳山、洋边、白石、深湖、下径、玉楼、五斗、汀洋、搭桥、旧宙10个大队;
西潭公社有湖美、潭光、潭东、新厝、后陈、新春、塘西、东山、桥安、兰里、麻园11个大队;
东湖公社有山和、龙坑、美营、美星、美光、美兴、美亮、沈寨、岑头、上营、新寨、上陈、军寮、新安、青山15个大队;
大布公社有大布、布溪、东溪、新联、山前、走马、马山、新厝、下城、后到、厚径、景坑、雄鸡、新楼14个大队;
金溪公社有员林、新林、石楼、坪林、楼仔、庙刀6个大队;
太平公社有太平、科下、麻寮、河边、雪里、麻寮、文山、林塘、元中、新营、榕城、白叶、和阳、星斗、孝峰、古竹16个大队;
下割公社有五通、新陈、下割、溪东、光华、南陂、天桥、绍兴、嗣下、庵下、庄溪、店下坪12个大队;
彩新公社有彩下、新径、坑河、华河4个大队;
公龙公社有六洞、地凹、龙〓、公田、林畲5个大队;
官陂公社有官陂、下官、光亮、陂龙、莲龙、北坑、方美、井坎、新坎、溪口、塘下、吴坑12个大队;
上官公社有凤狮、凤山、大边、光大、福坑、上官、光坪、马坑、龙岗9个大队;
寨河公社有寨坪、河美、青山、石东、乾东、〓岭6个大队;
秀篆公社有陈龙、陈上、龙顺、焕塘、彩山、北坑、顶安、铁山、安美、溪新10个大队;
埔坪公社有埔坪、东径、东坑、湖联、隔背、上洋、堀龙、玉龙8个大队;
建设农场有月港、建华、长埔、江亩坑、水头、马头、万石溪、赤田、坪路、牛场尾10个作业区;
红星农场有东埔、五洞、龙建、芹山、进水、朱厝、许寮、下河、西埔9个作业区;
金星农场有外古关、雨亭、山斗、丁寮、四都、内古关、唐厝、湖内8个作业区。
1964年4月,在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行撤区并社和调整生产大队,全县划为8个公社、4个农场,基层单位233个,其中生产大队206、作业区19、街道8;
城关公社辖8个街和五一、梅峰、湖内3个大队;
原四都区4个公社并为四都公社,辖四都、外埕、马城、圣侯(后改城楼)、奇材、后广、田朴、公店、蟳寮、大梧、西梧、港口、西张、林头、山后、盐仓、东砵头、梅洲、梅东、梅西、梅南、梅北、梅溪、梅山、东峤、上湖、田美、石溪、林墘、西峤等30个大队;
原桥东区4个公社并为桥东公社,辖溪雅、澳仔头、桥园、林家、林巷、桥头、甲洲、西浒、西沈、村东、村中、村西、内凤、外凤、西山、邱前、寮雅、黎明、院前、峰岐、牙头、林中、石城、高坑、下河、田厝、林厝、下傅、玄钟、腊洲、田中央、东门、南门、赤石湾、宫口、洪洲、东霞、西霞、含英、仙塘等40个大队;
原深桥区3个公社并为深桥公社,辖深桥、万田、凤寮、赤水溪、考湖、郭寮、径尾、庄上、双港、新寨、后林、港头、仕江、岸屿、大美、平屿、溪园、新溪、溪南、上寨、白厝、埔上、西坑、樟朗、上营、华表、下园、后埔、树美、后岭等30个大队;
原西潭区3个公社并为西潭公社,辖潭光、潭东、新厝、湖美、新春、后陈、桔林、塘西、东山、桥安、兰里、麻园、阳山、白石、深湖、下径、玉楼、五斗、汀洋、搭桥、旧宙、美营、沈寨、山和、龙坑、岑头、上营、新寨、上陈、军寮、新安、青山等32个大队;
原太平区3个公社并为太平公社,辖太平、科下、林塘、麻寮、文山、元中、榕城、新营、白叶、雄鸡、景坑、厚径、新楼、新联、大布、山前、走马、庙刀、员林、新林、石楼、楼仔、坪林等23个大队;
原官陂公社5个公社并为官陂公社,辖下官、光亮、陂龙、吴坑、马坑、新坎、北坑、凤狮、大边、光坪、龙岗、五通、庄溪、天桥、嗣下、庵下、南陂、溪东、彩下、新径、华河、坑河、公田、龙砾、六洞、地凹、林畲等27个大队;
原秀篆区3个公社并为秀篆公社,辖陈龙、焕塘、北坑、顶安、埔坪、铁山,彩山、东径、堀龙、上洋、隔背、石东、乾东、朱湖、青山、寨坪、河美、〓岭等18个大队;
建设农场辖长埔、江亩坑、坪路3个大队和月港、建华、马头、万石溪、赤田、三林、水头、牛场尾8个作业区;
红星农场辖东埔、龙建、芹山、五洞、朱厝、许寮、下河、西埔8个作业区和进水大队;
金星农场辖山斗、四都、古关3个作业区;
还有西山农场。
另外,还有湖内林场和赤竹坪林场。
3.“文化大革命”阶段
1970年初,在所谓“一打三反”中,城关8个街并为6个街(原一、二、三街并为一、三街,原六、七、八街并为二、六街,原四、五街不变)。同时,把位于金溪地区原属太平公社的员林、新林、庙刀、楼仔、石楼、坪林和原属官陂公社的六洞计7个大队划归红星农场;把原属四都公社的蟳寮、田朴、公店,原属桥东公社的邱城、黎明、院前,原属城关公社的湖内,一共7个大队划归金星农场,又增加湖里、下尾作业区。1971年初,城关公社仍恢复8个街建制。至此,全县一共大队206、作业区23、街道8。其中:城关公社大队2、街道8,桥东公社大队37,四都公社大队27,深桥公社大队30,西潭公社大队32,太平公社大队17,官陂公社大队26、秀篆公社大队17,建设农场大队3、作业区8,红星农场大队8、作业区7,金星农场大队7、作业区5。
4.拨乱反正、全面改革阶段
1978年1月,从桥东公社划出下河、高坑、石城、峰岐、寮雅、田厝、林厝、下傅、田中央、宫口、玄钟、东门、南门、赤石湾、腊洲等15个大队,另置下河公社;桥东公社只辖22个大队。1979年,建设农场新置建光作业区。全县计大队206、作业区24、街道8,一共238个基层行政单位。
1980年11月,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1年12月,城关镇改称南诏镇,各街道按传统地名命名,一街改称西门街,二街改称城内街,三街改称东门街,四街改称东城街,五街改称南关街,六街改称东关街,七街改称东北街,八街改称北关街。一部分重名大队名称也作更改。官陂公社北坑改为官北大队,秀篆公社青山改为青龙山大队,下河公社下河改为下何大队,西潭公社新寨改为福兴大队,西潭公社上营改为东上营大队,西潭大队五斗改为上愠大队,金星农场四都作业区改为四都埭作业区,金星农场田美作业区改为下尾作业区,金星农场湖内作业区改为湖里怍业区。
1982年8月,下河公社更名为梅岭公社。
1984年10月,根据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村政权,南诏镇仍然保持原来建制,8个农村人民公社和3个农场分别更改为乡、镇,原来的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计置2镇(南诏镇、四都镇)、10乡(梅岭乡、桥东乡、深桥乡、西潭乡、太平乡、官陂乡、秀篆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辖有214个行政村和8个行政街。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合订本,共五期,分为 第七期、八期、九期、十期、十一期,其中包含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特辑、光辉业绩、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崇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怀恩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梅林乡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上湖乡
相关地名
梅岭乡
相关地名
桥东乡
相关地名
深桥乡
相关地名
西潭乡
相关地名
太平乡
相关地名
官陂乡
相关地名
秀篆乡
相关地名
建设乡
相关地名
红星乡
相关地名
金星乡
相关地名
南诏镇
相关地名
四都镇
相关地名
焕塘
相关地名
寨河镇
相关地名
青山区
相关地名
五通镇
相关地名
林畲镇
相关地名
龙狮桥乡
相关地名
新营区
相关地名
大布乡
相关地名
太平区
相关地名
深桥镇
相关地名
白石街道
相关地名
上营乡
相关地名
溪南镇
相关地名
港头镇
相关地名
阳山县
相关地名
湖内区
相关地名
新春街道
相关地名
塘西街道
相关地名
龙山区
相关地名
新安县
相关地名
砖寨营乡
相关地名
湖美乡
相关地名
西潭镇
相关地名
梅洲乡
相关地名
上湖乡
相关地名
四都镇
相关地名
林山乡
相关地名
西港区
相关地名
盐东镇
相关地名
京溪街道
相关地名
双港镇
相关地名
塘桥街道
相关地名
白玉县
相关地名
西桥镇
相关地名
北安市
相关地名
仙塘镇
相关地名
桥东区
相关地名
林家屯镇
相关地名
林家坪镇
相关地名
林家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