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廖”一姓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937
颗粒名称: “张廖”一姓渊源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90-3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廖姓氏源于福建诏安县官跛跛,由张愿仔公和廖化公联姻而形成,以张姓承袭廖姓报恩,并奉守祖训。
关键词: 诏安县 张廖姓氏 廖化公

内容

我国百家姓一书中,没有记载“张廖”这一姓氏,这一独特的姓氏既非复姓,也非外来的音译,而是两个姓的结合,姓这个姓者,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世代相传,约数十万人,考“张廖”姓氏,在血缘上是张公廖母,二姓合一家,论姓氏虽属二家,论血统实为一脉。
  张廖这个独特姓氏,来源于福建诏安县官跛跛。距今600多年前(明朝洪武七年),官始祖张愿仔公(又称元子公,字再辉,原籍云霄县西林村和尚塘张天正公的第三子,母陈氏),此人俊秀英豪,忠厚朴实,游学于诏安二都官陂。被官陂当地的廖化公(又称廖三九郎)延为西席。廖化公家富无嗣,单生一女名大娘,品行端正,聪慧贤淑,诵读诗书,事亲至孝。廖公见愿仔公为人忠厚,遂招为婿。廖公很器重他,视婿如子,把产业全交他掌管经营。愿仔公对岳父母也像亲生父母一样孝顺,深受族人赞誉。
  不久,廖族有人触犯刑律,累及全族,族中无人出来接见政府官员,愿仔公挺身而出,以廖姓亲族身份向官员伸辩,不料官司拖累多年,结案后,在回家途中,身杂重病,临终嘱咐其子友来公:“深感外祖大愿,我要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姓廖代父报恩,死当姓张,以存子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友来公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当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我父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原籍云霄西林和尚塘,家有产业,以后应回乡祭祖扫坟,以尽孝道,若移居外省,姓张姓廖,听其自便”,于是张廖二家遂成一脉,世代相承,生则写廖,死则书张,故有“活廖死张”“张骨廖皮”之称。
  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北坑十三世祖廖国宝在朝内当御前待卫,深得嘉庆帝重用,但却引起朝内张国公的妒忌,保举廖国宝出征,在阵上廖国宝被张国公谋害致死。死后,张国公才知死的是亲人,后悔莫及。为接受这一历史教训,同时认识了自己血缘的真正归属,移居外省或侨居海外的愿仔公后裔,便把张廖二姓联起来并用。如移居台湾、台中、西屯区南投云林县西骡街、板桥、三仑乡的张廖子孙就有数万人,还建有三十多座宗祠。他们都一直奉守祖训,除了户籍登记,平时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张廖并用。如旅居日本大阪市侨胞张廖富原、张廖富南等,就是官陂愿仔公的后裔。
  又如移居广东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则多用张姓。由于历史的变迁,官陂当地人,在认识血缘上纯粹是张姓家族的一份子,陆续用张姓;一些女子则仍用廖姓。为奉守祖训,不管当地或移居外地,凡属官陂愿仔公的后商,都承认“张廖”这个姓氏。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